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松在脱贫攻坚路上演绎“思”与“谋”

脱贫攻坚是一场史无前列的“战争”,没有现成的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瓮安县于2017年9月1日召开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动员会,2800多名干部分赴瓮安县86个村,成立86个工作队,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杨俊松在脱贫攻坚路上演绎“思”与“谋”

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杨俊松下沉到瓮安县永和镇白水河社区,担任白水河社区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面临白水河社区10个村民组、870户、4000多农户的“战场”,经过长达一年的艰辛努力,脱贫攻坚工作上了岸,通过国家第三方验收,瓮安县精彩出列。

杨俊松在脱贫攻坚路上演绎“思”与“谋”

他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说:“精神扶贫、思想扶贫、文艺扶贫、文化脱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是不可低估的‘软实力’,是吹响‘文艺扶贫奔小康’号角的‘过门’。”

杨俊松在脱贫攻坚路上演绎“思”与“谋”

瓮安县白水河社区历史遗留问题不敢说是多如牛毛,至少是问题不少,相当“伤脑筋”。水、电、路基础设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群众强烈要求的愿望之一,部分群众“等、靠、要、盼”思想严重,面对摆在面前的“拦路虎”,思想工作首当其冲,“沟通从心开始”。

训练队伍,培养口才

瓮安县白水河社区脱贫攻坚工作队30余人,来自不同的部门,阅历不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农村经验,如何与群众对话,如何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如何让干部对政策熟悉滚瓜烂熟,对政策宣传解释口若悬河,对干部口才培训是重中之重。对此,杨俊松实行集体训练,个别辅导,现场演示,为了方便队员掌握,他将在脱贫攻坚中与群众对话的注意事项编成《脱贫攻坚我来说》20余首顺口溜。如“村组召开群众会,问题提出几大堆。面对群众不要怕,将心比心慢慢吹。”“百姓讲话耐心听,不要冒火瞪眼睛。无理要求沉住气,三句好话软人心……”通过训练,绝大部分干部克服和群众对话的畏惧心理,能理直气壮的和群众对话、拉家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单刀赴会”,增强魄力

瓮安县白水河社区的人畜饮水问题,由于受到煤矿开发的影响,多年来群众意见大,还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面对这两个大问题,杨俊松没有选择回避,“单刀赴会”深入到村民组开群众会,“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倾听群众意见,不怕群众起哄。让群众把牢骚发够,把群众思想引导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良言一句三冬暖”。向群众承诺努力去办,体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诚意,通过后期的不断努力终于建成了水厂,修好了水池,维修了饮水设施,使白水河社区水达到全覆盖,重新恢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百姓受益了,怨气消了,干部群众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就地取材,选好“说客”

老百姓有句俗话:“军属烈属不如人(熟)”“千里来龙当不上当方土地”。根据白水河社区的社情民意、民风民俗,杨俊松和工作队员发挥当地乡贤寨老、退休干部的作用,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当好宣传员,扮演好“说客”,“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开展白水河社区“治懒扶志·勤劳致富”大家谈活动,聘请当地有名望、有影响的15名老干部、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宣讲员,让他们首先熟悉政策,深入一线,打好“前战”,同时事先亮明表态的“底线”,通过他们“三寸不烂之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如老教师张登星、刘明远在处理近20件群众工作中,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黔南日报》等报刊刊发他们事迹文章《退而不休话脱贫》。

弘扬正气,治懒扶志

抓两头带中间,营造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针对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支持工作做出成绩的农户,工作队在全社区大张旗鼓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表彰了99户“通情达理户”。200多户“示范户”。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新风尚。与此同时,对于少数懒惰的农户,采取个案解剖,不厌其烦做工作,采取“车轮战”做工作,为他们打“强心针”、灌“醒酒汤”、使“激将法”,和他们交朋友,讲心里话,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白水河社区出了名的“懒汉户”包元祥,在全社区家喻户晓,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话说:“对他是打不起主意的”。“赖子吃母猪肉——以烂得烂”,“瞎子死儿——无望”。对此,杨俊松和队员不放弃,主动找上门,交心谈心,请他和我一起走村串寨,走访群众,鼓励和帮助他种上了庄稼,“人心都是肉长的”,通过不断的教化,他慢慢开始觉醒。从“懒汉”逐渐转变为“勤快人”,如今喂起了猪,打理起了家务。去年春节,远在外打工的不愿回家的妻子和儿子终于回了家,全家过了一个好多年没有的团圆年。

下沉长达一年多,杨俊松见证了脱贫攻坚的酸甜苦辣,饱尝了脱贫攻坚的喜怒哀乐,如今瓮安县已精彩出列,他说:“我倍感欣慰,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天道酬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邓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