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許多野史中說雍正皇帝“少年無賴,好飲酒擊劍,所交多劍客力士,結兄弟十三人。”其中的老大為一僧人,武藝高強,驍勇絕倫,“練劍為丸,藏於

腦海中,用時自口中吐出,天矯如長虹,殺人於百里之外,號稱萬人敵。”;老二“練劍如芥,藏於指甲縫,用時擲於空中,當者披靡。”並說雍正帝也會上述之奇劍異術。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據《清季野史》記載:一日,雍正赴天壇祭祀,剛到天壇,突然聽到壇頂所張黃幙發出一聲異響,侍從衛士以為有刺客行刺皇上,飛速護衛於雍正左右。這時,只見雍正右手稍動,一線光芒從手中射出,頓時壇頂黃模破裂,一隻狐狸腦袋徒然落地。雍正對身邊衛士說:“邇來逆黨欲謀刺朕,密佈刺客,朕故小試手段,使逆黨知朕劍術之高妙,雖有刺客,其如朕何!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野史的這段演義編造得似乎太離奇了。雖然清初,滿族八旗以騎射著稱,為帝王者不乏南征北討的“馬上皇帝”,然而雍正帝的刀箭騎射,史書上從未涉及過,就連行圍狩獵等尚武活動也無記載。雍正帝本人也承認自己武藝不強。《世宗實錄》卷四十九中,曾錄有雍正這樣一段話:“皇考六十年所行之事,朕能效法者,無不遵奉執行,其力所不能者,則待朕罪勉於他日。即如皇考慎重武備,每歲巡行邊塞校獵講武一事,朕年來未一舉行……而朕之射技不及皇考矣。”雍正自知武功不行,又無力彌補,所以很重視皇四子弘曆、即後來繼承皇位的乾隆皇帝的習武訓練,命弘曆自幼與皇十六弟允祿學火器,與皇二十一弟允禧學弓矢,以補己缺。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雍正帝習武雖無可載史,文彩成果確很豐碩,屢見汗青。他自幼自學經典,能賦詩作文,一生有詩十卷,即位前七卷,稱為《雍邸集》,御極後三卷,稱為《四宜堂集》。另有文二十卷,分為十三體,雍正本人也常為自已文彩出眾而自豪,有時甚至達到買弄的程度。如為了炫耀自己的書法,曾在臣工奏摺作批附言:“燈下亂寫來,莫哂字醜”,“燈下寫的笑話字了”,其自詡自得之情溢於紙面。

雍正帝善玩權術,很有些馭下之道,對那些功高蓋挾勢自傲、政見相左的貴胄大員,他先行籠絡,繼而去職,最後除之。而對那些忠順於他的臣工,也多方表示關心。

雍正帝喜歡佛學,登極前久居王府時,便常與左近柏林寺僧人來往。年輕時曾找人代已出家,給自身當替僧;還曾建立京師大覺寺,招攬佛子。他自號“圓明居士”,又稱“破塵居士”,親自撰寫佛學著作,編輯名僧語錄,刊印釋家典籍,干預梵宮事務。雍正二年七月初二,他在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奏摺上竟自喻為和尚,說他們君臣不是真佛真仙真聖人,不是真出世,只是來為眾生栽培福田的,但比一般的出家人要高明。

雍正帝傾心佛仙,迷信神靈,必然導致鼓吹宣揚“天人感應論”,欺騙他人,也愚弄自已。所以外官朝臣,多用欺騙手段假報祥瑞,以換得雍正帝的歡心和賞識。雍正帝本人也往往以此為榮,以炫耀自已的功德。自雍正朝始,臣工報奏的祥瑞便層出不窮,五花八門。什麼瑞雪降、慶雲現、珍獸出、異禽見、黃河清、甘泉湧等,無非阿諛奉迎,欺上瞞下。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雍正之死,一直眾說紛紜。據說雍正的死與一個和尚的一句讖語有關。

據說當年有一高僧,行蹤飄忽,無從弋獲。一天雍正得判高僧所居之地,便命結義兄弟三人前往緝拿,且布精兵圍堵。高僧被圍後哈哈大笑說:“我告訴你們,雍正現在氣數尚旺,我不能與之相爭。當今皇帝多行不義,屢以私恨殺人,我今雖死,但雍正也不能免去一死。一月之內必有為我報仇者。”說罷,仗劍而死。

三人回去後,將高僧一席話告訴了雍正,雍正十分恐懼,命大內加強防衛。一連數日食宿不寧,月餘無故暴死於內寢,宮廷宣佈皇帝病死。據傳實為被俠女呂四娘所殺。

據民間傳言,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不滿清廷統治,上書川陝總督嶽鍾琪,以為他是岳飛的後人,策動反清。事發後,雍正帝就此大作文章,嚴加審訊,廣肆株連,引出浙江文人呂留良文字獄案。

曾靜等人鋃鐺入獄,後被滿門抄斬。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母家中,倖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全家慘遭屠戮,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暝目”八個大字。於是,她便打點行裝,悄悄離開乳母,隻身北上京城,決心刺殺雍正,以報殺父之仇。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她曉行夜宿,風雨兼程,一天傍晚來到河南洛陽白馬寺山下。山路崎嶇,旅途勞頓,一失腳,摔在山石上,頓時鮮血直流,昏了過去。這白馬寺本是佛教傳到中國所建的第一座古寺,香火頗盛。這時有位高僧送客回寺,見到昏倒在那裡的呂四娘,便將她扶進守內。高僧見四娘傷深及骨,忙取藥為她醫治。雖疼痛鑽心,四娘咬緊牙關,不吭一聲,高僧暗暗佩服。

四娘醒來見到善心的長者,忙向高僧致謝,僧人見四娘小小年紀,孤身藥家,似有難言之隱,而有情世之色,便與她秉燭夜淡。 四娘見老者心誠意善,便講了自已的身世,執意要走。

高僧問:“皇宮戒備森嚴,憑你一弱女子,豈能得手?”

四娘說:“即使不能得手,也豁出這條命去拼了。”

高僧見一時難以說服四娘,便告訴四娘自己真實姓名叫甘鳳池,也是因遭雍正皇帝通緝,才隱匿在此出家為僧,並告訴四娘要想報仇,就要練好武藝,等待時機。

四娘一聽甘鳳池大名,急忙雙膝跪地叩道:“四娘久聞高師大名,今日有幸相見,小女願拜師學藝。”

甘鳳池見她聰明伶俐,意志堅韌,便欣然應允了。從此四娘在寺裡跟甘鳳池習武,暑去寒來,不覺四年過去了,少林長拳、飛簷走壁,空中飛劍等武藝,四娘都學到了手。

一天,四娘手持一根短馬鞭練功,忽然飛來五枚飛鏢,四娘揮鞭一甩,只聽“噹噹”聲響,飛鏢統統被馬鞭抽落在地。緊接著又連連飛來幾枚飛刀,四娘縱身上樑,飛刀一把也沒射中。

這時,四娘低頭一看,原來是師父甘鳳池立在一旁,四娘翻落地,冷不防奪下師父手中寶劍,甘鳳池哈哈大笑:“你武功已練成,報仇時機到了!”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第二天,呂四娘含淚告別師父,半月後到達京城。按照師父的囑咐,四娘連續幾天黑夜偵察,終於摸清了雍正住的乾元宮內的路徑。一天晚上,呂四娘躲在一株古柏上,見遠處走來一個拎著燈籠的太監,後面跟有五名宮女,向乾元宮走去。她輕輕跳在地上,用悶香將最後一個宮女悶倒,換上她的衣服,緊跟一行人混進宮去。

五名官女在乾元宮外室附首聽命,雍正進來一眼看中呂四娘,便拉進寢宮。四娘故意順應,連連向雍正敬酒,雍正飲了四娘下過蒙汗藥的酒後,霎時便倒在床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四娘從衣內拔出暗藏的匕首,對準雍正喉頭刺去,削下他的頭顱,用錦布團團裹住,提起首級離宮而去。

清宮八大疑案之“雍正金頭入殮”之謎,民間野史所載的雍正是劍客

是日,紫禁城內便傳出皇帝暴亡的消息。後來又傳出雍正無頭,鑄金頭以求完屍入葬的說法。雍正“金頭”之謎已流傳二百多年,一些作家、文人也據此編寫了不少曲折驚險的小說、劇本。有的甚至說呂四娘是清代南北八俠之一,武功蓋世,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股,所以能隻身潛入大內,殺雍正而雪恨。呂四娘是否真有其人?她是否真的刺殺了雍正皇帝?為什麼會出現呂四娘刺維正的傳說,而目盛傳不衰?要弄清這一歷史疑案,還需要更多的資料和考古發現,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