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中哪種方言起源最早 是吳語還是粵語

漢語方言中哪種方言起源最早 是吳語還是粵語

我國也有七大方言區(晉語是否是第八大方言地位未定)

1.官話,或稱“官話方言”等:指華北、東北及西北地 區、湖北大部、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北部、江西 沿江地區、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語方言。官 話大致分為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

80%的漢族人說官話,可以大致互相交流 例如東北人和四川人都屬於官話區

2.吳語,或稱吳方言: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 浙江大部分地區使用。

3.客語,或稱客家方言、客語:在中國南方的客家人 中廣泛使用,包括廣東東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 廣西東南部等地。 4.閩語,或稱閩方言:在福建、海南、廣東東部、菲律 賓、臺灣地區、新馬等東南亞國家與其他海外的一些華人中 使用。狹義的閩南語,即閩臺片閩南話,閩南語也是保留中 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廣義的閩南方言還包括海南話、 潮州話、浙南閩語等。

5.粵語,或稱粵方言:以廣州話為代表,在廣東廣西的 大部分地區、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海外華人中被使用。粵 方言是漢語中聲調最複雜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個左 右。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6.湘語,或稱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7.贛語,或稱贛方言:主要用於江西大部、湖南東南部。

還有一些主要的方言區域,比如:

1.晉語:在山西絕大部分以及陝西北部、河北西部、河 南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地區等地使用.

2.平話:在廣西的部分地區使用。

3.徽語:在安徽南部及贛浙蘇部分毗鄰地區使用。

漢語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分析

漢語方言有一個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遠古時期的漢族先民生息的地域範圍不大,語言也比較單純。後來隨著社 會的發展,他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有些人更遷徙到較遠 的地方,和其他民族發生接觸,使古代漢語因此而慢慢發生 分化,產生了分佈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源頭 漢語的北方方言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族所用語 言經過長期發展,並受周圍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直接結果。 而分佈在中國南方的其他漢語方言則發端於歷史上黃河中 下游地區人民的幾次南下移民活動。

吳方言的源頭最為久遠。據《史記》記載,三千年前 的先周時代,有一支移民在經過一場政治變動後,從陝西渭水流域遷到江南太湖流域。他們建立了吳國,其語言可能成 為後來吳方言的最早淵源。

比吳方言稍晚的是湘方言。湘方言來源於今天已不存 在的古楚語。在商朝末年的中原動亂中,楚人南遷至江漢流 域,因此楚語被帶到了湖北地區。戰國時期,楚國南進佔有 湘資流域,於是古楚語又擴散到湖南。(楚國起源地湖北目前的民系祖先大多來自河南和安徽,說西南官話或者江淮官話(淮語)古楚民系保留在江水以南的湖南)

秦統一六國後,向南越過五嶺佔有了兩廣地區。嶺南 原是百越民族的居住地,秦始皇為防止他們的反抗,派遣五 十萬軍隊駐紮於此。這些士卒所用的語言,成為今日粵方言 的先聲組成部分。

福建本是閩越族的家園,西漢時這裡僅設一個縣。東 漢末年,軍閥混戰,大量北來移民從陸路和海路進入福建, 八十年中,福建西北山地和東部沿海接連出現十三個新縣, 原始閩方言應該就萌發於這一時期。

贛方言和客家方言出現最晚。江西地區古稱吳頭楚尾 ,而贛語方言和客家方言有千絲萬縷的先後關係 一個是贛北的環彭蠡平原的產物,而後者是贛南山區糅合其他因素產生的產物,贛北也是北人南遷嶺南必須暫時停留的農業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