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粵語、閩南語,哪個方言的保護壓力更大

吳語、粵語、閩南語,哪個方言的保護壓力更大?我認為吳語的壓力最大,有可能會第一個消失。看看走在蘇南的大街上有幾個人和你說吳語?有多少父母是說吳語的兒女卻只會說半生不熟的吳語?照此趨勢,我真擔心二十年後吳語還能否作為一門活方言存在!現在的普通話普及就是過去淮官的普及,過去南京鎮江能被變成官話區(淮官),今天的蘇錫常就同樣能被變成官話區(普通話),也許過不了多少年整個蘇南都會變成說同樣方言的地區。

吳語、粵語、閩南語,哪個方言的保護壓力更大

吳語


要知道現在的普通話就是當年的淮官,過去淮官有其侷限性只普及到了京城周邊(南京鎮江)。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普通話的推廣能夠有效的實行到各個地方,當年淮官沒完成的願望現在普通話馬上就完成了,吳語很有可能在近二十年變成一門死方言。只有粵語抗風險能力強一點,畢竟有香港這麼個特別行政區,方言的活力還能有所保持,就算這樣深圳現在也是說普通話的人佔絕大部分。

在蘇州無錫常州等吳語區,外來流入人員越來越多,外地人中蘇北又佔大部分,在蘇州的大街上十個行人我最多聽到一兩個人在說吳語而且還是老頭老太,其餘的都是普通話交流,誰佔大部分一目瞭然,吳語不是海外普通話(粵語)也不是臺灣國語(閩南腔)更不是外語,退一萬步說,即時沒有普通話的普及,吳語被淮官蠶食也是既成事實,安徽宣吳地區淮化非常嚴重,大量詞彙和淮官呈現同質化趨向,丹陽金壇吳語也是西部大片淮化,當然了在現代淮化已經不是主流,主流是普通話普及。

在江蘇吳語越來越失去社交功能,上層人不說,外地人不會說,就剩最底層市民們抱著不放,就算這些底層市民想和佔大多數的外地人交流也要切回普通話模式。現在蘇錫常面臨的就是當年南京鎮江一樣的事情,只不過這次來勢更大同化速度更快。一門語言失去了飛機坦克軍艦的保護離變成一門方言就沒有多久了,一門方言失去了社交能力離徹底消失也就沒有多久了。

當然,粵語、閩南語等其它方言也好不到哪裡去,閩南腔式的“臺灣國語”幾乎可以確定難逃滅亡的命運。今天在北上廣深工作的臺商臺勞,講普通話時已經完全沒有任何閩南腔。“臺式國語”的存在完全由歷史的遺憾造就,等到孤懸一隅的臺灣迴歸大陸之後,這門口音獨特的普通話也就玩完了。

吳語、粵語、閩南語,哪個方言的保護壓力更大

閩南語歌曲


兩廣文化自成一派,遠離政治中心,經濟發達崇尚生育,自身造血能力強,預計粵語能強勢存在至少一個世紀。但作為“海外普通話”的助力未來也會快速消失,我在國外唸書時見過不少越南、新加坡的華僑後代,雖然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廣東人,但他們今天只會說普通話寫簡體字了。因為他們認為掌握廣東話的意義已經很有限了,遠不如會普通話的用處大,再加上香港不可逆的衰落,文娛產品的水準直線下滑,粵語文化圈失守的第一批陣地就是這些海外華僑。

吳語區問題更嚴重,比如在上海人,來自蘇北皖北的“新上海人”們,他們的孩子不僅說普通話,也能講流利的江淮腔。今天的淮語雖然勢弱,但沒有任何滅亡的跡象。上海本地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私下之間互相交流時都已用普通話了,上海話連基本的社交意義也沒有了,一門語言到了這個程度,離死也不遠了。

那麼為何江淮官話生命力更強呢?之所以江淮官話難以被同化,1,絕大部分淮官城市不是人口淨流入城市,沒有外來人口所以方言還具有社交能力。2,普通話就是江淮官話的2.0版本,淮官比吳語更加近似普通話,現在很多地區的江淮官話就像是一種帶口音的普通話。有些人覺得吳語有特殊性不可能滅亡,殊不知江淮官話就是一種被破壞掉的吳語,沿江江淮地區就是當年吳語老祖宗敗給江淮官話的地方。

至於閩南話從來就沒成過氣候,真正有過影響力的是“臺灣腔”,一種失敗了的華北官話分支,最終也會死得連渣子都不剩。粵語短期沒問題,但未來可能同樣難逃滅絕,這們語言目前只有單一的社交價值,科學上的使用價值幾乎為零。等到內地和兩廣的經濟水平抹平,粵語的勢力範圍會急劇萎縮。如果出現了代差,粵語也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目前看來,壓力最大的還是吳語。個人認為吳語強勢地位的最高峰是在民國的二三十年代,當時上海與蘇杭的繁華全國無人可敵,建國後就不行了,想過現代化的生活不一定要到上海。而且吳語區沒和粵語區一樣統一起來,更加沒希望。遠期來看,未來的漢語會和今天的英語一樣,“方言”徹底消失,只剩下地區口音,像淮安腔,中原腔,西北腔,東北腔,四川腔之類的,總之,方言最後會變成一種帶口音的普通話。

吳語、粵語、閩南語,哪個方言的保護壓力更大

粵語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