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曹雪芹在书中所作的诗词曲赋,大多是根据人物的身份以及故事情节,而后模拟书中人物的修养,来做出相应层次的作品,但也有一些辞赋是他本人以夫子自道的角度来叙述自己的心态,此类最有名者,则是第一回的《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诗道出了作者写作该书时的心态,而这首诗也是《红楼梦》中唯一以作者身份来写的一首诗。而《红楼梦》中的词曲最能朗朗上口者,当是第一回中跛道人所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写得可谓极其通达,甄士隐因为家破人亡,上街散心,在街上遇到了一位疯道人,口中朗诵此诗,当时甄士隐听不清楚,于是他问跛道人为什么总说“好”啊、“了”啊,道人笑他说,你能明白好和了,就说明你依然很清楚。甄士隐听后产生了顿悟,于是当场做了一首好了歌注,但这首注太长,我仅引用其中最末两句: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由此可见,这位甄士隐终于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对于《红楼梦》的男主角贾宝玉,曹雪芹用了两首《西江月》予以描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作者在这两首词中以嘲笑的口吻来描绘男主角,但今人却将其解读为,这正是曹借此来反抗封建统治,这样的解读显系政治正确。但曹雪芹对这位男主角贾宝玉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呢?这样的解读太过复杂,小文也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那就说到这儿为止吧。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绣像红楼梦》光绪二年京都隆福寺聚珍堂木活字本,插图一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绣像红楼梦》光绪二年京都隆福寺聚珍堂木活字本,插图二

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故事,曹雪芹的心态应该颇为复杂,他在小说中既设定了贾宝玉跟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同时又浓墨重彩描绘宝玉、黛玉之间的爱与恨。尤其1987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使得红楼人物在民众心目中具相了起来,而电视剧中又把很多《红楼梦》诗词曲赋变成了歌词,其中最受人传唱者之一则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首曲已经预示了宝玉、黛玉之间必将是一场无果的悲剧。《红楼梦》中另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则是王熙凤,对于她的一生,曹雪芹以《聪明累》来概括: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讲述冯紫英家宴上几个人互行酒令,这几篇酒令特别能表现出人物的气质,比如贾宝玉所作的一首是: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而薛蟠的一首也绝对能表现出他的个人偏好与修养:

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

女儿愁,绣房窜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

女儿乐,一根往里戳。

总之,《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还有太多的名篇,在此无法一一予以抄录,而《红楼梦》本身的成功,也包含了这些诗词曲赋所予以的烘托表达,尤其小说中的人物叙述,最受后世所首肯,比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就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红楼梦》文学创作上的新境界和巨大成功,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了成群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蕴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出现的有姓名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也有数十人。”对于该书其他方面的成就,相关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此无法一一详述。因为其影响巨大,故而后世产生了许多的续作,比如逍遥子的《后红楼梦》、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陈少海的《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归锄子的《红楼梦补》、临鹤山人的《红楼圆梦》等,计有三十多种。

《红楼梦》虽然这么伟大,但是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后人却知之甚少,关于他个人的经历,有着各式各样的解读,而对他是否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也有着不同的说法,我在此引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的说法如下:“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在他十三四岁时,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由此可知,曹雪芹晚年生活于北京的西郊,而其具体地点就是在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内。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5块钱的门票太便宜了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找到了纪念馆的标志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简朴的院门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曹雪芹站在竹林之中

北京市植物园在西北五环外三公里处,离香山很近,门票五元,从东南门进入,沿东线上山路前行约四百米处在路边即看到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此即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现整个村庄已迁移出植物园,这里仅剩曹雪芹纪念馆。院门口是用木材和蒲草搭成的柴扉,上挂启功的方匾:“黄叶村”。正前方是一不规则的新立巨石,上面刻着“曹雪芹纪念馆”,巨石之后有曹雪芹站立石雕像,这个雕像看上去风骨俨然,然而关于曹雪芹形象的历史唯一记载,却把他描绘成一个又黑又壮的胖子,真不知道他到底长得是怎样一个面目。总之,这里塑造的曹雪芹雕像是凝神细思,做构思书稿状的。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纪念馆入口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院中的仿古建筑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这里还有一位曹雪芹

再往后是一进院落,院门口仍然是启功所书“曹雪芹纪念馆”,旁边还挂着市级非物质遗产保护牌,院内左侧是一溜长长的二十几间仿古建筑,式样不太像民居,右侧一明两暗的房间,入口处牌匾写着“解味书屋”,以前没有听说过曹雪芹有这样一个堂号,而该匾的书写者是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我想周先生应当根据的是那首自题——“谁解其中味”而起出的一个堂号吧?书屋前的空地上也有一丛绿竹,绿竹前有一塑像,看样子像是曹雪芹在品茶。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碑林介绍牌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圈在了这里面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转到这一侧,还是进不去

从纪念馆的北门穿出,后面一处铁栏杆内圈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石碑,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纪念馆碑林”。碑林共立碑刻十四通,系从香山地区的山坡、废寺等地收集而来。其中“和硕礼亲王代善碑”、“青崖和尚法脉源流碑”、“西城兵马司勒石碑”、“重修天仙庙篆文纪序”、“玉皇顶碑记”、“金山田地碑记”、“进献圣会碑”、“金顶施茶碑记”等,对研究清代香山地区八旗驻军的布防、西山一代宗教的沿革和《红楼梦》的创作环境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古井介绍牌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古井的式样有些特别

碑林的旁边还有一口古井,井的两旁用石块垒起两个支柱,中间再架上横梁,初不明何意,后看到横梁上有绳子滑动勒出的凹痕,才明白这个支架的作用:是汲水时用绳子穿过横梁向下拉,而不是像平常所见的双手向上拉绳子将水桶拎上来,这种打水的办法倒是很巧妙。井上还套着石质的井圈,向下望去井圈上压着半块石板,看不清里面是否还有水。古井旁也立着说明牌,上面写着:“此古井是黄叶村(正白旗)遗存下来的唯一水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井深约二十米,是当年此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用井。据说,当年曹雪芹在正白旗居住时的饮用水便是取自此井。”我觉得这个说明牌写得最精彩的是“据说”二字,在黄叶村内所见的四五块说明牌,大多都有此二字,此二字巧妙的地方在于避免了考据癖的争论,看来今后在寻访中若有不能确定的问题时,也应当仿效此法。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看不到里面是否还有水

沿黄叶村继续向山上走,约四百米左右,天气太热,不仅衬衣湿透,裤子也贴在了腿上,然路边仍有几十位园林工人在一片树荫下种万年青,这种完全不见阳光的地方来搞种植怎么可能活得好,当然这可能也是我的杞人忧天。还有几位工人在山坡上用便携式割草机把另一面山坡上的草剪平,长年以来我对割草的这种行为都特别不能理解,欣欣绿草长得错落有致,多么的自然,为什么非要把它们剃成千篇一律的“板儿寸”,尤其不能容忍的还是在植物园中。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这个介绍牌称,此处为贾宝玉名称的来由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右上角就是那块石头

此次的寻访做得不彻底,因为植物园内的面积太大了,我无法踏遍青山。回来后查资料方得知,植物园北端的樱桃沟还有不少跟《红楼梦》有关的遗迹,于是就在这年的冬天,我又再次来到了植物园。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雪中的樱桃沟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石头上的树

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下)韦力撰


樱桃沟的尽头

冬天的这程寻访主要是为了寻找孙承泽的藏书之处,此寻访过程已经写入了《书楼觅踪》一书,在此不再赘述。等到找到了孙承泽藏书故址之后,我前往樱桃沟,去寻找《红楼梦》遗迹。沿着樱桃沟沟底一路上行,在沟里看到了多处跟曹雪芹有关的遗址,其中有“石上松”,是一棵树龄六百多年的松树,长在了一块巨石之上,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相传曹雪芹受此景启发,故而创作了《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还有一块“元宝石”,也说是曹雪芹受到此石启发,“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好处。’由此给书中主人公起名‘贾(假)宝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