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金庸做了外交顧問,也許就不是現在的大俠

這幾天被金庸先生離世的消息刷屏了,金庸先生絕對算得上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一個小說家,他之前是一名記者,但是早年金庸的夢想可不是做一個小說家,他最想做的一個職業是外交家。其實成為一個叱吒風雲的外交家,是很多人的夢想,畢竟外交家可以遊歷世界,可以說風光無限。不過金庸無心插柳柳成蔭,他自從寫作起了武俠小說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中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目中的一個“大俠”。

如果當年金庸做了外交顧問,也許就不是現在的大俠

對於當年的夢想,金庸自己說年輕的時候他想要去外國,看一下自己讀的外國小說中描寫的是不是真實的。現在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很多普通人也能夠出國留學乃至旅遊,不過在金庸年輕的時候普通人想要出國是非常苦難的,出國留學一般都是公派的,自己想要以個人的名義出國簡直是痴人說夢。你想要出國唯一的途徑就只能是做外交官了,因此金庸想要做外交家無非就是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開一下眼界。

如果當年金庸做了外交顧問,也許就不是現在的大俠

1944年已經是抗戰末期,金庸當時已經中學畢業了,他報考的是重慶政治大學,他也憑藉自己優異的成績進入了這所學校,成為外交官的夢想似乎馬上就要實現了。不過國民黨當局對學生的控制十分嚴重,這引發了金庸的強烈不滿,他甚至前去向學校投訴,最後引起了領導的反感被勒令退學了。不過金庸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後來去了東吳大學學習國際法。

然而金庸苦苦的學習並沒有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外交家,他在1948年參加《大公報》的招聘,進入了報社成為了一個編輯。後來這個報社搬到了香港,他也跟著報社去了香港。新中國成立之後,金庸在報紙上還發表了很多很有見解的國際法文章,引起了當時中國國際法權威大師梅汝璈的賞識。梅汝璈看到了文章十分開心,他認為金庸絕對成為了成為一個厲害的外交家。

如果當年金庸做了外交顧問,也許就不是現在的大俠

梅汝璈表示周恩來總理希望他能夠去外交部做顧問,金庸這樣既懂英語又懂法律的人顯然是不可多得人才。金庸自然十分開心,畢竟自己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不過次年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外交部表示金庸這樣的性格實在是不適合從事外交工作,喬冠華對金庸說想要進入外交部需要去人民大學進修。不過金庸並不喜歡這樣拘束的生活,於是便拒絕了。

如果當年金庸做了外交顧問,也許就不是現在的大俠

事實上金庸和新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在報社工作的時候就是馬克思主義小組的負責人,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香港有一批飛機因為歸屬問題發生了爭執,金庸運用自己出色的國際法知識為新中國爭取到到了飛機的所有權。周總理在那時就認為他是一個外交人才,但是最後金庸卻沒能如願。不過值得高興的是,這個世界少了一個外交家,卻多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大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