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东西方古代历史记录的文学方式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正史,内容的中心就是家国天下。围绕家国天下写人记事。而且,号称是秉笔直书。这种写法的源头,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

近代出现疑史思潮,现代的电影例如《鸿门宴》等,干脆就是把编撰历史的过程影射了一下。

中国古人写历史,事情是关键,人物是围绕事情的展开;西方的历史或者说文学作品,习惯于人物是关键,事件是由人物导致的结果。这在写法上很不同。

中国古代这种写法,在记事的时候,可以不含感情色彩,因事叙事,这给古代帝王和高官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想在史书上留点好名声,那真得作些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情,才能流芳千古;否则干点坏事就容易遗臭万年啊。

西方这种写法往往就容易体现个人英雄主义了,一本书下来,塑造了若干个光辉或者万恶的人物形象,而且最喜欢的追求特点是展现所谓的人性的自然流露。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这更八卦一些,写法更灵活一些,收视率会更高一些。但对于事件本身,往往体现的是随机性的结果,追求所谓的反转的文学效果。

中国古代,明清的小说开始重点刻画人物形象,其影响,甚至超过正史。我们头脑中的刘备、曹操,通常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形象,而非《三国志》里面的人物形象。

《拾遗记》

这种正规的文体之外,还有一种与其相对的文体,记载一些闲情逸事、野史八卦,后世成了小说、杂文、神话、志怪等文学作品的开端。

往前追溯,第一本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海经》,正经事和奇妙的事情掺杂在一起,分不清了;之后就是东晋的这本《拾遗记》。

秦始皇会见外星人的这种大事件,也就是从这本书中杜撰出来的。号称有历史,由真相的。

这本书被归类为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也就是可以做为茶余饭后聊天用的点心了。

小说、故事并不是明清才有,是在明清大发展,涌现出了现代所说的四大名著。

秦始皇是否见了外星人?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瞭如亲睹”。曰:“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黑凤,翻翔而下。

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国人今献此石。或有投其石于溪涧中,则沸沫流于数十里,名其水为焦渊。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有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又见冀州有异气,应有圣人生,果有庆都生尧。又见赤云入于酆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

号称秦始皇见到外星人的证据就是这段。

《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西方近代,宗教文化受到现代的西方数理文化的冲击,因此就有一拨人想重新塑造一个神,那么这个神就是外星人了。

其特点与神类似:一、能力比人要厉害的多,神仙能干的事情外星人肯定能干,而且要信誓旦旦的证明这一点,虽然总是在关键处差那么一点点;二、要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能有切实的证据。有证据,吹牛容易漏馅儿。三、内容通常是现代的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不了的现象。这会勾起人们求知的欲望,有收视率,而且结果通常还是未知。

搞这类东西,是秦始皇深恶痛绝的。他被徐福和一帮搞炼丹的人骗的够呛,才有了焚书坑儒。坑儒现代的解释是坑了一群方士。

引用的这一段里面哪里说外星人了?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这句在当时很科幻,明显说的是潜水艇。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不是受这个启发呢?这潜水艇的模样很特殊,螺旋形结构,这简直就是现代描述的海底飞碟了。原来UFO的碟形创意来自这里。

《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人长十丈

“其国人长十丈”,这句让人困惑。古人身高八尺,已经是魁梧了,这身高十丈,是否夸张?

这又和解读《山海经》一样,遇到的是文字字义不同带来的解读麻烦。

首先一尺这个长度历史上有变化。

现在的一尺是0.3333米。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5厘米) 。。。。。。

东晋一尺是24.5cm,那么一丈是2.45米。姚明身高2.26米,看来一丈这身高也算正常。的确是高了一些。

这里记载的此人与秦始皇谈怪异之事,使用的是方术的语言方式,那么夸张难免。而且该人很了解《山海经》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使用的是同样的描述方式。

该国人都比姚明高,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会起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因为,通常一个国家有那么几个个字特别高的,这属于正常,但是该国都是这么高的,这就奇妙了。

问题是这里说的是十丈,24.5米。最高的恐龙化石才20米!这是为何?该人与秦始皇聊天,这相当于十楼的人和楼底下的聊天。想着都怪异。

这里的问题出在哪?夸张还是以讹传讹?

《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十的甲骨文

十在甲骨文种就是一条绳子,在金文中加上了绳结,表示结绳纪事。

,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也就是在古代,这个十很多时候不是数量词的意思。

《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丈的篆字

丈在篆字中是手持拐杖意思。秦国使用篆字。

古人没有逗句号,”其国人长十丈“,是后世的断句错误。实际应为”其国人长,十丈“。而这个十是一个如后来唐僧用的禅杖一样形象的拐杖的模样。十丈,是说该老者拄着这么一个模样的拐杖。

原来如此,虚惊一场。

这人多大岁数?

”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瞭如亲睹“。这句厉害了。按此人的吹嘘,此人就是活神仙啊,不知道有多少岁了。该人了解古书是一方面,就算没亲历,也是见识广博。问题在于,该人说其亲历的一些事情。接着看!

”臣少时蹑虚却行,日游万里。及其老朽也,坐见天地之外事。臣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这句说明,该人怪异。少时日游万里,当时最快的千里马也就是日行千里。这又科幻了。碰巧又利用的是和飞碟一样的套路。战斗机快吧,一追飞碟就完了,烟都吃不着,总是追丢了。

这老者年少时,干的就是现代飞碟干的事情,日行万里。为了不让秦始皇找到证据,他又解释,臣国是找不着的,距离咸阳九万里,太远了。这吹牛吹的,这是在地球之外?还是绕了一圈了?地球赤道距离是40076千米 (赤道),换算成里是八万里。总之,就是说这地方你就别找了。

接下来这老头开始玩《相对论》了,”以万岁为一日“,这是他的速度逼近光速的效果啊。原来现代文人玩的这些东西,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后来的神仙就谦虚一些,”天上方一日,地上几十年。“这是把速度降下来一些了。大型对撞机弄个电子逼近光速,还把小城的电力消耗的差不多,弄个人飞这速度,想都别想。后来的古人还是很现实的,吹牛也踩刹车了。

”臣国去轩辕之丘十万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铜,铸为大鼎。臣先望其国有金火气动,奔而往视之,三鼎已成。“这是现代外星人盯着地球人研究核武器的翻版啊。到底是谁抄袭谁的?东晋的王嘉难道是穿越的。

该人多少岁就不知道了。盘古开天辟地他赶上了,少典之子铸鼎,他不远十万里,看到金火气动,也赶去了。这眼神也了不得!尧出生,他也赶上了。

谁跟我这么吹牛,我保准不打他,借我一挺机关枪吧。秦始皇坑方士,你理解了吗?

这段结尾是:”始皇曰:“此神人也。”弥信仙术焉。“,这是秦始皇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的意思,后来反应过来,方士也就出事了。

所谓的秦始皇见过外星人,这和西方近一百年发现飞碟简直就是一个同样故事的翻版。方士转行了。

《拾遗记》中记载了秦始皇见外星人,这谣言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