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從歷史上到今天,只要一提到嚴嵩這兩個字,免不了會被貼上奸臣、大貪官等標籤。在《明史》中,他也是“六大奸臣”中的一員。但人終究是有兩面的,小編就來帶大家聊聊關於嚴嵩的事情。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公元1480年,在今天的江西新餘市分宜縣,嚴嵩出生了。嚴嵩的父親在科舉上是一個失敗的人,終其一生嚴嵩的父親都沒有考取功名。在現實的打擊下,嚴嵩的父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嚴嵩的身上。其父對嚴嵩也是嚴格要求,精心教誨。五歲那年嚴嵩便進入家族祠堂進行學習。也許上天是公平的,在父親身上一直過不去的坎,在嚴嵩身上變得極為輕鬆,25歲那年嚴嵩考中了進士,完成了父親一生的心願。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步入仕途的嚴嵩,被授予編修的官職,這個官職也是很多初入仕途的年輕官員晉升的前提,也可以說是必經之路。正當嚴嵩躊躇滿志,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時候。天不遂人願,不巧的是嚴嵩得了一場大病,久治不愈的嚴重疾病讓嚴嵩不得不把編修的官辭掉,回到老家江西去修養,這一去就是十年的時間。嚴嵩在老家江西安心養病的十年正是大太監劉瑾把持朝政最厲害的時候。當時的朝局可以說是烏煙瘴氣,黑白不分,指鹿為馬的事情時有發生。大批清廉的官員被劉瑾迫害,各種冤案層出不窮,老百姓也被害的家破人亡。但這段時間也是嚴嵩人生最重要的十年,在家鄉養病的嚴嵩躲過了這場政治風波,素有才能的嚴嵩也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家鄉有了一定的名氣,這也為嚴嵩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等劉瑾和他的黨羽被清除乾淨,嚴嵩也等來了他人生的重大機遇,這一次嚴嵩把握住了。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一個影響嚴嵩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夏言。夏言也是江西人,和嚴嵩是老鄉。那時候夏言是禮部尚書,在朝廷裡有一定的話語權,屬於說的上話的那一類,而且皇帝明世宗也十分寵幸夏言。嚴嵩意識到機會來了,於是他拼命的巴結夏言。終於在夏言升任內閣首府的同時,嚴嵩當上了禮部尚書。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當上禮部尚書對於嚴嵩而言只是個開始,憑藉著嚴嵩的謹慎和對朝局的敏銳,嚴嵩先是把自己的“伯樂”夏言從內閣首輔的位置上拉了下來,然後靠著自己的才華,迎合當朝天子的喜好,獲得了進一步的信任和無上的寵信。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先是進入了內閣,成為了閣員,最後當上了內閣首輔。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權在握的嚴嵩,開啟自己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由此開始了他的奸臣之路。當時的皇帝迷上了修仙,幻想著有朝一日能羽化昇仙,對國家大事也是不聞不問,恰好嚴嵩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理所當然的皇帝就把大權交給了嚴嵩,而他自己則隱居深宮,從民間招募了一些所謂的得道高人,在皇宮內堂而皇之的修習道術。這樣一來正中嚴嵩的下懷,真是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大明王朝從此埋下了倒臺的禍根。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其實嚴嵩誤國說的不僅僅是嚴嵩一個人,而是以嚴嵩為首的官僚集團,前期以嚴嵩為主,後期則是嚴嵩兒子嚴世蕃衝在第一線,嚴嵩在幕後策劃。嚴家一系人馬把持了朝廷最重要的部門,尤其是關係到國家命脈的工部,由嚴世蕃親自擔任工部侍郎。他們利用各種方式聚斂錢財,兼併土地。弄得朝廷烏煙瘴氣,老百姓民不聊生。朝廷中的清流人士迫於嚴嵩的強勢,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俗話說天不藏奸,烏雲總是遮不住太陽的。把持朝政幾十年的嚴嵩越做越出格,朝廷也是內憂外患,為了平息眾怒,也是為了太子順利登基。嘉靖皇帝終於下令將嚴世蕃抓入大牢,最後判了死刑。而對於年老的嚴嵩,嘉靖皇帝考慮到嚴嵩這麼多年對朝廷也算有些功勞,加之嚴嵩的兒子被判死刑,已經是對嚴嵩最大的懲罰了,所以最後網開一面,免於嚴嵩的罪行,讓他回老家江西養老。兩年後嚴嵩病逝,死後連棺木都沒有,可以說是罪有應得。

奸臣嚴嵩,雖有治國才能,終究遺臭萬年

縱觀嚴嵩的一生,小編認為嚴嵩還是有才能的,要不然也不會位極人臣。但有才並不代表他是一個於國家有利的人。恰恰是他的貪念和巨大的權力慾望,讓嚴嵩在奸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