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頻繁爆雷,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啥區別?

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P2P網貸爆雷252家,其中229家倒閉,23家出現逾期或提現困難。在規模上也開始下滑,數據統計,今年7月,P2P平臺的貸款餘額為9561億,環比下跌27%,是2014年以來的首降,平均每天有6家以上平臺倒閉。

P2P頻繁爆雷,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啥區別?

隨著國內去槓桿進程的不斷推進,P2P暴雷事件讓投資者對市面上品種繁多的投資理財品種產生了懷疑,甚至逐漸蔓延到私募基金。同為理財,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哪些區別?值不值得投資呢?

私募基金與P2P的區別

私募基金屬於基金投資,而基金投資的本質在於集合社會閒散資金、代客理財,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

P2P,本質上是一種個人與個人之間債權債務關係,而P2P公司則扮演著對接借貸雙方的角色,其利潤一般是收取雙方或單方的手續費,或賺取息差。

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本質上可自主發行產品的投資主體,從事的是一級或二級市場投資;而P2P則是資金供需求雙方的中介平臺。然而,隨著行業的發展,現在有不少P2P從事項目投資,類似於私募股權投資,甚至有的平臺也會“自主發行”P2P產品,這讓投資者在鑑別P2P和私募基金上產生難度。因此想要完全區分,我們還要從各細分方面入手。

P2P頻繁爆雷,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啥區別?

1、監管機構

P2P,由於P2P從事的是網絡借貸業務,因此根據央行發佈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規定,個體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在內的網絡借貸以及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明確歸由銀監會進行監管。

而私募基金由於涉及一級(私募股權)或二級(私募證券)市場投資,涉及的監管方較P2P更多,呈現出“一拖三”的監管體系。

P2P頻繁爆雷,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啥區別?

最高級別的是證監會,它也是中國經濟“一委一行兩會”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支柱。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證監會需要承擔關於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標準、信息披露規則、信息統計、監督檢查、風險處置、指導中基協開展登記備案工作等職責。

證監會以下的私募基金監管機構分別為地方證監局、中基協和其他機構。

地方證監局主要是按證監會的指示辦事,對私募基金進行日常監管;中基協,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則依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接受中國證監會和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其他機構,主要指滬深交易所、中登公司等,它們準確來說還不能叫監管,而是從不同的業務角度對私募行業進行自律性管理。

2、成立資質

基金管理人需要從事私募證券或股權投資,以及發行的每一隻基金都需要在中基協備案。中基協收到管理人的申請材料及書面承諾函後,通過約談高管、現場檢查等形式進行核查並登記備案,同時將該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示在官網,接受社會監督。目前來說,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在中基協的管理下,其信息具有較高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P2P頻繁爆雷,私募基金與P2P到底有啥區別?

P2P也一樣要備案,但不是在中基協,而是地方金融辦。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擬開展P2P業務的平臺應當在領取營業執照後,於10個工作日以內攜帶有關材料向地方金融辦備案登記。但別忘了,備案成功後,並不代表國家就為它下了軍令狀,想跑路的最終還是會跑路。

上文說了,P2P大部分都是作為一種借貸雙方的信息撮合中介,既然要信息撮合,那就要ICP許可證。所謂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許可,說白了就是為大家提供互聯網信息和增值業務的許可,否則P2P不得開展信息撮合業務。

3、信息披露

根據《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向投資者披露的信息包括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宣傳推介文件、基金銷售協議中的主要權利義務條款、基金的投資、資產負債、收益分配和費用情況等。

而P2P則需要對借款人(資金需求方)的信息進行披露,比如收入證明、銀行流水證明;同時還有平臺運營情況,比如實繳註冊資本、股東高管信息、資金存管、運營團隊、投資金額、壞賬率等。需要注意的是,壞賬率能夠非常準確地反映出平臺是否安全可靠。

4、募集和投資門檻

私募基金在募集過程中,私募只能向特定基金管理人特定合格投資者宣傳,不得通過互聯網、報刊、電視、電臺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分析會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

P2P則不能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也就是說,不能線下推介,只能線上推介。所以這也是為啥我們經常接到“貸款”之類的騷擾電話。

在投資門檻方面,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有明確的規定,具體如下:

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

(一)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的單位;

(二)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的個人。

此外,契約型和股份公司型私募基金,單隻基金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合夥型和有限責任公司型的不能超過50人。

而P2P在這方面沒有統一要求,有的甚至是1元起投,且沒有人數限制。

5、投資風險

私募基金的投資風險要分私募股權和私募證券兩方面來看。私募證券方面,主要是二級市場波動和系統性風險等,畢竟行情不好再牛的基金經理也難免馬失前蹄;私募股權方面,風險則主要來自於所投項目本身。但私募基金的資金基本都有嚴格三方託管,且募集賬戶、證券賬戶各盡其職,風險可控。

P2P就不一樣了,它的利潤更像是“過路費”,收了手續費就基本完事了,因此P2P的風險來自於P2P平臺本身。目前P2P的託管比例依然非常低,據統計甚至不足2%,這也就意味著投資人的資金可以隨時被轉移,也就是說最大的潛在風險是本金100%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