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清第一才女 与曹雪芹比肩 17岁两年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说历史的女人——第372期)中国文学最繁荣的时代有三个,即春秋战国时期,大唐(宋)时期和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在其他时期也偶尔会有超级文豪出现,比如清朝。清朝的文学成就整体上很是尴尬,但是还是幸运地诞生了《红楼梦》这部世界级的作品。无独有偶,清朝除了诞生了曹雪芹这位世界级的大才子外,其实还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作家,

就是堪称大清第一才女的陈端生,与曹雪芹比肩,17岁两年疯狂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她是大清第一才女 与曹雪芹比肩 17岁两年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这60万字的作品就是《再生缘》,之所以厉害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其一是《再生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和《红楼梦》并称为“南缘北梦”;其二它受到了两位极其厉害的学者的极度推崇。一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大文豪郭沫若,一位是中国近代第一学者陈寅恪。

不管是郭沫若还是陈寅恪,都是自视甚高的人,能入他们二人法眼的作品,自是很了不起了。《再生缘》厉害的第三个原因是她的作者,陈端生是位标准的才女,美女作家,她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写出了60多万字的内容,可谓疯狂之极!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当时才17岁,可是比80后作家的标志性人物韩寒牛多了,当时韩寒17岁时搞出来的《三重门》也不过10多万字。并且,陈端生是用文言写的,而且是诗!

这部当时以弹词的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堪称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有人认为是诗体小说,几乎全用七言句子写出,60多万字的诗,不到两年搞完,你想想啥概念!这可是相当于号称中国第一高产诗人陆游一生的创作量,而陆放翁的近1万首诗写了一辈子,他可是活80多岁,而这位大才女陈端生红颜薄命,才活了40多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这位大才女的故事,他究竟有什么人生传奇?为什么红颜薄命?

陈端生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几乎是同时代人,曹雪芹去世时,她 12岁。她跟曹雪芹非常相似,留下的事迹也很少,她是大学者、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竭力考证出来的,陈寅恪先生晚年“专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他晚年的主要成就一是搜集考证了明末名妓柳如是的事迹,写了近百万字的皇皇巨著《柳如是传》,另一个就是搜集整理了陈端生的事迹,写了近80页的长篇论文《论〈再生缘〉》,并给予高度评价。

陈端生(1751—1796),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陈兆伦是雍正进士,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子,曾任顺天府尹等职,著有《紫竹山房文集》等。其父陈玉敦,乾隆时举人,曾任山东登州府同知、云南临安府同知。陈端生母亲汪氏出身浙江秀水(今嘉兴)望族,是曾任云南和大理知府的汪上堉之女。汪上堉进士出身,他的女儿自然也是文化人。

自古江南出才子,谁说不出才女?陈端生就是一位千古才女!这与她的家庭分不开的。他的祖父陈兆伦是位很有才气而且很有远见的人,他曾著有《才女论》

一文,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认为女子也同样可以有文化有学识。正是在祖父的影响下,陈家才出了两位大才女。陈端生的妹妹陈长生也是位才女。就像英国的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一样,姐姐夏绿蒂·勃朗特以《简爱》著称于世,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则以《呼啸山庄》冠绝文坛。同样陈端生以《再生缘》著称,而妹妹陈长生也不弱,她是当时的文豪袁枚的著名女弟子,她在当时有诗坛“飞将军“之称。

她是大清第一才女 与曹雪芹比肩 17岁两年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陈端生在乾隆三十四年,1768年秋天开始动笔写《再生缘》,她还不到十八岁。当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京城做官,尽管祖父一生提倡节俭,其家境相对于一般官员比较寒碜,但她的生活比一般百姓还是要好的,至少相当稳定和平静,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再生缘》和《红楼梦》有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有批判男权社会、歌颂女性的倾向,所以有人说陈端生是否模仿了《红楼梦》?而陈寅恪先生持否定意见,因为当时曹雪芹刚去世18年,且《红楼梦》是禁书,陈端生见到它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就全书看,红楼梦是当时的“白话”小说,书中虽然有不少诗词出现,但整体上是平铺直叙的小说体;而《再生缘》全篇几乎全用七言诗写成,以弹词的形式出现,本质上是诗,而不是小说,可以说是长篇叙事诗,或者诗体小说。

而模仿,最容易的是从形式上下手,而两者的写作形式迥然不同。此其一。其二是《红楼梦》的故事是设定在明朝发生的,而《再生缘》的故事时间设定是元朝,发生地是云南。还有,《红楼梦》尽管贬男赞女,但对女性基本以同情为主;而《再生缘》已经是捧女了!它的第一主人公就是女性,即孟丽君(耳熟?),第二主人公才是男性,即黄埔少华(也很耳熟?)。这二人是不是许多网友都听说过?或者类似听说过?或者著名歌星邓丽君的名字就来源于孟丽君?这就证明了这部书有多牛。是的,自《再生缘》成书以来,根据它改变的小说、故事、戏剧,甚至电影、电视简直太多了,甚至不次于《红楼梦》,因为后者在清朝可是禁书,而《再生缘》应该没有被禁过,还未成书就已“畅销”,就洛阳纸贵了,呵呵。

不像如今的作家,写作大都跟金钱挂钩,动不动来个作家富豪排行榜之类的,搞写作的不想堕落都难,但陈端生写《再生缘》没有丝毫的功利色彩,纯粹是一直写作冲动的驱使,或者一种才情倾泻的表现。当然她当时也不缺钱花,呵呵。是为了圈粉?或者有点,不过当时她的写作主要是为了两个人的阅读,当然这两个人也是她的超级粉丝,一个是她的母亲,一个是她的同样才华横溢的妹妹。尽管就这俩粉丝,也是她的动力!于是陈端生的文学才华便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奔泻千里!她的写作当然很勤奋,也常常挑灯夜战,即便是严冬,天气至寒,也绝不停笔。当时她是在北京写作的,那时冬天又没有暖气,有个小木炭炉子已经很不错了,毛笔、墨盒研墨,在冬夜里这种感受可是不爽。

她这样描绘自己在冬天时的写作:“仲冬天气已严寒,猎猎西风万木残。短昼不堪勤绣作,仍为相续《再生缘》”。她写作速度超快,到1769年五月,一共8个月左右的时间,她已经写完《再生缘》前八卷,30万字,神了!之后,父亲任职山东登州府,全家都跟随父亲前往。登州府治所在今天的蓬莱市,风景优美,他的父亲是京官外调,家里条件优越,在那里的生活让才女陈端生感到非常舒适安逸,但她并没像一般人那样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更加勤奋地写作。在登州她的创作到了高潮期。她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写了《再生缘》的第九到第十六卷,又是30万字!

这样她用了15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再生缘》的前16卷,60多万字,可谓疯狂!

别说是诗了,即便是写小说,这速度也是很恐怖的,这在古代,在毛笔的时代,堪称一个奇迹,举世无双!用钢笔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明白,数十万字的作品,因为有些错误的地方是要毁掉重写的,作品完工之后,所有的稿纸加起来有多厚?然而用毛笔呢?想想你都害怕!60多万字的稿纸,也就是一屋子。陈端生,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一个身体纤弱的闺中少女,不到两年时间,写了一屋子!你只消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都得为她致敬!

那么陈端生为什么这么疯狂的写作?其一当然是才情迸发了,想挡都挡不住,她当时这样描绘她的愉悦的写作状态:“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隔墙红杏飞晴雪,映榻高槐覆晚烟。午绣倦来犹整线,春茶试罢更添泉”。其二是她的超级粉丝,也就是她母亲身体很不好,她担心母亲看不完她的作品。

然而不幸的是,她的母亲生前还真没有读完她的作品。陈端生写完十六卷之后没有接着写,因为她母亲病了,她得朝夕服侍母亲,只有中断了她的写作高潮。三四个月后,母亲便病故了。母亲的去世给一个不到20岁的少女的打击是很大的,而且她的母亲还是她的超级粉丝,是她的第一知音,不仅是生活上的,还是写作上的。作为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写作,超级粉丝、第一知音,而且是母亲死了,她还写什么?这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不过这还不是陈端生终止写作的唯一原因,因为母亲去世的伤痛,经过岁月的洗礼,终归会散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的结婚成家。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夏天,因为父亲离任,陈端生和家人返回杭州老家,此时她20岁。回到老家后,她再也没有恢复《再生缘》的写作。因为写作是要有状态的,强行不来,尤其对于天分很高的作家来说,状态非常重要。陈端生除了丧母带来的伤痛没有平复以外,主要还是她的待婚论嫁方面的问题。在古代,20岁的她已是大龄剩女了,家人和她都不能大意。然而,那时候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才女反而不好嫁,而且陈端生眼光颇高,也不是随便可以嫁的。所以挑来挑去,几经周折,她23岁时才嫁给世家公子范秋塘。

当时范秋塘已经30岁,已婚,其妻亡故,所以陈端生是其续娶。范秋塘是陈端生祖父好友范璨之子,浙江秀水人,与陈端生母亲是同乡。范璨是雍正年间的进士,曾任湖北巡抚、安徽巡抚、工部侍郎等高官。陈端生嫁给他儿子,也是门当户对。所以陈端生的物质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她和丈夫情投意合,就跟李清照和赵明诚一样,他们的婚姻生活开始可以说是幸福美满的。但她也有了不少生活上的拖累,不久就有了女儿,之后又有了儿子。在古代妻子的主要任物就是相夫教子,即便是陈端生也未能免俗,而且,谁说她必须要继续写下去呢?所以她的写作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陈端生婚后过了一段幸福生活,但幸福对于每个人都是很吝啬的,她的幸福也没有维持多久。前面说过,她结婚时丈夫范秋塘已经30岁,可他还没有中举,这对于出生在官宦世家的公子哥来说,简直不能接受的,范秋塘岂能免俗,当然还要追求功名了,这陈端生也挡不住。那就接着考吧。然事与愿违,也不是范秋塘水平不行,可他就是考不上,简直比前辈范进运气还差。后来范秋塘卷入了一场科场案,被发配新疆伊犁。陈端生只有一人在家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了。她当时的日子可以用煎熬来形容的,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她家还不至于多穷),关键是精神上的,夫君被发配,这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陈端生的精神压力很大。

但她还是性格比较要强的,她要一个人把一双儿女抚养成人,曾发出“强抚双儿志更坚”的志向,但在写作上也切切实实地被耽误了。跟《红楼梦》是在曹雪芹去世之后才流传不一样,《再生缘》一写出就风靡开来了,陈端生的粉丝太多了,大家一致要求她接着写下去,因为《再生缘》确实太过精彩,大家等不及了!在大家的催促下,陈端生在艰难的生活中不得不再次下定决心,续写《再生缘》。于是在隆四十九年(1784)的早春二月,陈端在母亲去世十二年、丈夫被流放四年后终于重新开始续写这部书。

然而写作毕竟中断的太久,一停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的时间空白,填满了陈端生的悲欢离合,此时的写作心境和生活环境都已经大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32岁的她写作的速度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她续完《再生缘》的宏愿并没有实现,只写了第十七卷,便戛然而止了。1796年,陈端生45岁时,因积劳成疾,她得了一场大病。这年她的夫君范秋塘遇大赦,终于从新疆不远万里回来了。然而,病中的陈端生并没有等到丈夫回家的这一天就病故了。夫妻分别十多年,临终前也未能见上一面。可叹一代才女,留下了一部精彩但残缺的作品,就这样告别了人世。

像《红楼梦》一样,《再生缘》也有不少续作,但水准与原作均相差甚远。现流传下来的是清朝女诗人梁德绳续的后三卷,加上之前的共20卷。不过就像高鹗续作《红楼梦》一样,梁作与陈端生原作已经偏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许多年来,《再生缘》一直被广为传颂,它被改编成戏剧等作品无数次,也被模仿了为数次,最著名的有《女驸马》等。

她是大清第一才女 与曹雪芹比肩 17岁两年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再生缘》中的故事发生在元代昆明的三大家族之间。大学士孟士元有女孟丽君,才貌无双,曾许配云南总督皇甫敬之子黄埔少华。但国丈刘捷之子奎璧也看上了孟丽君,他欲娶丽君,但被拒绝,他就利用各种手段百般陷害孟氏、皇甫两家。无奈之中,孟丽君男扮女装,化名潜逃远游。后来因其才华出众难自弃,参加科考,连中三元,官拜兵部尚书。黄埔少华自幼习武,武艺高强,也去京师谋职。孟丽君便引荐黄埔少华抵御外寇,建立功勋,少华封王,丽君也位及宰相。父兄翁婿同殿为臣,但孟丽君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欺君之罪之类,难以与黄埔少华相认。但后来孟丽君因酒醉暴露身份,情急伤神,口吐鲜血。皇上得知其是女儿身后,又见其美艳无双,遂欲逼其入宫为妃,丽君怒气交加,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如不服从,即为欺君之罪,会被灭门九族;如果服从,则完全违背了她的意愿,因她早已心属黄埔少华了,究竟如何是好?陈端生就从掇笔,留下千古“悬案”!

这个故事太过精彩,不过陈端生似乎把它写入绝境,故事的结局很难操控。梁德绳的续本中写孟丽君上本陈情,承认自己女儿身,皇后、皇甫一家求情保丽君不死。太后更将丽君认作螟蛉女,封为保和公主,又与黄埔少华终成眷属,以大团圆结局。这个结局是大多人想要的。但是被后世专家认为是违背了原作的意旨的。陈寅恪和郭沫若认为,陈端生的原意应该是一个悲剧结尾,就像《红楼梦》一样,不可能大团圆。

女性中状元,并当宰相!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男尊女卑社会简直是振聋发聩的。《红楼梦》的境界已经很高,曹雪芹批判男人,赞美并同情女子;而陈端生在《再生缘》里已经在讴歌女子的才识、志向和胆略,不仅一点不逊于男子,甚至在许多方面,比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它受到了广大女性朋友的热烈响应。在西方汉学界已将其归入“女性主义小说”一类,甚至有学者专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郭沫若这样评论陈端生笔下的主人公孟丽君,她“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节烈而违抗朝廷”。《再生缘》实在是言人所未敢言的一部杰作。他把此书同《红楼梦》并称为“南缘北梦”。

此书被大学者陈寅恪先生赞为弹词篇中最杰出的,可以和印度、希腊有名的大史诗作品相比。《再生缘》的文体严格遵守七言格律,字句平仄一丝不苟,十分严谨。数十万字的大作,诗的结构,完全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书中人物众多,且个性分明,栩栩如生。

她是大清第一才女 与曹雪芹比肩 17岁两年写出60万字长篇叙事诗

特别是他的内容布局、叙事方式非常特别。相比西方小说的情节安排,中国传统小说结构比较松散,即便《红楼梦》也是如此。《再生缘》则不然,其故事情节安排非常近似于西方小说,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它打破了中国传统长篇小说的由各个故事的组合型写法,它整篇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结构之精密,系统之分明,令人叹为观止。这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极为罕见,展现出了陈端生的绝世天才,也奠定了《再生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文/冰岛啖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