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离奇名言

窜入教材中的离奇名言

武汉一中 高尊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文学大师》导语的第一句是:“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亚。”这种说法虽则强调了文化的极端重要性,但有违事理,不能成立。原因如下:

英伦三岛是英国的本土,如果失去了本土,英国将不复存在,那么莎士比亚和英国文化将依附在什么地方?古语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文化不能保护这个国家,那么这种文化还有价值吗?还值得珍惜吗?还可能受重视和追捧吗?类比一下,如果中国已经灭亡,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复兴的机会吗?所以说,国家是文化的本体,而文化是次生物;国家是物质形态的,而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是前者决定后者,而非后者决定前者。我们强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但文化倘若不能保护创造它的国家和人民,那么这种文化肯定是病态和不靠谱的。所以舍弃本土保全文化是非常荒谬的事情。

窜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离奇名言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

我们知道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十分广大,从非洲的冈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到美洲的纽芬兰、加拿大,到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到亚洲的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其中面积最大的殖民地是印度。所以丘吉尔二战时期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种说法就比较合理了。

窜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离奇名言

英国首相丘吉尔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英国的殖民地果然相继独立,包括印度在内;但英伦三岛仍然作为英国的主体保留下来。倘若英国失去英伦三岛,那么英国也就灭亡了。倘若英国灭亡,英国文化消亡也就是时间的问题。没有人会为了保留文化而毁灭一个国家,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