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馬鈴薯產業爲什麼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阿Q說,我的祖上曾經輝煌過。

添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又貴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供馬鈴薯產品生產地,武川馬鈴薯的確“輝煌過”,可惜時過境遷,毗鄰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後旗、達茂旗異軍突起,成為了馬鈴薯產業大縣,且馬鈴薯產業具有多元化、全產業鏈發展之勢。

武川縣在大青山麓北側,擁有迴風農業的小氣候特色,且土質疏鬆,氣候冷涼,雨熱同期,非常適宜馬鈴薯的種植生產。多年前,當地所產的馬鈴薯以個頭大、幹物質積累多、營養豐富著稱,所產馬鈴薯暢銷呼市,遠銷京津冀地區。但為什麼近幾年來武川的馬鈴薯在市場中不靈光了?而且察右中旗、察右後旗的“後旗紅”土豆反超武川土豆得到了市場青睞。細究起來,有三大原因。

武川馬鈴薯產業為什麼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第一,不重視品牌培育和推廣。近年來,各馬鈴薯主產縣區都在大力扶持和培育當地品牌和“地理標誌產品”,但武川還在吃老本,且所產馬鈴薯品質良莠不齊,在市場上每家每戶都在消費“武川土豆”最後的一點品牌價值,導致武川土豆的聲譽越來越差。

第二,缺乏開拓性、引領性種植大戶或農場主的帶動。譬如四子王旗在馬鈴薯行業有“三彪”(三個年年掙錢的農場主),他們的種植技術和市場判斷力在帶領全旗馬鈴薯種植業發展。可惜武川沒有這樣的農場主。

第三,缺乏深加工大企業的帶動。武川是很好的商品薯、加工薯生產基地,但截止目前也沒有出現具有帶動性、社會效益好的大型馬鈴薯加工企業(目前只有幾家小澱粉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力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