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據香港《明報》等多家媒體報道,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有人曾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金庸以武俠小說享譽世界,但很多人只知道他是武俠小說作家,不知道他還是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他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又與黃沾、倪匡和蔡瀾合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1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家族是書香世家,名門望族,海寧查家曾創造出"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

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孫查揆的後裔,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詩人查良錚是他的同輩,徐志摩是他的表兄,蔣百里是他的姑父,瓊瑤是他的表外甥女,族譜十分強大。

生活在詩書之家,耳濡目染,金庸打小就喜歡看書,他不但熟讀經史,還閱讀了大量的明清小說、西洋小說以及武俠小說,為他日後的武俠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936年,他離鄉前往嘉興中學讀書,第二年日軍入侵,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1938年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

15歲時,金庸和兩位同學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是大概相當於今天《高考模擬試題》之類的參考書。

這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做得很成功,賺了很多錢,讓他有點得意張狂,1941年,他寫文諷刺訓導主任導致被開除,後經校長介紹轉學去了衢州就讀。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投訴校內黨員被勒令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返鄉,在杭州《東南日報》任外勤記者。

1947年,金庸從三千名投考者中脫穎而出,進入上海《大公報》,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時年24歲。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尚未開始寫武俠小說之前,金庸對政治極為關心,他是一個有政治情懷乃至政治抱負的人,希望自己能走向從政這條道路,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家。

1950年,為圓自己的外交夢,他北上中國外交部謀職,卻因查家的舊社會地主地位,及在國民黨旗下學校的學習背景,根不正苗不紅,被拒之門外。

第二年,金庸的生父在土改運動中慘遭槍決,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報社,逐漸開始其創作生涯,不過他的創作,來源於一次偶然事件。

在《大公報》的時候,金庸認識了來自廣西的同事陳文統,1952年,兩人相繼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他們志同道合,同樣愛好武俠,大有相逢恨晚之感……

1954年初,香港武術界輩分較高、年紀較大的太極派掌門吳公儀,與少壯的白鶴派掌門陳剋夫發生衝突,都認為自家的功夫好,對方不值一提。

他們先是在報章上唇槍舌戰,互相攻訐,到後來各不相讓,怨憤難消,索性簽下一張“各安天命”的生死狀,相約到澳門新花園擺擂臺一決高下。

消息傳出,港澳兩地的市民奔走相告,群情鼎沸,這對於生活平淡單調的人們來說,實在是一樁非常刺激的事情。

《新晚報》的總編輯羅孚見市民對擂臺比武如此痴迷,靈光一閃,產生了在報紙上連載武俠小說的念頭,於是說服陳文統撰寫武俠小說。

陳文統去觀看了比武,整個過程一點都不好看,短短的幾分鐘,便以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陳剋夫血流滿面而告終,但陳文統卻從中得到了靈感。

1954年1月20日,陳文統採用筆名:梁羽生,開始在《新晚報》上連載第一部新派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小說連載後轟動一時,《新晚報》銷路大增。

見此狀況,《大公報》也開始向梁羽生約稿,但梁羽生精力有限,連《新晚報》的連載都難於應付,於是,羅孚又把目標對準了查良鏞。

1955年,為了給《新晚報》救急,從未寫過小說的查良鏞,將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個鏞字拆開,化成筆名:金庸,開始書寫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金庸的文學素養極高,處女作《書劍恩仇錄》一炮就響,從此,他與梁羽生兩人都走上了武俠創作的不歸路……

1956年,金庸於《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1959年,連載《射鵰英雄傳》……

從1955年到1972年,金庸創作了《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等一共15部武俠小說。

他將除《越女劍》之外的14部武俠經典作品的前綴,串成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些小說影響巨大,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等影視作品,受到無數讀者和觀眾的喜愛和歡迎,但也有一些業界人士不喜,比如作家李敖和王朔就表示過批評。

反正我是很喜歡的,他所有的小說我都看過,只是不同階段喜歡的並不一樣,小時候我最愛《射鵰英雄傳》,長大後又更喜歡《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2

不過,金庸文學上天賦異稟,成就非凡,但在情感上,卻不能從一而終,他的婚姻相對來說,不算圓滿。

1948年,金庸在東南日報時認識了杜冶芬,不久後他們就結了婚,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後來他遭到妻子的背叛,結束了此段婚姻。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1953年,金庸再娶,第二任妻子名為朱玫,新聞記者出身,她是金庸的患難之妻,不但為他生下二子二女,兩人還一起渡過一段艱難的時期。

1957年,金庸離開了陪伴他十餘年的《大公報》,進入長城影業公司當編劇,至於原因,金庸是這麼說的:

“我離開左派報紙,是因為那裡不能發表反對當時’大躍進‘錯誤路線的意見,這實在太違反我作為新聞工作者的本意。”

不過,據傳金庸進入長城影業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想追長城影業的當紅影星:夏夢,儘管此時他已經是個有家室的人了。

夏夢小金庸9歲,金庸曾將她比作西施,“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為博夏夢歡心,他先後創作了《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金庸對夏夢可謂用心良苦,可惜夏夢卻不為所動,她對金庸說:“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金庸心中雖然充滿遺憾,但也只能尊重夏夢的選擇。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讓金庸死心,就在事業高峰之際,夏夢激流勇退,拋棄一切,去了加拿大生活,“去也終須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1959年,金庸以賺來的稿費積蓄8萬元,一手創立《明報》,數十年間,《明報》由一份銷量千多份的小報,成為香港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初創時期,金庸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工作之中,妻子朱玫除了照顧孩子,還當報社的主編,她義務跑腿、寫稿,並照料金庸的飲食生活。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為了支撐《明報》的發展,朱玫還曾變賣首飾,可以說金庸創業的成功離不開這個賢內助,但就在明報成功之時,兩人卻摩擦不斷,婚姻出現了裂痕。

1976年,金庸在美國的大兒子查傳俠因感情問題自殺,金庸在感傷難過的時候,遇到了林樂怡,她是一家飯店的服務生,同時也是他的忠實讀者。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一年,金庸與朱玫結束了曾經共患難的婚姻,然後與小他29歲的林樂怡締結第三段姻緣,剛烈的朱玫始終沒有與金庸來往。

1998年11月8日,朱玫在香港病故,享年63歲,替她拿死亡證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兒女,而是醫院的員工,她晚境淒涼令人唏噓。

對朱玫,金庸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他的慚愧,他承認他對不起朱玫,這一點,他還算是蠻坦蕩的:

“別人怎麼看我不管,但我對不起她,我不是合格的丈夫,我的愛情觀不夠道德,一生一世只愛一個人,我做不到。”

不過他與林樂怡的婚姻倒是挺美滿的,兩人一直恩愛如初。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3

回來說說明報,金庸認為,想要明報發展壯大,不能將武俠小說讀者當成唯一的受眾,於是,他決定將他卓越的政治見識付諸筆端。

他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併成就了另一個金字招牌:查氏社評。

後來中國內地爆發文革,明報堅持報道此事,金庸還特地開闢“北望神州”專欄,此後明報幾乎成了香港人瞭解內地政局變化的主要信息來源。

這期間,正是他連載《笑傲江湖》的時候,這也是為何《笑傲江湖》成為政治寓言的原因所在。

金庸以他爐火純青的筆觸,將自己送上了左派勢力的暗殺名單,為自己送來了“豺狼鏞”的名號,也將明報事業推向了巔峰。

1972年9月11日,《鹿鼎記》在香港報刊登完最後一節,金庸宣佈掛印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了。”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後,金庸專心明報事業,明報陸續創立《武俠與歷史》、《明報週刊》、《明報晚報》等刊物,成為香港大報,1991年3月,明報正式掛牌上市。

1991年底,金庸與智才公司的于品海合創明智控股,出售股權,正式交出控制權,退隱報業江湖。

1994年,金庸受聘北大名譽教授,1998年,金庸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2011年,國立清華大學授予金庸名譽博士學位,2013年夏季,以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

2016年冬,金庸為香港博物館金庸館撰寫開館前言,發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紀念小冊子上,文章講述了金庸過去的一些趣事。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剛到香港的時候,他一句廣東話也不會講,坐上白牌車,說去餐館,司機卻載了他去差館(警署)。

當時的香港在經濟上、生活上、文化上還比較落後,但香港人坦誠直爽、重視信用、說話可靠,他很快就喜歡上他們,覺得香港的人際關係比上海好。

他在香港一住就幾達七十年,大半個人生都在這裡度過,在香港結婚、生兒育女、撰寫小說、創辦報紙,家庭和事業都是在香港建立的。

言外之意,沒有香港,就沒有後來的他,對香港來說,他是一個移民,但他住的很是心安,就像蘇東坡的《定風波》裡寫的那樣:“此心安處是吾鄉”。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此心安處是吾鄉

很多人猜想這將是金庸最後一次提筆,沒想到一語成讖,昨天下午5點左右,金庸先生與世長辭,其子查傳倜被記者詢問時回了7個字“下午走了,很安詳”。

笑傲江湖成絕響,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師一路走好!

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