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眼皮底下的“癌魔”

当老人看到检查单上赫然写着“皮肤鳞状细胞癌”

几个字之后,先前还满不在乎、喋喋不休的他瞬间陷入了沉默,他怎么也想不到,自认为身体康健,皮肤上涂抹药膏就能好的小疙瘩,竟然是“癌”!

原来在几天前,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皮肤科徐哲主任接诊了一位身材健硕、走路稳健、声音洪亮的老先生。老人虽然年近七旬,但耳聪目明,最近感觉鼻子上起了个小疙瘩,自己没当回事儿,认为来医院看医生是“小题大做”。


藏在眼皮底下的“癌魔”


徐哲主任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病史,用皮肤镜等专业仪器检查了老人的皮疹后,告诉老人面部的皮疹是“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做皮肤病理确诊,还可能进一步行手术切除皮疹。徐主任耐心的与老人交流了足足有20分钟之后,他仍然不相信自己患上了皮肤癌,总觉得医生在故弄玄虚,并反复强调:“你给我开点药膏涂涂不就行了,哪有那么严重?我的身体好着呢!” 陪同老人一起来的儿子也在旁边帮忙劝说,让老父亲应该听医生的话配合诊治,最终老人才勉强同意接受做病理检查。


藏在眼皮底下的“癌魔”


面对一周后“皮肤鳞状细胞癌”这个确诊结果,站在徐主任面前的老人没有了声音,手里攥着检查单,眉头紧锁,徐主任安慰他说:“您不用太紧张,虽说‘谈癌色变’,但庆幸的是发现的早。‘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中早期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只要您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完全治好。”听完,老人激动不已,握着徐主任的手连连说着感谢,谢谢医生及时帮他查出了“癌魔”,如果病情再拖个一年半载的话,等到癌细胞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后果不堪设想。​

徐主任帮助老人制定了一套细致的诊疗计划,并嘱咐他定期复诊,目前老人正在康复治疗中。


藏在眼皮底下的“癌魔”


什么是“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常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和子宫颈等处,也可发生在有鳞状上皮化生的其它非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发展较快,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

“鳞状细胞癌”的致病因素是什么?

它的致病因素与环境有关,尤其与阳光的刺激有明显关系,长期日光晒曝和慢性刺激是主要发病潜因。外伤可诱发本病,其发病部位以粘膜皮肤连接处鳞状细胞癌发展最快,粘膜发病者更容易转移。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和前臂等处。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

“鳞状细胞癌”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1.早期癌肿无深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时,可将局部病变彻底切除,一般应较基底细胞癌的切除范围更广。切除后创面用皮片或皮瓣修复。手术前、后可考虑用抗癌化学药物治疗。

2.晚期癌肿有深部浸润或已有淋巴结转移时,除局部广泛彻底切除外,手术当时或术后2周尚需作淋巴结清除术。在肢体的癌肿可考虑截肢。​​

供 稿:皮肤科 徐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