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准备传位给弘历就要扫清障碍,弘昼是如何自保的?

许文娇


今天再次为大家解析《雍正王朝》中的剧情。本篇的重点主要是解读官场中的政治语言。

官场与咱们平头老百姓可不同,咱们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要说什么,实实在在地待人,但在官场上,你要这么干,就肯定会栽跟头。如果放到《雍正王朝》剧中,身家性命都要成问题,恐怕还会连累家人和朋友。

说弘昼自保的这个情节,大家回忆一下前面的情节,就是弘时勾结八爷胤禩,外联八大旗主,内结九门提督隆科多,诈取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权,控制住了皇城内外,骤然向雍正发起逼宫。

后面的局势发展,看过本剧的朋友都知道,弘昼拦住上朝的十三爷胤祥,汇报了消息,重新夺回了兵权,而在朝堂上,以张廷玉为首的忠臣们据理力争,拖住时间,直到胤祥赶回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政变被粉碎,首要分子就是八爷党胤禩等人,他们受到了雍正严厉打击。雍正派三哥胤祉带着弘时和弘昼去抄查八爷胤禩的家产,但弘昼却以发活丧为借口,推掉了差事。

然后,就开始了雍正这次对弘昼的召见,这次召见,雍正想要查清的目的有三个:

一、弘昼是否有夺嫡之心;

二、弘昼是否与弘时勾连;

三、弘时是否与八爷胤禩勾结。

而雍正的这次问话是步步机心,处处陷阱,而弘昼则腾挪闪转,险象环生。

让肥猫来一寸寸揭开看似温情随意的对话背后那暗伏的凶险。

弘昼入宫,他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次召对必然凶险异常,所以赶紧要上下打点,希望太监李德全在关键时刻能拉上一把,免得自己失口犯下大错。


雍正皇帝正在批阅奏章,看到弘昼进来问安,看似随意开玩笑似的一句话,“不会让你染上血光之灾吧?”,剑锋已经透出了寒光。

“血光之灾”,这是弘昼为了推托查抄八爷府的一个借口,他搞了活出丧,说是为避开近日的“血光之灾”,实则是为了避开一个人――弘时。


弘时与胤禩有勾连,以“八王议政”祖制为借口,发动逼宫,这件事弘昼已经心知肚明。而查抄八爷府,他们必然要与胤禩见面,而弘时做为阴谋中的一员,他当然不愿意让弘昼瞧出其中的端晲,弘时就必须再次与胤禩合谋。但弘昼若参与了抄家,就必须担上责任。而弘昼和盘向雍正汇报,弘时认为阴谋有暴露的可能,他会向弘昼下手。但要是不向雍正汇报,那雍正查出来了,弘时就陷入同谋的境地,生死难测。

但是,雍正看出了弘昼推托差事的真实心思,那自己这点小九九就必须老老实实承认了。要是还敢不认账,马上就会受到雍正的猜疑。

所以,弘昼说:“那些昏话本是搪塞世人的”。我对皇阿玛是不敢撒谎的。


“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这一点比你阿玛都强啊!”

雍正这句话简直就是杀机毕露了。明哲保身,还比我强,这在质问弘昼:你这是在坐山观虎斗,就像当年九子夺嫡,太子胤礽与胤禩、胤禔与太子互相绞杀,而我却坐收渔翁之利。


弘昼立即听出弦外之音,又惊又怕,连忙表白:“儿臣百无一用之人”,皇阿玛能夺得皇位,是因为你有当皇帝的能力和资本啊,我可没那个本事!我即没有弘历的才华干炼,也没有弘时的聪锐精明,我可不想当皇帝。


雍正再次抛出圈套:“只有你真正有点象朕”
,“潜心佛法”,犹如我当年藏得很深,其实心系江山。

这个套子很深,1.要承认雍正皇位的合法性,2.还不能说雍正的皇位是争来的,3.弘时还必须解释清楚自己没有夺位的野心。

弘昼连忙分辩:当初皇阿玛本来就是当皇帝的材料,“象天上的太阳”,皇位归你是理天命使然,“无意与人争辉,但光芒自然普照万物”,我是个窝囊废材料,“萤虫之光”,我可不想当皇帝。

皇阿玛你当年“不争是争”,我现今“真的是不争”啊!雍正
这话看似随意,顺着话头,把曾静的逆文递过来,其实伏着巨大的凶险。弘昼差点就上当了,手都接住了,又突然猛醒,一身冷汗。


为什么呢?曾静列了十大罪状啊,如果弘昼看了这个折子,就必须针对其中的内容逐字逐句进行反驳。那么,问题来了,你弘时是以什么一个身份进行批驳呢?

曾静是批皇帝啊,你想驳,要站在什么角度驳呢?

表面上雍正让看折子,实际上是要看你的用心。

弘昼反应过来了,“儿臣不屑一看”,立场要表明,还要证明自己没有做帝王的智慧和心机,“儿臣想不到这一层”。


还没来得及缓过气来,最大的危机来了。雍正问起旗主王爷诈取兵权的事了,这逃不掉,因为弘昼是当事人之一。


“当时弘时是怎么说的?”

这很要命,如果弘昼把当时的情况和盘托出,雍正就要让他进行分析。分析得不符合,那是欺瞒父皇,分析得符合,那就纵容谋逆。雍正放弘时一马,弘昼将来受到报复。雍正马上处置弘时,你现在就是兄弟相残。

弘昼立即把责任甩掉,“记不清”,“好象没说什么”。

注意,这是暗语,有几层意思。大家看我来解读:

1.“不记得”

其实是不敢说。为什么不敢说呢?因为怕,同是皇子,有什么怕的呢?现在不怕,将来也怕。这是暗示弘时有夺嫡之心,将来他要当了皇帝,我今天说了实情,将来还不要命?

2.“好象没说什么”

大家记不记得前面的剧情中出现过“没说什么”。老十四胤禵受八爷指使,将太子给任伯安的信寄给康熙,却并没有上折子说明,“没说什么”。但康熙却说:“胤禵也学会动心思了”。

动的什么心思?――夺嫡之心。

弘昼这就是暗示雍正,弘时有夺嫡之心。而自己并没有掌握切实证据,雍正应该去查。

当雍正不太确定从何处查起之时,弘昼再一次为雍正暗示了查处的方向,注意看下文:

贾士芳!这是个什么人呢?是个道士。当年九子夺嫡时候,八爷党不就用过一个道士张明德吗?那这个贾士芳又是怎么回事呢?

来来来,回忆一下这个情节。看图:

这是当年夺嫡之争,佟国维夜会隆科多,让他做九门提督时的对话。

再看下面的情节:

这个人就是贾士芳,这个情节是雍正刚刚登上帝位开恩科取士时,刘墨林等考生在酒馆中


测字的情节。

那么,从这些话语中,大家明白这个道士的来路了吧?

弘昼这是暗示雍正,要从佟家,隆科多那里查起。

雍正明白了吗?弘昼走后,他陷入了沉思。

后来的情节大家也看过,弘时的彻底暴露,就是从隆科多那里落到了实证。

谢谢阅读。


馋嘴肥猫铲史官


凡处大事者,无不为自己安全为第一要务。

如果你想争夺之,一定不要暴露,隐藏于暗黑之处,细心观察,静待时机。否则,过早暴露恐有性命之忧。

如果你不想要,唯有不争,而此不争务要展露给世人,方能使舆论放心。

其实,争的方法有太多太多。而不争的方法无外乎只有三种:装死,装病,走为上。

弘昼用的就是第一种;第二种有很多人在用,但大多是为了争,因此不大被人相信;徐庶火烧赤壁前应凤雏先生之意去西凉防守马腾,既为第三种。

自全之道,犹在自全之意,如欲去争,断不可三法皆用,会把人搞死的。

不争者,乃心胸坦荡之人,万不可以阴谋示人。


纪录片老饕


那么多人让你看电视剧,你还是看看吧!


滋水读史



济世论事


花一点时间看电视剧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