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進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劉邦當時是想霸佔關中的,但在樊噲和張良的勸說下將軍隊撤往了霸上,聽聞劉邦先入關中,項羽很是生氣,隨即率領40萬諸侯聯軍殺向函谷關,卻不想在函谷關遇到了阻攔,項羽一氣之下破關而入,當時劉邦兵力10萬,駐軍霸上,項羽兵力40萬,駐軍鴻門,劉邦屬下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原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因此才派兵駐守函谷關,項羽對此十分生氣,意圖進攻劉邦。劉邦得到了這個消息,十分惶恐,就問張良自己該怎麼辦?張良就讓劉邦給項羽道歉,於是劉邦就率領百餘騎來見項羽,想把事情說清楚,大概就是說:"我在函谷關布兵,並非是為了阻擋將軍您,而是為了防止亂軍,我與將軍共同對抗秦軍多年,將軍戰河北,我戰河南,未曾有過其他想法,我今入關中後什麼都沒有動,只等將軍您來接管",項羽隨即說:"都是曹無傷挑撥,來,坐下喝酒"這大概就是鴻門宴的背景,當時很多人都建議項羽殺了劉邦,尤其是范增說:"劉邦這個人平時在沛縣貪酒好色,而今到了關中秋毫不犯,可見其志不小,我讓人給他望氣,發現他的氣不是龍就是虎,這種人不除,日後必留大患"而項羽也只是聽聽而已,遲遲不下命令,然後就上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歷史畫面,項伯也起來舞劍,目的就是保護劉邦。那麼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呢?

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第一種觀點:項羽號稱萬人敵,在當時論武力幾乎是天下第一,能舉鼎,力大無窮,大有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場,當年鉅鹿之戰率領4萬軍隊破秦軍40萬部隊,殺的秦軍人仰馬翻,各路諸侯對其敬佩的甚至下跪迎接,時間久了,項羽早已養成了這種霸氣,他根本就沒想過殺劉邦,他只是想嚇一嚇劉邦,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只要劉邦臣服於他,他就不殺劉邦,也通過劉邦這件事,告訴其他諸侯別犯禁,否則他就會起殺心。

第二種觀點:項羽不殺劉邦實際上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從全局上考慮問題的做法,如果僅僅因為劉邦佔了點地盤就殺掉劉邦,未免會讓其他諸侯心寒,也會讓其他諸侯人人自危,甚至會起兵反對他。所以項羽是從大局上考慮問題,這實則是一種智慧,所以他不會殺劉邦。

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第三種觀點:劉邦與項羽實際上是結拜兄弟,項羽很有江湖上的道義,如果殺了劉邦就是違反了江湖道義,傳出去會讓人笑話。項羽自然要顧及自己的面子,所以他不會殺劉邦。

第四種觀點:項羽早就知道劉邦將來會與其為敵,因為他向來聽亞父范增的話,他也相信范增說的對,但是他不想用這種方式殺掉劉邦,如果他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會被人恥笑,所以他料定劉邦將來會與其為敵,到時候在戰場上光明磊落的打敗劉邦,然後再殺掉劉邦不遲,所以這一次他沒有聽范增的話,而是獨斷專行了。其實項羽敬劉邦是英雄,所以他想用光明的方式打敗他,而不是用陰謀詭計。

項羽不殺劉邦之謎:劉邦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第五種觀點:坊間有傳言說,項羽是將星,而劉邦是包圍他的雲氣,也就是說二人都是人物,將來必有一戰,早就有術士將這個情況告知了項羽,項羽於是設下鴻門宴就是想知道劉邦的膽氣如何,看看這個人有沒有成大事的膽量,結果劉邦裝的低三下四的,處處讓著項羽,項羽以此覺得劉邦不是當世的英雄,不能與自己拿來並論,因而也就放過了劉邦,正如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當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時劉備襯打雷故做害怕的姿態將筷子嚇落到地上一樣,實則劉備當年也是在演戲給曹操看,後來等到機會成熟再成就自己的事業。所以劉邦明知自己是個人傑,但在鴻門宴上就處處忍讓演戲給項羽看,以此來麻痺項羽,最終來等待時機,結果幾年後在垓下,劉邦下令得項羽首級者受重賞,結果眾將士齊上將項羽大卸八塊,屍首異處,據說當年為了搶奪項羽身上的一塊肉,眾將士發生了內訌,相繼死於這場爭奪的士兵就有幾十人,可見項羽死的有多慘,足見劉邦對項羽的恨,而這種恨正是鴻門宴時埋下的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