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对孩子有多重要?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对孩子有多重要?

1

9月4日,在湖南永州道县二中的课堂上,两名男生轮流走上讲台,亲手砸毁自己的手机,站在一旁的政教员说:“拿起来,再砸!” 视频中有老师解释,学校规定不允许把手机带进校园,这两名学生不遵守规定,被查出带手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砸手机是自愿行为。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定,的确应该接受处罚,但是再看评论区里,清一色对学校的解释嗤之以鼻。

网友们都对学校说学生是自愿砸手机表示不相信,这一点我能理解,但是即使学生砸手机不是自愿,他们违反了学校规定这是事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当然也有校规,不让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正是学校为了学生学习着想而做出的规定,那么不遵守规定必然要受到惩罚。

很多人纠结的点是,一部手机两三千块钱,学校没有资格砸毁手机,最多没收了就可以,还给家长当然是更好的了。

然而我想说,如果每个人破坏了规则,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下一次他只会更漠视规则,而不是学会遵守规则。

手机砸毁了是钱财上的损失,但是没有教会孩子遵守规则,也是对父母教育失责的处罚,父母认识到这一点才至关重要。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对孩子有多重要?


2

前一段时间,辽宁铁岭一所高中有13名学生集体逃课,被班主任赵老师发现后,将他们带到班级走廊批评教育,用笤帚抽打学生的臀部。

视频传上网络后被家长投诉至教育局,随后教育局作出处理决定,将赵老师调离教育教学岗位两年,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评论里对老师打学生的行为都表示不能接受,说身为老师怎么能打学生呢?学生犯错误,就应该耐心地说服教育,打学生就是没有师德的行为。

赵老师恨铁不成钢,气愤之下打学生的行为的确不妥,但是我们的关注点难道不应该放在“学生屡教不改,多次逃课公然不遵守校规”上吗?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学生的任务主要就是学习,上课期间逃课去打篮球,这样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必然要受到处罚。

然而很多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找借口为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开脱,这样做看似为孩子着想,其实是害了孩子。

我儿子学校因为地处闹市区,车流量非常大,所以学校给每个班级规定了接送区域,由老师带队把学生送到指定地点,再由家长带回。 前几天一个六年级的男生,没有跟着老师一起走,而是出了校门就横穿马路,差点被一辆小轿车撞倒,幸亏驾驶员刹车刹得快。 驾驶员气得下车破口大骂,男生被吓得瑟瑟发抖,等老师赶过来才平息事端,围观的家长都批评男生不遵守规则,差点把自己的命搭上。 后来有知情人在微信群里说,男生的父母平时对男生很骄纵,因为男生说跟老师走到接送区域比较绕路,就要求直接过马路。 男孩父母真的找老师提了要求,老师解释说虽然绕点路,但是这样走更安全一些,男孩父母却执意要求老师答应这个要求,无奈老师只好让父母写了书面情况说明。 没有想到男孩第二天就差点出事,男孩父母后悔不已,立马跟老师表态以后一定遵守学校的规定,坚决不再纵容男孩为所欲为。

每一个规则的制定,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才出台的,而父母教会孩子遵守相应的规则,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3

给孩子讲明规则的具体要求。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则,身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遵守相应范围内的规则,才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国家有全方位覆盖的法律体系,社会有各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逐渐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

而学校是孩子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校规首当其冲是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只有每个孩子都能遵守规则,学校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当孩子迈入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学习校纪校规,每一条都要认真学习,确保孩子记得住并且做得到。

我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给每个学生发了《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贴在语文书的第一页,并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诵读。 我也特意跟儿子一起学习了这个规范的内容,告诉他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哪些事情不能做,让他对规则有更清晰的认识。

胡适在《道德和规则》中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由此可见,规则在社会运作中的重要性,父母可以通过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4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会有样学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父母习惯于遵守规则,孩子一般不会任性妄为。

此前有新闻报道,一家四口疑似用刷一张地铁卡过出站口,父母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似乎在为侥幸逃票成功的行为开心。

试想一下,这样不遵守规则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孩子会以为不遵守规则没有什么大不了,甚至以为不遵守规则才能占更大的便宜。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更糟糕的是,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孩子懵懂无知,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跟着父母学,如果父母带头不遵守规则,孩子必然有样学样,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前两天,闺蜜跟我说,她带儿子去游乐场玩,正好遇到一个朋友带着孩子在排队等着玩小火车,她朋友就招呼她让孩子一起玩。 闺蜜也没有多想就插进队伍中,她儿子不干了,大声质问闺蜜:“妈妈,你不是告诉我不能插队吗?为什么你自己却插队?” 闺蜜说那一刻她羞得满脸通红,立马离开队伍排到队尾,并且很认真地跟儿子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儿子这才不生气了。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父母首先遵守规则,孩子才会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遵守规则,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从小培养规则意识,对孩子有多重要?


5

有人说,有一句话叫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无疑必须跑在孩子前面,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很多孩子之所以屡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父母的作用就是要告诉孩子错误的原因,才能督促孩子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告诫孩子不遵守规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孩子才会时常警醒自己。

养大一个孩子容易,而养出一个有教养、有责任的孩子并不容易,这需要父母持之以恒地谆谆教导和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