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掩蓋真相

剛在學校食堂吃過中午飯,銀江的姜定貴便發來信息說,

省裡的領導今天來銀江考查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希望我能抽出時間去看一下。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沈家大院

銀江,,地處新民鎮南部邊陲,因烏江河猶如一條銀色的玉帶從村前穿過而得名,隔烏江河與息烽,開縣二縣相望,素有一腳踏三縣這美譽。又因南岸平坦,北岸多懸崖絕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岸有古碉堡,古戰壕,古營盤等遺址遺蹟,在江窩一帶還發現有明朝時期的古墓葬。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一九三五年,中國工農紅軍途經貴州,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從桃子臺搶渡烏江,北上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殘害紅軍戰士的消坑洞

據史料記載和當地和當地百姓傳言,紅三軍團大部隊從小渡口和桃子臺渡江,由於渡口過小,一小股部隊分流到了下游數公里之外的茶山關渡江。從桃子臺和小渡口渡東的紅軍,經過了三天三夜才順利渡完。紅軍大部隊經過銀江,開展了打土豪,分土地的革命活動,並在沙田召開了會議。有革命就有犧牲,在銀江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同樣長眠著

數位為革命犧牲的革命戰土,他們沒犧牲在敵人的槍炮之下,卻命喪當地的土豪劣紳,雖八十多年過去了,為革命而犧牲的紅軍戰士卻鮮為人知。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銀江,古碉堡

一九六八年清理歷史,曾清理出金發科等人殘害紅軍戰土史實,並將紅軍遺骸遷葬新民,後又在宋江巖重新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以緬環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在銀江當槽,有一個叫消坑洞的土方,至今長眠著一位當地土豪劣紳殘殺致死的紅軍戰士,所當地百姓說,掉隊的紅軍戰土途經土槽,在當地人的指引下向紅軍大部隊的方向趕去,走到當朝,被當地一人家收留住宿了一夜之後,主人送給他半糧袋米,準備朝著紅軍大部隊去的方向去尋找部隊,沒想到被當地的惡霸發現,並殘殺於洞中,具體的細節,當地已近八十高齡的陳龍江老人曾對重走長征路的伏羲教育佛源家校的師生們說過,已將錄音整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陳龍江老人講述紅軍犧牲的經過

紅軍在銀江的時間雖短,但也留下了軍號,馬刀,手電筒等物品,至今還被當地村民保存著。

在銀江,除了被地方惡霸殘害的紅軍戰土外,還有三位因病犧牲的紅軍戰土也長眠在了沙田,當地人還自發為他們立下了碑記以便讓後人永遠記住。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當地村民自發立的紅軍路碑記

近年來,經過當地人的不斷努力,不斷有專家,學者,記者前來考查論證,一段埋藏了八十餘年的史實即將浮出水面,其待著那一天的早日來到吧。

對於紅軍長征過銀江的歷史事實,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公就經常對我說,說什麼打土豪,分田地,寫標語等,不過那時候還小,還不懂得太多的道理。這麼多年來,也沒有去注意銀江那段紅色的歷史,直到幾年前,我途經銀江,看到當地百姓自發樹立的紅軍路碑記,我才意識到那一段歷史不應該忘卻,更不該被掩埋,隨著不斷的深入探訪,一些鮮未人知的歷史不斷被發現。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紅軍強渡烏江的桃子臺

我不知道是省裡的什麼專家來考查,但既然是為了那一段歷史,我得去看看,駕車走了校門,一路向銀江方向奔前,數天的細雨在今天也停了下來,窗外吹進來的風也帶著絲絲寒意,雖已進入冬天,但依然翠綠的樹林裡夾雜著的楓葉猶如還是在深秋的季節裡,顯得是那樣妖豔。數公里的山路一路暢通,十多分鐘的時間我就到了沙田姜家貴家門口,他和陳龍江老人正在家門口等我,對於是那些人來銀江考查,在微信裡並沒有說清楚,我便問姜定貴具體情況。姜定貴告訴我,是省裡下來的,由參與鎮志編輯的何開章老師帶路,來他家找他陪同,因上坡幹活手機在家而未聯繫上,他們便自行到下寨去看碉堡去了,並留下話要他在家裡等,他們很快就回來看紅軍墳和紅軍開會的沈家大院。

紅軍走過的地方何能忘,只因歷史蓋真相

古戰場遺址

由於時間較緊,我有點迫不及待的想去見識那些領導,想知道他們來此的目的是什麼,便打何開章老師的電話,可打來打去總是沒人接,我們三人準備到下寨或才是長壩去找他們,我們走過長壩和下寨都未見到他們的身影,一路上不停的打電話,也還是沒人接,在下寨,有人說他們去了向家溝,想到他們會到沙田的,便車回到沙田,直到天黑都不見他們的人影。後來何開章老師終天打來了電話,原來他的電話放在了家裡,所以沒接到電話,他告訴姜定貴,他們去了下寨,看了碉堡後,並沒有去看古戰場,而是去了石筍溝,說是要拍攝一個30集的記錄片記錄長征,這次來,只是踩點,過幾天會再來的。

天黑了,我正準備回家,蔡明洪非要留我在他家吃完飯後再回家,盛情難卻,進入他家不一會兒,新鮮的湯圓就上桌了,原來,今天是十月初一,傳說中牛王的生日,舊時的農村,都會的在這天打餈粑盤在牛角上,以祭牛王生日,有十月初一牛頂粑之說,不過這種舊俗知道的人好像不是很多了,要不是因為今天在這裡遇上吃香甜美味的泡圓,我都早忘記了。

席間,姜定貴也來到了這裡,就銀江的紅色文化聊了不少,對紅色的銀江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這些年來,以姜定為首銀江人,為這段被掩蓋的紅色奔走相告,才讓段歷史知道的人越來越多,才有了今天的銀江之行。

告別他們,趁著夜色,迎著晚風,

歷史需要傳承,真相需要挖掘,願歷史的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讓犧牲在銀江的紅軍戰士早日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