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又易懂,大廚和「吃貨」都公認的經典

《隨園食單》,古代烹飪著作,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所著。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

作者以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我國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

好玩又易懂,大廚和“吃貨”都公認的經典


《隨園食單》問世以來,被廚師們公認為經典

《隨園食單》出版於1792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14個方面。

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20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14個注意事項。接著,用大量的篇幅詳細地記述了我國從14世紀至18世紀中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從選料到品嚐都有所敘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菜餚幾百年來沒有多少根本性的變化,他推崇的美食,如今仍然廣受追棒,非常實用。

《隨園食單》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著去做,有趣的是,作者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自然成為全社會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為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實在是一本美食家的必讀之書。


好玩又易懂,大廚和“吃貨”都公認的經典


茶葉蛋要煮『兩炷線香』的時間

《隨園食單》內記載的這些讓你掉口水的菜,在南京還能不能吃到?江蘇省餐飲協會秘書長於學榮不無遺憾地說:『很難!』

他介紹,《隨園食單》不是菜譜,所以雖然《隨園食單》留傳下來了,但隨園菜卻曾經失傳近二百年。20世紀80年代初,人稱『金陵廚王』的金陵飯店大廚、國家級烹飪大師薛文龍決心將失傳多年的隨園菜『復活』,並潛心研究20多年。隨著一個又一個菜品的問世,隨園菜一度重獲生機。

於學榮說,不要以為官府菜吃的一定是魚翅熊掌,官府菜的講究不在於原料的名貴和稀罕,而是勝在製作方法以及耗時的奢侈。

薛文龍在嘗試恢復隨園菜時,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隨園食單》中茶葉蛋究竟要煮多長時間?如果按普通人家的吃法,茶葉蛋煮10分鐘足矣,至多煮它半個小時,吃起來已經是有滋有味了。而《隨園食單》說:『有愈煮愈嫩者:如腰子、雞蛋之類是也。』並說煮茶葉蛋的時間應當為『兩炷線香』。

為此,薛文龍特意拜訪寺廟的老和尚,得知每個時辰敬香一炷。按此推算, 『兩炷線香』約4個小時。他反覆試驗,用32個雞蛋來煮茶葉蛋,最終發現果然煮4個小時的茶葉蛋最好吃,滷汁滲透蛋黃,美味異常。

好玩又易懂,大廚和“吃貨”都公認的經典

寫就《食單》卻從不做菜

時至今日,《隨園食單》中許多觀點,仍值得學習和借鑑。

如,袁枚認為,美食之美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要講求營養。『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

又如,袁枚強調食物搭配。他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

再如,袁枚講究究菜餚味道,要求菜『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膩,不如吃豬油好了……如果只是貪圖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嚴格遵守上菜的順序,『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另外,袁枚很重視盛事物的器皿,不同的食物要分裝在特定的器皿中,而且器皿要美觀。

雖然袁枚寫得條分縷析,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親手做。袁枚在戒單最後一條說『廚者,皆小人下材』,所以要對廚師賞罰分明,不可苟且。孟子所謂『君子遠庖廚』可能影響太大了,君子不下廚房,這活兒就只好小人和女子來做。

所以,袁枚只能說是一名飲食文化理論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因為他自己只會吃,不會做。


好玩又易懂,大廚和“吃貨”都公認的經典


中國人醉心吃喝之事,可謂世界出名。但中國的飲食之道,又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吃。我們用日常最為常見的事情——吃喝,悟出了很多形而上的哲學命題。所以,《隨園食單》也絕不僅僅是餐飲人員要看的書。這本書,適合所有熱愛生活的“吃貨”。其實飲食之道,就是生活之道。愛吃愛喝的人,多是熱愛生活的人。會吃會喝的人,又都是懂得生活的人。我們不妨把《隨園食單》,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類著作。想把飯菜做得有滋有味的人,當然可以拿來學習。想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的人,更要多讀《隨園食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