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眼中的宋育仁

名家眼中的宋育仁

名家眼中的宋育仁

钟永新 整理

1889年,宋育仁著《时务论》。

宋育仁说洋务派想要“盗威福之柄以愚天下”,所以只谈洋务而不谈君主立宪。

宋育仁等还认为有些企业应该继续实行官督商办。

——《中国史稿(四)》郭沫若主编 刘大年负责本册 (人民出版社 1962年第一版106页)第五节 八十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化 发展中的改良主义思想

【刘大年】 历史学家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等职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出现了一些人,比较明白地以资产阶级观点来反对洋务派,例如光绪十二年(1886年)宋育仁著的《时务论》中说,对于西方国家,“不师其法,惟仿其器,竭天下之心思财力以从事海防洋务,未收富强之效,徒使国兴聚敛,而官私中饱,此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另一方面,他又说:“拘于墟者闭明而塞聪,耳食而目论,以为一切宜报罢,不者以为天下殃。问何以策此时,则乌猝嗟诿之于无策。”前一段话是反对洋务派的做法,后一段话则是讥讽那种站在封建主义立场否定洋务的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六)洋务问题上的又一种分歧(人民出版社,1997年)

【胡绳】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宋育仁仍然模糊地设想以传统的方式来扩大皇帝与官员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宋育仁,不惮其烦地以保卫儒家和维护纲常名教的正当性为己任。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第五章_思想的变化和维新运动,1890—1898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主编:〔美〕费正清,〔美〕刘广京编 本章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教授 张灏

这类士人曾担任出国使臣,具体考察过西方国家的政情,部分人还直接参与过洋务新政,既熟悉新政之得失,又洞悉官场之弊端。代表人物有郭嵩焘、薛福成、马建忠、黄遵宪、崔国因、宋育仁等人。

宋育仁出洋前没有参与洋务新政的实际经验,他以儒家经义作为尺度来观察中外时务,以“礼失求诸野”之说来鼓吹变法图强。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第七章 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群体 第一节 早期维新士人 二 熟悉西方政情的出使官员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张海鹏 主编 虞和平 谢放 著

有的人已经看到了最深层的隐忧,这一年,宋育仁在《泰西各国采风记》中表示,如果西学和西教影响扩大,势必动摇中国传统的基础,也动摇传统中国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中国思想史》第三编 第九节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葛兆光】清华大学原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

在一部以收集支持变法维新的论著为己任的《皇朝蓄艾文编》里,宋育仁作《序》说:“昔人云通天、地、人谓之儒。由汉迄今,实践无愧者,颇难其人;惟泰西名家,如培根、奈端、兰麻克、哥白尼辈,各以颖悟辟新理,卓然名某家者,稍稍近似。岂西人智而华人愚耶!”既然不是“西人智而华人愚”,在维新变法者心中,自然只有“除旧布新”。

——《牛顿的贡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科学新闻》2003年04期)

【戴念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晚清的趋新名士宋育仁,入民国后显得有些“保守”。在他眼里,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都是以史学取代经学的同类。。宋氏一方面指责章、梁、胡等陷入“史学”而忘了经学,另一方面又非常在意新学者们的“断代”,即其对“三代”的态度。他强调:时人“所谓一系不断之历史,亦只自秦以来二千余年耳”。

——《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 (《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6期 )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宋育仁以为,按照“礼失而求诸野”的古老说法,学习西方,变法图强,正是复兴在中国早已失落的名教传统的捷径。

——《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使臣的实录与非实录———晚清的六种使西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朱维铮】复旦大学原历史系教授兼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

变法思想之蜕变,可以汤震(1890)、陈虬(1892)、郑观应(1892)、陈炽(1893-1894)及宋育仁(1895)等人言论为代表。其内容涉及甚广,虽若干方面仍不脱传统经世文之形式,而内容主旨,已大为改变。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

【王尔敏】当代历史学家、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甲午以后,熟读"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的士大夫,有的也开始相信“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了, 1893年到驻英使馆任参赞的宋育仁,所写《泰西各国采风记》,在宣传这一个观点时,采用了一种离奇的逻辑:一、外国美善之政,是值得学习的;二、外国美善之政,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三、所以,学外国即是行古道,复古也就是维新了。

——《宋育仁的逻辑》(《笼中鸟集》青岛出版社,2009年)

【钟叔河】 著名编辑、学者、散文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