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金庸先生成名早。1955年在《大公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一战成名,从此成为新武侠派小说的标志人物。

金庸先生封笔早。1972年写完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鹿鼎记》后,便宣布封笔。整个写作生涯,前后也不过17年而已。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读者没能第一时间接触到金庸先生的作品。从80年代,中国大陆的国门缓缓开启后,金庸先生的小说才慢慢流行开来。数十亿计的读者惊觉: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1983年,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开播。除了在香港风靡一时,在大陆也是红到发紫。母亲如今回忆还说,一到晚上,《铁血丹心》的主题曲响起来了,整个大院的年轻人都涌到有电视机的那家屋里,等着看郭靖与黄蓉的江湖故事。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同样,在80年代,许多道貌岸然的长者们,对这些打打杀杀、儿女情长的“毒草”们深恶痛疾,认为他们玷污了严肃文学的纯洁,误导了根红苗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武侠小说,怎是上得大雅之堂的东西?

可是,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挡不住时代滚滚而来的车轮。

80年代是浪漫的年代,是自由的年代,是奔放的年代,年轻人们的心随着缓缓开启的国门一同被打开了。金庸先生笔下那个自由奔放的江湖,那些自由却心系苍生的大侠,那些叛逆却胸怀道义的江湖儿女,无一不是新时代青年们的楷模。青年们已厌倦成为一个模板打造出来的螺丝钉,羡慕那些有笑有泪、有血有肉的角色,拥有生活无限的可能性。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激动的北大学生涌出教室,挥舞着红旗,喊出了振奋人心的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那一刻,年轻的北大学子们和金庸先生笔下的大侠们,达成了精神层面的高度统一:他们空有一身屠龙之术,看似为游移为庙堂体制之外的草民,精神上却与国家民族高度融合,时时不忘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

就像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这一众人物一样,每一个看起来都像是即将被社会淘汰的边缘角色,阴差阳错下,却最终成为力挽狂澜、救国救民的大侠。

更难能可贵的是,金庸先生以通俗文学的手笔,将“爱国爱民”“心系苍生”这些虚无缥缈的理念,阐释得平易近人。正如当年有井水处,皆能歌柳永词的盛况一般。上到身居高位者,下到平民脚夫,皆能看懂金庸先生的小说——从感染教化的角度而言,一千本政治教材,都抵不上一部《射雕英雄传》。

80年代的中国青年是最浪漫的。那种浪漫不是小清新,不是谈情说爱,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傻乎乎地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努力改变命运,相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理想主义始终怀揣一腔热血——虽然如今看起来有些固执可笑,却比那些开口房子闭嘴车子的青年人们,要可爱多了。

这股宏大浪漫主义的影响力,是超越地域和政治的——大陆、香港、台湾的人们,说起别的可能要吵作一团。说起武侠,却总是心有戚戚焉。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和如今被房贷折磨得早早秃顶的青年相比,那时的年轻人过得好吗?

不见得,据我父母回忆,当年在学校念书时,偶尔吃得上一碗加猪油的水煮面条,便好似过年一般了。如今年轻人再怎么辛苦,加班过后来碗面条,再加几块肥嫩的红烧肉作浇头,总还是轻轻松松的。

彼时的青年人生活苦,一颗心却是向上的。

也难怪。为什么金庸先生小说最好的影视改编版,都留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了。那时的制作经费和特效技术虽然有限,演员们的眼睛却是亮的。

只有这样的眼睛,才能阐述出先生小说人物里的精气神。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如今的改编剧,无论砸多少钱进去,聘请多强的特效班底,却始终抓不住小说中的精髓。

也是呢,一集动辄数百万的片酬,早被利益蒙蔽了眼睛,还怎么演出那些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大侠们的风骨?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金庸先生早就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

书香门第出生,国学渊源深厚。在中学时经历抗日战争,因写大字报讽刺投降主义被学校开除,后又因批判大学国民党党员跋扈行为被退学,如此铮铮铁骨,又是几人学得来的?

那些在大学时代,为名利而向区区学生会主席卑躬屈膝的当代青年们,如何能读懂金庸先生小说的内涵?

那些为了流量收视,把《笑傲江湖》改编成狗血爱情剧的当代影视工作者们,如何能演绎出金庸先生小说的精髓?

这个年代的读者再看金庸,看到的也只是刀光剑影、神功绝技。大家热议的,也不过是究竟谁更爱张无忌多一点,谁在华山论剑中的排名高一点。当年金庸先生把武侠小说带入大雅之堂的自由、叛逆、道义、家国情怀,早就被健忘的观众抛到了九霄云外——说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干嘛?能比得上八卦和赚钱要紧吗?


金庸带走了一个时代


金庸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人人皆道,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可现在的成年人不再需要童话了,大家只愿拥抱赤裸裸的现实。谁找了好工作,谁买了大房子,谁去了欧洲旅行,谁创业成功年入千万……

谁还靠童话故事来抒发一腔热血呢?人人皆为名利奔波罢了。

如今谁要多念叨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怕是要被旁人嘲笑至狗血淋头。

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死了,武侠也早已跟着它们去了。如今的武侠小说还剩什么呢?玛丽苏、打怪升级、逆天改命,个个看着都像屌丝逆袭的爽文,武侠小说早已丢了魂,不过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比金庸更加浪漫的古龙,早他三十年先去了。如今他二位在天堂聚头,想必也有好一番话要讲。也罢,浪漫的武侠精神,也唯有那个世界才配得上。如今眼前的这一切,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