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分裂:自负的皇帝将权臣当猫耍,殊不知自己才是笑话

北魏自六镇之乱后内乱频繁,普泰二年(公元532年),高欢在韩陵之战中击败尔朱氏,夺得军政大权。孝文帝元宏孙平阳王元修被高欢立为皇帝,是为孝武帝,改元太昌,封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渤海王,建相府于晋阳。元修从一个破落王公登上帝位全靠高欢的扶持,但又不愿意做个受制于人的皇帝。相比于汉献帝面对曹操表面上的谦逊,元修的不满丝毫不加掩饰,甚至多次主动找茬,导致君相矛盾加深。

侍中、司空高乾的被杀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高乾是河北名士,也是高欢团体的重要成员。孝武帝即位后不久,高乾上表请求解职为父亲服丧,其本意不过是做番姿态堵住拿礼法说事者的口,不料孝武帝真的批了,同意他辞去侍中,保留司空。侍中掌门下省,参与朝廷机密,失去这一重要职务的高乾心里很不痛快。

过了一段时间,孝武帝在御苑宴会后将高乾一个人留了下来,满怀深情地说:“高司空世代忠良,而今又建奇功,你我名为君臣,义同兄弟,不如结个盟吧。”高乾没想到皇帝会和自己说这样的话,情急之下只能道:“臣以身许国,怎敢有贰心。”事后高乾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就没对高欢提起。

此后孝武帝为了对抗高欢不断招募兵马扩充禁卫军,同时拉拢长安的雍州刺史贺拔岳和南阳的荆州刺史贺拔胜兄弟。高乾知道要出事,就跑到晋阳劝高欢直接废了孝武帝自己称帝,高欢没同意,于是高乾提出让自己离开漩涡,外任徐州刺史。这边孝武帝听说高乾和高欢密谈后,就下诏给高欢说:“高乾私下里和朕结盟,不想如今却反复两端。”这下弄得高乾里外不是人高欢不明就里,以为高乾真的脚踩两只船,就默许了孝武帝对高乾的处置。被赐死前,高乾怒斥孝武帝:“陛下自己要和丞相作对,却诬陷臣反复,人主加罪,还有什么要解释的呢。”

北魏的分裂:自负的皇帝将权臣当猫耍,殊不知自己才是笑话

(高欢画像)

此事发生后,留在洛阳的高欢部下个个心怀不安。孝武帝似乎对自己的反间计颇为得意,紧接着又干了几件故意惹怒高欢的事。

河西流民首领纥豆陵伊利拒绝高欢的招抚,依附于贺拔岳,太昌三年(公元534年)正月,高欢就出兵活捉了纥豆陵伊利,将人迁移到河东。对此孝武帝不高兴了,派人斥责高欢:“纥豆陵伊利不侵不叛,为国纯臣。渤海王你突然去打人家,派人请示我了吗?”

这年二月,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设计杀害,部下左厢大都督李虎赶往荆州请贺拔胜入关主持军政,贺拔胜还在观望的时候夏州刺史宇文泰已经被众将推举为主帅,李虎就又从荆州返回关中,快到潼关的时候被高欢的人马俘虏,送往洛阳,结果呢?孝武帝封李虎为卫将军,重赏后遣回关中。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孝武帝对后来的李唐王朝是有功的。

第三件涉及情感纠纷。孝武帝的堂姐平原公主元明月当时正在守寡,高欢的两个亲信侍中封隆之和孙腾都想娶她,而公主看上了封隆之。于是孙腾就向孝武帝透露了封隆之和高欢密信往来的事情,吓得封隆之从洛阳逃回老家,然后又跑到晋阳。赶走了情敌的孙腾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孝武帝居然和元明月搞在一起,一肚子恼火,进宫的时候偏偏还遇到碍事的御史,直接将人杀了,事后也逃往晋阳。高欢的小舅子、领军将军娄昭一看伙伴们死的死、逃的逃,赶紧也装病辞职,离开洛阳。高欢派系的主要成员中留在洛阳的只剩下不显山不露水的中书令李元忠。

孝武帝身边的亲信主要有两人,一个是曾与高欢同在尔朱荣麾下的侍中斛斯椿,另一个是孝武帝当皇帝前的朋友中军将军王思政,宗室里则是以元明月的哥哥南阳王元宝炬为首的一帮支持者。靠一个女人就让高欢的得力干将们作鸟兽散,孝武帝自然更得意了,接下来就要直接搞高欢了。

北魏的分裂:自负的皇帝将权臣当猫耍,殊不知自己才是笑话

(元修影视形象)

五月,孝武帝以南伐为名,征召黄河以南各州人马会聚洛阳,并亲自检阅六军。然后,孝武帝还想哄骗高欢,下密旨给高欢说:“我南伐是假的,实际是要讨伐宇文泰和贺拔胜,渤海王当从旁协助。”孝武帝把高欢当傻子,高欢冷冷地笑了,回信说:“宇文泰和贺拔胜要谋反,臣发兵二十二万南下,听陛下安排。”

孝武帝一看,知道瞒不住了,就想阻止高欢出兵,高欢说:“臣无端被猜忌,陛下如果信得过我,把您身边的一两个佞臣赶走,大家自然相安无事。”

色厉内荏的孝武帝不服输,再次下旨给高欢:“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我本来是想讨伐宇文泰、贺拔胜,现在看来二人实非谋反,所以都不要打了。朕比较愚笨,不知道身边谁是佞臣,不想你我君臣竟生分成这样。”高欢则上表说,佞臣就是宇文泰和斛斯椿。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孝武帝一方面为了不失皇帝威严,一方面仗着有宇文泰和贺拔胜支持,公然下旨斥责高欢,彻底撕破脸皮。但是,贺拔胜继续在荆州观望,无非是谁赢支持谁,而宇文泰则是怂恿孝武帝讨伐高欢,自己好从中渔利。一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六月,高欢率大军自晋阳南下,以诛斛斯椿为名。七月初九,孝武帝亲自率军屯河桥,派斛斯椿等人分守虎牢、陕城、滑台等重镇,十余万大军沿黄河布防。二十六日,高欢大军渡过黄河,滑台、虎牢各军或败或降或逃,迅速崩溃。二十八日,孝武帝西逃,第二天,高欢进入洛阳,派兵追赶孝武帝,没有追上。逃入长安的孝武帝落入宇文泰手中,数月后被宇文泰杀害,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高欢则立孝文帝曾孙、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自此北魏一分为二。

后记

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做傀儡,元修不满高欢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元修能当上皇帝全靠高欢的支持,这一点和汉献帝、晋恭帝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又有着根本性区别,其处境又要远远好于二人,至少行动是自由的,京城禁军、河南各州大半仍是听从皇帝的,贺拔岳、贺拔胜、宇文泰这些地方势力是反对高欢的。但是,元修在高欢表面上依然尊崇王室的同时,却想凭着虚弱的帝王威严除掉高欢,将权臣的隐忍当做软弱,自己则成了宇文泰的马前卒。一旦高欢奋起反抗,元修只能是认怂西逃,所谓的忠臣宇文泰在皇帝失去利用价值后,下起手来比高欢可是狠得多。接下来,两位枭雄就要正面相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