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不等于丑陋,但记得要用正确方式打开,要反着来

关于一个人到底要不要自私的讨论,延续了很多年,主流的声音是要无私,自私不好。

其实东台觉得,自私和无私,没有什么好不好的问题,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是角度和做法的问题。

甚至东台还觉得,自私是值得鼓励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东台看了《道德经》第七章以后,有所感悟。

自私和无私,就是一个事物的阴阳两面,我没有见过完全自私的人,也没有见过完全无私的人,这两种观点总是非常和谐的共存于每一个人身上。

今天应网友gddijv的要求,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自私不等于丑陋,但记得要用正确方式打开,要反着来

私,这个字,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但大多数人认为,私就是指的自己,或者就是自己家庭这个范围。其实大家可以发现,私是相对的,同样,私的反义词“公”,也是相对的。

如果在家庭内部来区分,自己就是“私”,其他家庭成员就是“公”。如果涉及到更大的范围,自己这个家庭就成了“私”,其他人就成了“公”。有些伟大的人,在国家的层面上来说,是“无私”的,但在世界的范围来讲,就是“自私”的,为什么?这些伟大的人,是优先考虑自己国家,自己人民的。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了这个“公私”的认识以后,我们就来看看2500多年前的圣人老子,是怎么说的?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自私不等于丑陋,但记得要用正确方式打开,要反着来

先翻译成白话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这么长久存在,在于天地不会去自我生长,所以才能长存。

所以圣人,遇到有利益的事情,都是谦让给别人,最后反而获益最大。遇到有危险,需要担当的事情,总是忘记自己的存在,最后反而得到大家的保护,使自己得到长存。难道圣人不懂得自私吗?

圣人就是通过这种无私的方式,反而最大程度的成就了自己!可见,道德经其实是提倡“自私”的,但是角度不一样。

这段话提到了三个重要的观点,第一是思维的“格局”,第二是行为的“逆推”,第三是反向的“结果”。

我们先来聊第一个,格局。格局是个好东西,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其实有些人认为的格局,只能说是“心大”,别人骂我,我不去计较,这不是格局,是心大。把别人的骂,当做是一阵风,丝毫不受影响。

心大是个好事,说明我们的神经是比较强壮的,抗压能力是足够的,但和格局扯不上太多关系。格局是什么?格局是对于事物的观点和做法。最容易分辨的就是,看“关己性”!

但凡一件事,不一定要和自己扯得上关系,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是必须做的,就去做了,这就是格局!之前有个感动中国人物,是一个老头,自己退休了,踏三轮车收废品,收入全部捐出来赞助贫困学子,这就叫格局。

您如果经营着一家年收入100万的公司,考虑的是全世界的市场,那不叫格局,那叫野心。

自私不等于丑陋,但记得要用正确方式打开,要反着来

第二是行为的“逆推”,这可就有点讲究了。东台不讲如何逆推的方法,只讲例子。一个企业的老总,能把自己投资的股份,企业是收益,大部分都分给自己的员工,让跟着他干的员工都真正的改善了生活的质量。看上去是无私的吧?但实际呢?这个企业的员工就和马未都先生讲的“打鸡血”一样,人人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每天都是亢奋无比,嗷嗷叫着做业绩,让人看着都害怕。

这就是“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最好证明。话要说回来,别说东台误导大家,那些才创业的公司,就别这么搞了,生存是摆第一位的,发展才是第二位。都把钱分了,等到要用钱的时候,大家一般是不会再拿出来的,哈哈。

第三是反向的结果,也举例说明吧,如果现在问大家,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是谁?相信大家的答复很多人都会说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一辈子,家族里牺牲了五位亲人,自己和亲人都没有享受过很高的待遇和级别,他的女儿李敏李讷平时要吃碗红烧肉都不容易,自己穿的睡衣,穿了十几二十年,补丁加补丁。这能算是无私吧?

结果呢?不说我们中国的,连很多外国人,都觉得毛泽东主席是近代世界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这就是反向的结果。

自私不等于丑陋,但记得要用正确方式打开,要反着来

说一千,道一万,总结起来的讲,要我们老百姓彻底的无私,是很难做到的,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东台的这一观点。

但是,在允许的范围里,总要做一些无私的事,比如做做公益,多牺牲时间陪陪家人,多将好处分享给其他人,将快乐传递给更多人,这些都是属于“无私”的范围,您会发现,所付出的一切,都将数倍的回馈给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