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细辛是一味好药,味辛香窜,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化寒饮,开窍止痛,一个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能入阴搜邪,把风寒、痰饮搜寻分离并透出体外,善治很多怪病奇症。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但因有"细辛不过钱"这句古训,流传很久很广,严重影响了细辛功效的正常发挥,致使医生不敢据证大量使用,常因用量不够而使疗效大打折扣。不少中药人员遇到一个细辛过钱的处方,不是拒不调配,就是要医生签字,曰: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本草纲目》曾引北宋陈承的《本草别说》的记载,细辛用量"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注意,"不过钱"是指细辛单味"药末",细辛入煎并不拘于此说),自此以来,后世医家多对此心怀恐惧,不敢重用,现代药典亦规定细辛剂量为1~3克。然而细辛如此小量,对一些病证特别是顽症基本无效,极大制约了细辛的临床应用。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医圣张仲景善用细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18个含细辛的处方,细辛用量都比较大,多在2两或3两,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细辛用2两,小青龙汤和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用3两。以东汉1两合现代的15.625克来测算,细辛的用量就是30-45克,可见,张仲景并未认为细辛过钱有毒。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神农本草经》是将细辛列为上品的认为它是常用且安全的,谓:"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当然"细辛不过钱"之说也非空穴来风。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细辛的有毒成分为挥发油黄樟醚,一般煎煮30分钟后,就挥发得仅有原药材的2%,此浓度已不足以产生毒性。所以,细辛散剂不经煎煮不可多服,但如果入煎剂与其他药配伍煮沸一定时间后,就无毒性了,但要注意药锅不可盖盖子。 现在很多中医院给病人煮中药用的都是密闭的机器,药气无以挥发,所以细辛用量宜少。

附细辛临床应用: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1.治"咳",配干姜、五味子;治"寒",配当归、桂枝、芍药、甘草。

2.细辛主治"口不渴"一证。

3.细辛配附子、乌头等可用于剧痛。

4."细辛舌":其舌质淡红,舌苔白滑,上罩一层稀滑黏液。

5.细辛主治咳逆上气,多配干姜、五味子,其痰必清稀;

6.细辛与附子主治相似:但细辛主治必有水,附子主治必有寒。

7.细辛与干姜均用于不渴而苔滑者,但细辛能止痛,干姜能止吐利。

古训有“细辛不过钱”,然而医圣张仲景一剂用30克以上

综上所述, "细辛不过钱"之说仅适用于单味和散剂,而煎剂可据证适当增加用量。现代临床上有大量报道,较大剂量应用细辛,确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