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说“共享农业”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

“共享农业”是新网红

现如今,说“共享农业”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模式遍地开”。从各种黄、蓝、白、红的小车遍布街头巷尾开始,“共享模式”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踵而至的是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电动车等等,各种共享衍生品和产业纷纷进入这个行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给不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众多行业内,又怎么会少了农业的身影?

现如今,说“共享农业”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

其实,农业领域里早就有了共享的因素,像是之前我们反复提过的南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结合共享模式的涵义,共享农业,实际上就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涉农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现代农业经济活动。比如农场的共享、农机的共享、专家的共享、农业劳动力以及运输物流的共享等等。

说到共享农业,就不得不提农业发达国家。在国外,共享农场的形式也较为普遍,但主题思路基本围绕如何解决闲置土地和闲散劳动力,增加土地的附加值,或者通过农场产品直营,改变原有农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物流成本,保持农产品的新鲜与流转成本的降低等。像是美国的艾米农场、日本的Mafarm农场等等。

现如今,说“共享农业”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

尽管共享模式才开始在国内盛行,但国内农业在共享的道路上也并不落后,只是在具体细节和最终成果输出上,与国外存在一些差距。

国内共享农业

比如国内也有城市农源,通过将各地优质农田进行托管,统一建设,实现共享农产的网络化运营。再比如线上预定下单与线下农场体现相结合,缩短有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距离。类似的运作方式也不在少数,一些集教育、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示范综合体也已经开始布局。

现如今,说“共享农业”是新网红,恐怕没几个人会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