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伍松乔

想起伍松乔

想起伍松乔

作者|徐玉财

50年前,永年镇张湾蔡山,松乔先生知青下乡的地方,月朗星稀的农家院坝,先生和诗人张新泉们一起朗声“致青春”。2013年,富顺五条沟文学笔会,先生在《岩上记事》里深情描述:“天南地北的老中青富顺才子们,没唱歌没跳舞,竟都纷纷聊起诗歌来……”所有被岁月带走的,都将在时间节点上纷纷重现。而今,先生往来于富顺才子们脑海,矗立在富顺山水之间。

上月重阳节,我们去看望85岁的“肥痴”周开岳校长。聊天之间,周校长继续感慨:“松乔走得太可惜了!70岁都没有满,他还可以做成很多事的,真是富顺文学的极大损失。”89岁的刘海声老师身板硬朗,精神昂昂,一谈到松乔先生,他就难掩神伤。“我们去年国庆节还合了影的,感觉像是昨天的事。”海声老师拿出合影照,“看看嘛,可惜啦,哪个舍得这样为富顺文化奔走呼号?”

情揽九天星月,文成四季如来。去年,松乔先生还是“富顺文化名人故乡行”的一员;今年,先生已位居仙班,逍遥于九霄瑶池畔。我们没有为先生树碑立传,而是选择了更具意义的纪念方式:在先生最牵挂的富顺,特别设立了“伍松乔书屋”,将先生所读、所写、所感的充栋书籍一一呈现。受此点拨,富顺开启“名人书屋”时代,富顺文化又添一道景观,松乔先生居首功。思想不灭,“伍松乔书屋”正是向先生的不朽精神致敬,并为先生灵魂塑像。这塑像,尽显先生的高度与广度,读出先生博大的济世情怀。

松乔先生为富顺文化系列丛书作总序《文化的“落地”》。“落地”的富顺文化正如先生所盼,如雨后春笋,如江海潮涨。先生速写过《富顺有一群“苦吟派”》,今天,他们大多褪去苦味,尽展红颜,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显身手,不负先生厚望。穿越世俗功利的藩篱,撇去金钱权贵的附庸,“苦吟派”文人也好,“落地”的文化也罢,正得益于先生思想的辉映与精神的延展。

为灵魂塑像离不开现实人物的雕刻。剧作家魏明伦如此刻画:“凡是人群聚居之地,免不了良莠并存,鱼龙混杂。因此,既有富顺君子、富顺好人,也有富顺痞子、富顺小人。君子有成人之美,小人有害人之心。伍松乔踏踏实实致力于文化建设,与捣乱营私的文化破坏者形成鲜明对照。一卷《记者行吟》,正是巍峨文化大厦的一砖一瓦。”

今夏,高1988级30年同学会,我们重返十字岭富顺二中,见到了松乔先生高1967级40年同学会捐赠给母校的“觅叶寻根”石碑,“千万里一棵树,百年间几代人……”先生题撰的碑文清晰感人。富顺山水供养了先生,先生则开辟了富顺乡愁深度行吟的版图,为家乡捧出厚厚的《十字岭,识字岭》,表达了游子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年国庆,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通过松乔先生呕心沥血,迎来第一个“四川散文之乡”落户富顺。先生拿到宣传富顺的“特殊贡献奖”后,在微信圈里庄重留言:“豆花绽放,富顺过节。”在家乡举办的“张新泉诗歌品鉴暨富顺诗歌现象研讨会”上,先生还为这位亲切的邻家大哥撰写了《旁证张新泉:从富顺开源的这汪活水》。手持“文火”淬炼的“好刀”,一群性情文人,一路披荆斩棘,从富顺到成都,从人间烟火的盐井街到文化渊薮的红星中路,从家乡开源的这汪活水,持续滋养着无数富顺籍文化人。而松乔先生一直心系川南、心系富顺,把川南人文性格确定为刚柔相济的“酒”(有别于成都的阴柔似水与重庆的阳刚似火)。先生满怀信心寄语:“川南的明天就是中国西部、长江上游的另一个‘江南’……地处川南城市群几何中心的富顺,尤其有理由成为川南的文化高地。”亲切,诚恳,言犹在耳。为此相信,先生高洁的灵魂,必将照亮富顺的文化之路。

去年秋天,松乔先生“九天四季”楼宇的屋顶,昙花绝美绽放。先生夜半起来,借着月光,拍下一簇簇圣洁的昙花。昙花骤现,举目惊艳,冥冥之中仿佛已注定了什么。府南河没有眼睛,昙花一现后,遂把先生匆匆交与肃杀的秋风。昙花谢了会再开,先生走了不再来。

去年11月4日16:11,先生微信绝笔:“关于成都红星中路的软文日见其多,作为朝夕相处四十年的老红星人,随记小感:此街可惜了,离闹市如此之近、文气如此之盛、故事如此之多,却从未有人想到过把它做成一条真正有味道的文化街。屡次改造,都以砍树、削减人行道为主打。九十年代初还浓阴复盖的法国梧桐荡然无存……”就在当晚,带着绝世遗憾,没有招呼任何人,先生一个人登临天界。

谢天谢地,松乔先生“九天四季”的微信没有被封号,我们还可以闯入先生的往昔时光,与先生隔世晤面。从《姓甚名谁》到《十字岭,识字岭》,从离离《原上草》到《千古一梦大雅堂》,先生的文化庄稼一直茁壮、开花、繁茂。最后,先生带着巴蜀文化梦,荣登大雅堂。那是先生用文字构建的丹棱大雅堂,先生要去陪苏东坡、黄庭坚那些文人雅士,不想陪我们这些俗人再玩。《富顺背影》的老照片里,多了最凝重的一簇。先生曾有联题赠富顺先贤宋育仁:文章留名非小我,书生入世乃大观。由是反观,以此回敬先生,确为精神相通,亦得其人。

松乔之木常青,富顺文化的天空镶嵌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伍松乔!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先生书赠松乔先生:“松柏有本性,乔木自成林。”泸州书法名家陈天啸先生也有“松称乔木堪为伍”的联句。松乔乃素雅高洁的正直之木,远别于矮丘之草。松乔,俨然是脱俗品格的一种象征。

富顺多良木,松乔邈难匹。松乔之寿千古,先生之名永恒。

富顺豆花依旧绽放,而过节的人群里,再也见不到松乔先生的身影。数天前,成都西南书城,“文火”——张新泉诗歌分享会隆重举行。一众文朋好友齐聚蓉城,好一番繁华热闹,独独少了松乔先生。月缺了,永不再圆。邻家大哥张新泉默默祈祷:松乔魂兮归来!

成都红星中路在呼唤,川报锦苑10号在呼唤,沱江边“桂客留”在呼唤:松乔魂兮归来!

泸州的大街小巷在呼唤,富顺的山山水水在呼唤,永年镇张湾蔡山在呼唤:松乔魂兮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