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转》里的武松,怎么评价?

如果说一切都是错的


在谈到梁山好汉的时候,大部分资深读者都会列下这份英雄好汉清单:鲁智深、武松、朱仝、燕青、阮小七......不管如何排列,不管有多大的争议,整个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能被成为英雄好汉这四个字的,超不过去10个人。

然而再完美的人设都有缺点,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行者”武松。

若说“水浒”中哪一段故事最出名,恐怕得算景阳岗武松打虎了,说是妇孺皆知一点也不夸张。施耐庵这段写得绘声绘色,后来的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反而要单薄潦草些。李逵一次就打死四只老虎,却不如这个段子有名。细想起来也是,李逵手上有刀,武松是用拳头打死的猛虎。

武松是传奇,从出场到落幕,一个人赤手空拳打出来一片有声有色的天地。读武十回,眼前象是有一连串骤然升起、在半空中绽放的礼花,光芒闪耀,高潮迭起。“水浒”中单写武松的部分若独立出来,要比鲁智深那一段情节曲折丰满,而比起林冲的故事,又少了郁闷压抑,看武松快意恩仇,真是有扬眉吐气的痛快。

然而,在这份扬眉吐气的痛快之中,却隐藏着武松人生最大的污点——血溅鸳鸯楼。

知恩图报、有仇必报,这是大家对武松的一贯认知。只是,在血溅鸳鸯楼中,武松所杀的12个人里有6个人和他并无仇怨!

飞云浦的故事略过,直接将画面切入到武松进入张都监家。

第一个被杀害的人是谁呢?按照书中的顺序是看门的老汉。

看门老汉在巡逻完张都监府后便回屋睡觉,刚躺下便看到武松提刀进来,书中描绘这位老汉“赤条条地跳起来拿了搅草棍”,然后跪下给武松求饶,武松却一刀给人家剐了。这位老汉和武松有仇吗?没有,人家拿起棍子也是正当防范。武松这一刀下得不明不白,看门老汉便是首位冤死鬼。

杀完看门老汉后,武松并没有直接去鸳鸯楼,而是去了厨房。厨房中正有两个丫鬟正在煲汤,武松推门进去,两刀之下又结果了两条性命。书中只是描写到两个丫鬟收到了惊吓,并没给她们二人一句台词。6个冤死的人中,现在凑够一半了。

杀了两个丫鬟后,武松径直去了鸳鸯楼,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纷纷成为刀下鬼。这三人没什么好冤枉的,按说此时武松大仇得报,该收手了,他却没有!

然后被杀害的是张都监的两个亲随以及玉兰姑娘,这三人跟武松被陷害的时间逃不了干系。事已至此,武松被陷害一案的直接凶手和间接凶手全部死亡,武松收手了吗?还没有!

后来武松走出堂屋,又找到着三个丫鬟,武松还是把他们杀死在房内。至此,血溅鸳鸯楼剧终。被武松杀害的12个人中,竟然有一半是冤死的。

究其原因,并不是武松嗜杀成性而是他有难以驾驭的野性,能完全控制武松的人实在很少。

他虽然敬重宋江,口称大哥,见面纳头便拜,却不是盲目追随,事事有自己的主张。他显得比较驯服的时候是在孙二娘面前,武松自幼无父无母,由兄长养大,生活中缺少女人的关照。潘金莲忽略了这一点,一味用情爱去挑逗武松,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当然了,能完全控制武松的人很少,但有一个团体能控制住武松,那便是梁山。

上了梁山的武松,就像是一条飞箭激撞的江河溶入了大海,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了。也就是说,上了梁山的武松,再没有什么作为了。不光武松如此,其他的好汉基本上也是如此。

与其说武松被梁山控制了,不如说上山后的武松已经“死”了,只剩下行者的虚名!


刀墓手札


若是按照原著的意思,作者是站在客观立场描述草菅人命的江湖草莽,有明显的赞扬之意,但估计是为了避免文字狱,后半部必须得受招安,因而总让热血沸腾的读者不忍看下去。

武松这个角色是小说中着重描写的一个,就单独英雄描写而言,他占的篇幅是水泊梁山所有英雄中最多的一个。如果客观评价,也要考虑处于什么时代背景下来评价,这是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一概而论绝不可行。

如果在20C,对于他的评价大概相当于毛主席评论整个水浒一般,赞赏但不赞同(见《水浒传》前言部分,一般版本都有毛主席的那篇评论。)但是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个人对武松的看法是:毁誉参半。

一,仔细一想,武松是个危害社会治安的匹夫,或者说恐怖分子也不为过,空有一身武艺,为人处事看心情,合眼的一起喝酒吃肉打团,不顺眼的直接单杀,或者给别人来个团灭,没有那么多道理跟你逼逼。例子很多,第一次和宋江见面的时候,在柴大官人府上差点打了宋江,就因为宋江不小心踏翻了他的火盆,要是这个人不是宋江估计要被血虐一番;又比如景阳冈,别人都说三碗不过岗,非得充个好汉连喝十八碗还非要作死,后来虽然侥幸打死了老虎,但这行为如果放在现在来说那不知道要判多少年,首先是酗酒闹事,如果他真被老虎吃了那卖酒的小二岂不跟着吃官司?半夜三更不睡觉非要作死还打死国家级保护动物那不得判刑?再比如到了孙二娘的黑店里,明明看到包子里有人肉,还发现了那是人肉的阴毛,但他不报官也不为民除害,反而跟这草菅人命的黑店夫妻做起了好朋友,只是因为他欣赏张青孙二娘敢于杀人越货的胆识......所以不难看出,武松本身就一身戾气,大侠儿子他当不起。当然,他也有侠义的一面,比如醉打蒋门神,这一面在此不表,大家都知道。

二、有自己的政治观,但没有政治觉悟,这说起来像个矛盾,但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因为他缺乏权谋手段,也没意识到权谋的重要性。比如上梁山之后他们二龙山那一派明显跟宋江吴用花荣等不是一路人,更不用说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名门望族,尤其体现在招安之后但他选择与鲁智深穿僧袍表示反对宋江的政治主张,但嘴上不说身体也不行动,要知道那时候他只是个假和尚,不像鲁智深真出过家,直到最后手都被打断了,这才万念俱灰出了家,心里早已看不起宋江吴用等人但从来不表示,这也说明他其实还有色厉内荏的一面。

三、三观不正。这点最好理解,看看他杀人的手段就知道了。就算西门庆潘金莲跟他不共戴天,但他杀人手段也过于残忍,这他娘的叫分尸啊,还好他没像李逵一样吃人肉。按理说,大家都是穷人,受了恶霸的欺负应该同仇敌忾,但他怎么做的?以草菅人命的孙二娘夫妇过命,在跑道二龙山打家劫舍,至于他有没有跟孙二娘合伙肢解过路人做人肉包子作者没写,但不难看出,他应该有参与,或直接或间接,要知道孙二娘他们杀人可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你是个人,进了他们店就是被剁成肉馅的命,但武松并未觉得孙二娘他们有什么过错,这......再说到了二龙山做了土匪,碰到过路的人就抢,也不管抢的是否是不义之财,这有违侠义吧?所谓盗亦有道,但在他身上似乎没有看到体现。所以说他是非不分,三观不正或者没有三观。

就此三点,评价武松这个人毁誉参半足以。(关于武松热血、豪爽、侠义的一面在此不彼多说,看过书或者电视的人都知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当今社会武松的性情及三观不适合这个社会,特别是一言不合就斗酒,一言不合就成了人头狗的行为,应引以为戒,凡事还是要讲道理才是良民!


水观音


有诗为证:

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

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报兄诛嫂真奇特,赢得高名万古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这一段是《水浒专》中景阳冈武松打虎的名段,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就有,不知道各位还有没有印象?提起景阳冈武松打虎,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民间,黄毛小儿也熟知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清河县人,因在家排行老二,又称武二郎。梁山座次排第十四位。天伤星。

初时,武松因失手伤人致死,恐吃官司,背井离乡,来到沧州,在柴进柴大官人府上暂避风头,这一住,便是一年有余。与此同时,宋公明怒杀阎婆惜之后,也投奔了柴进。宋江初到之日,便无意将炭火打翻在武松身上,武松性如烈火,挥拳便要打,柴进报出宋江姓名之后,武松纳头便拜。三人同席而饮,武松得知,其打伤的人并未死去,便决定明日启程,欲速与哥哥团聚,宋江送别之时,与他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返回清河县路途中,途经景阳冈,在酒家中连喝十八碗,借酒力,赤手空拳将为患的白额吊睛猛虎打死,成了万人敬仰的打虎英雄,被阳谷县令封为都头,又巧遇哥哥武大郎,其嫂子潘金莲勾引武松,失败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二人奸情败露后,毒死武大,武松将二人先后杀死,县令感念武松的英雄豪情,网开一面,将其刺配孟州。

路遇十字坡酒店,与母夜叉孙二娘大打出手,菜园子张青及时赶到,将争斗化解,三人结拜。在孟州,金眼彪施恩与武松结交,武松受其恩惠,助其打败蒋门神,夺回快活林酒店。不料,蒋门神后台乃是张都监。张都监假意收留武松,暗施毒计。栽赃陷害,逼得武松大闹飞云浦,又血洗鸳鸯楼,将张都监满门杀得干干净净。从此,再无回头之路,无奈落草二龙山,三山聚义之时,随鲁智深一同上了梁山。招安后,南下征讨方腊,被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大胜后,拒绝回京,于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最终享年八十。

金圣叹评武松,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武松一身是胆,恩仇必报,嫉恶如仇,敢做敢当,面对贪官包庇西门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手刃仇人,杀人后并未逃脱,主动投官,是为敢作敢当,有仇必报。景阳冈打虎,一身是胆,醉打蒋门神,嫉恶如仇。在受到压迫和欺辱时,他绝不退缩,坚决反抗,快意恩仇,让人好不痛快,就此而言,武松确实当得第一人,毋庸置疑!


清风明月话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