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李世民六骑退敌

渭水河畔, 李世民六骑退敌

在玄武门上演了一段兄弟厮杀大战后,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皇帝。可他没有开心几天,远在漠北的突厥人突然杀到,浩浩荡荡十几万人,直逼长安城。而此时的大唐,正处于恢复阶段。李世民审时度势,准备暂时委曲求全,以最小的代价与突厥缔结渭水之盟。但颉利、突利二位可汗不是善类,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打发掉的。仅有几万守军的长安城岌岌可危,满朝文武惶恐不安,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李世民眼前。十年之前,中原大乱,各方割据势力混战,各路诸侯无不对突厥称臣献媚,其中就包括晋阳起兵的李渊。突厥可汗曾得意洋洋地说:“在中原,有那么多儿孙争相孝敬,我们可能会穷吗?”也就是说,只要中原不能统一,突厥人的口袋就总是鼓鼓的。随着中原逐渐统一,突厥人能收的“保护费”越来越少他们趁大唐立足未稳之际举兵南下,如果唐军骨头硬,敲一笔就开溜,如果唐军是软骨头,那就看心情任性抢。

渭水河畔,李世民六骑退敌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大军突然进犯,唐军猝不及防,敌军一路势如破竹,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的泾阳,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大唐百姓人人自危。就在李世民与众大臣商榷如何退敌的时候,突厥军队开始攻击高陵,于是李世民派出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领兵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组织了一次反冲锋。在泾阳,唐军与突厥军队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血战。尉迟敬德挥舞着钢鞭,突厥士兵碰上就死,挨着就亡。突厥骑兵当场被唐军击毙一千多人,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被生擒。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颉利可汗率领的主力抵达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在渭水北岸拉开阵势,队伍绵延数十里,旌旗蔽日。

渭水河畔,李世民六骑退敌

经过李世民的分析,此次突厥人来势汹汹,表面看似铁板一块,实则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矛盾很深。突厥人此次来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索取财富,而不是侵占土地,如果立刻示弱向突厥人交出府库中的财物,那么他们肯定会贪得无厌,因此不能轻易示弱。此时长安城内空虚,难以抵挡突厥大军,经过权衡之后,李世民计上心头。颉利派遣谋臣执失思力来长安,侦察唐朝虚实。执失思力眉眼间透着一股傲慢,他说:“颉利、突利二位可汗统兵百万,如今将至壕边,攻长安如探囊取物,尔等奈何?”李世民闻言,脸上未显丝毫畏惧,道:“我曾经和你们可汗当面盟约,你们怎么又出尔反尔。给了你们珠宝、丝绸无数,今日又犯我大唐,还敢在此夸夸其谈,现在我就杀你祭旗!”执失思力听了险些吓丢了魂,立刻跪在地上,磕头如小鸡捣米。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突厥使臣被关押,听候发落。

渭水河畔,李世民六骑退敌

渭水河岸,突厥大军扬起手中的马刀,呐喊之声震慑四野,这种气势压得人喘不过气,只见对岸仅有六人六骑,是李世民带着萧瑀、高士廉、房玄龄、周范等亲临渭水。颉利见李世民有如此胆识,心中暗挑大拇指。李世民单骑行至渭水便桥旁,他面无惧色,高声呵斥颉利为何背叛盟约。只见对面死一般的寂静,颉利可汗被问得满脸通红,哑口无言。过了片刻,唐军抵达。军士铠甲鲜明、旌旗招展、军容整肃,突厥人非常惊恐,一时摸不清唐军的底细。李世民洞若观火,如今颉利虽被唐军唬住了,但如果两手空空回老家,不仅军中各首领不答应,自己更失了威信,颉利骑虎难下。第二天,李世民表示,唐朝愿“清府库”、化干戈,请求结盟,颉利见大唐肯拿出财物,也就不再刁难。两天后,双方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带着金银珠宝回家了。此次李世民兵行险招,巧施疑兵之计,可谓有惊无险。正如史书中记载:“盟胡虏便桥申约,展雄才六骑退敌。”

渭水河畔,李世民六骑退敌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及时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