3.56萬輛車被召回,網友:新能源車企需適當降溫

10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網站發佈消息,“截至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組織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啟動新能源汽車缺陷調查10起,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火災事故現場調查5次,督促相關生產企業實施召回5次。其中,召回涉及5個企業24個車型的3.56萬缺陷車輛,缺陷原因多為電控和機械故障”。

3.56萬輛車被召回,網友:新能源車企需適當降溫

搶奪紅利 欲速則不達

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發展迅速,未來新能源車爭霸交通市場是定論,無論是世界發展大方向,還是國內目前的趨勢,都預示著新能源車值得投資。

“是否取得資質,都要以靠譜的量產先行”,2017年5月發改委暫停生產資質審核後,為了獲得資質,儘快成為新能源市場上的有“名”之輩,許多排隊企業開始迂迴行進,企業通過代工、收購的方式進行生產,強行入市。同時,新能源政策逐漸退坡,技藝不精又試圖搶佔市場、政策雙紅利,追求高比能量,壓縮測試周期,電池、機械干擾故障,電器線路處理不善。到目前為止,僅一年內就發生40餘起汽車起火事件。可見,雖然新能源車已經進入推廣期,產銷量數據也不斷上升,但如何行穩致遠是當下各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3.56萬輛車被召回,網友:新能源車企需適當降溫

政策庇護 實力不佳

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府為新能源開啟了一路綠燈,補貼、稅費、使用面面俱到,為新能源車附帶高額附加值,政策傾斜也正是新能源消費者購車的主要原因。但是,長久的政策補給,也引發了競爭市場的混亂。“新能源汽車能發展如此快,政策是最大的功臣”,有了政府扶持,很多企業的競爭心理扭曲,衝著補貼去做新能源汽車,既不按市場路徑也不按技術路徑來發展,忽視配套、自身實力,蹭政府紅包,導致產能擴張,技術實力止步不前。

3.56萬輛車被召回,網友:新能源車企需適當降溫

政策退坡 迴歸理性

新能源汽車現在的市場,是依靠政策獲取的市場。政策補貼是為電動車發展提供生長空間和爭取時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應適時退出干預,2017年年底,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正式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降低鋰電技術體系新能源汽車補貼;加快淘汰低能量密度電池;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技術門檻要求;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示,“大家擔心補貼政策會調整,實際上這個調整是勢在必行的”。

提高補貼門檻,加強產品監管,新能源汽車進入優勝劣汰時期。政策紅利的退坡,對於 “殭屍車企”面臨滅頂之災,但對於行業發展來說,是一次新生。迴歸理性,擺脫政策刺激下的造車狂熱,專注提升自身實力,聚焦用戶,以實力奪取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