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普通话有没有可能恢复入声、尖团、浊音?

纹含


不可能恢复入声、尖团、浊音,想都别想。

今天的普通话(标准音)是从现时的自然语言当中选了一部分音素来构成普通话的音素的。这句话的官方表述是,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为啥要强调“现时”?

入声、尖团、浊音这些历史语音的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主动演化为其他语音现象(入派三声、尖团、浊音消失)。从功能上来说,已经由双音节化的词语来平衡了“入声、尖团、浊音”带来的区别意义的作用,而这个语音系统简化、过程是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根本无法逆转。

历史上尝试过恢复入声,但输得一塌糊涂。

1913年,“读音统一会”用投票方式议定了“国音”标准,1913年还出版了《国音字典》。老国音虽也以北京音为主,但加入了南京官话特征,如有入声、平翘、前后鼻、尖团,即部分音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所以是个大杂烩。

推广的时候北方人发不出入声,赵元任还为此专门录音示范,甚至给学生用巧计“中华好大国”“偷尝两块肉”来帮助分辨“五声”阴、阳、上、去、入。

但是,推不下去啊!10年之后的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决定完全采用北京语音,史称“新国音”——今天的普通话就继承了这一点。

总结一下是,第一、不可能;第二、没必要;第三、赵元任都扳不回的局,别人就更不可能了。


八砖学士


尖音从来就没有从实际生活中消失!

小时候我就注意到,一样的拼音,会出现实际发音不同的两类音,比如:办喜事,洗脸,这个“喜”和“洗”不一样。尖刀,汉奸,这个“尖”和“奸”不一样。我试着和身边的人探讨,他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不赞同我的意见。这时候,我就感觉,也许是我弄错了。直到有一天,从一本书中看了“尖音”和“团音”,并说京剧始终坚持着这个传统,我才意识到,我的感觉并不是错觉,而且其中大有学问!

语分尖团,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区别,能更好地去除一部分同音字,然而,中国一批二逼专家,强行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去除了尖音。

然而,尖音在实际语言中从未消失过。要不然,我小时候就听不出来尖音和团音的区别了,我用自身的经历就可以否定“尖音已经消失”的说法。

另外在语言界有着“女国音”的说法,我也注意过这个现象,发现确实如此。许多女人,无论尖团,一律发尖音,听着非常刺耳。

尖音虽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消失,然而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语分尖团,而是按着各自“所学”自由任性地“发挥”着,实际发音存在着混乱,该尖不尖,该团不团的情况也实际存在着。由于汉语拼音方案不分尖团,大家真想学,也无标准可依。

大陆在教育系统,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是不是能改革,恢复尖音呢。我感觉可能性不大,至少现在,看不到一丝苗头。

反正我平时说话都刻意地有意识地区分着尖团。我的依据是,网上盛传的“尖音团音表”。


bratskid


语言文字还是走向简化为好,汉语言文字本身也是在一个发展变革的道路上。

最初的汉字和别的文字一样也是甲骨文,再后来发展成为纂书,还先后是大纂小纂。繁体字相对于简体字虽然是繁体,但是对于纂书来说不知道简化到哪里去了。

繁体字在汉语言文化上有更好的传承,特别是一些会意字上,很多简体字已经失去了本意。比如方框里面的或就是国就是一片有界限的领域,这就是国家,多现实的解释!现在方框里面一块玉是国,已经失去了本意。

所以,繁体字简化应该慎重,可以简的尽量简,不好简化的要慎重不能盲目去简化。

发音也一样,既然能简化了还是简化为好。这在英美英语来看也是这样,会话Dialogue是英语,后面的ue并不发音,所以美语就简化了dialog也能完全体现发音还简化了,这个就很好。有些容易混淆的就改,比如中心center这是美语发音很清晰,英语是centre这个肯定不如meter那般音形一致。

所以,不影响本意不影响沟通,既然简化了,就不要走回头路。


武大东湖


入声可以不要了,很多人不会发音,但尖音团音不应该合并。尖音团音一合并,很多能区分的词语都没法区分了,口语交流带来很多歧义。例如:他的武器是“箭”。很容易被听成是“剑”,尖音被取消,汉语拼音被设计的完全相同,实际上尖音团音的声母是不同的。“打枪”可被听成“搭腔”。等等。在方言中尖音团音分离,很多发音能区分开,老北京话也能区分开,但改成普通话就不行了。


z子夜之蟒


绝对不可能,浊声除了吴湘走廊上的部分吴语老湘语和湘西西南官话,其他所有汉语中的浊声统统消失了,80%的汉族人口已经根本不会发全浊音,普通话和粤语等方言已经清化的干干净净。所以明朝《洪武正韵》试图恢复浊声最后完全失败。入声在北方是宋元时期消失的,已经消失了七八百年,你要再恢复也难,入声韵尾是一个自然脱落过程。除粤语保留ptk三个韵尾外,很多方言入声韵尾已经简化,有的pt合并,有的全部变成t,吴语更是简化为弱喉塞音,离完全脱落只差一步,长沙话则是韵尾完全脱落,仅仅保留一个独立入声声调。尖团音这个恢复的难度较小,因为普通话最初是严格区分尖团,方言倒是尖团合并,但1936年国民政府修订的国语正音把尖音全砍掉了,导致九(giu-jiu)酒(ziu)不分,剑(gian-jian)箭(zian)不分,间(gian-jian)-尖(zian)不分。目前河南中原官话的尖团音是最为标准的。南方方言平翘舌合流很多人连翘舌音都发不好了你要大家恢复浊声入声那不是强人所难?


旧城旧梦旧时光369


所谓恢复“尖团音”云云,和恢复汉字繁体一样,实际上上走了回头路。不过,回的去吗?

汉语的整个体系(包括语音和文字)的发展都是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繁杂到简化这个路数在演变。

比如尖团音吧。现在除了在京剧舞台上还能听到外,实际生活中早已没有了踪影。

所谓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z、c、s声母拼i、u或i、ü起头的韵母,团音指j、q、x声母拼i、u或i、ü起头的韵母。部分方言中分别“尖团”,如把“尖、千、先”读作ziān、ciān、siān,把“兼、牵、掀”读做jiān、qiān、xiān。普通话不分“尖团”,如“尖=兼”jiān,“千=牵”qiān,“先=掀”xiān。今天所说的尖团两组字基本上来自于古汉语中完全不同的两套声母,类似今天的舌面音gkh和舌尖音zcs。另外有些地方方言恐怕仍然有尖团音之类的发音,不过本人拙见,不敢妄言。

其实语言发展的简化不仅仅是汉语的特点,英语更是这样。道理也很简单,用的人多了,犯规的人(不标准的语法和发音)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合法化了。比如英语单词拼写theatre也逐渐被更加符合发音规则的theater替代。美国英语语速缓慢,语调起伏小,更容易模仿,慢慢也成了主流。


闲看秋风999


一、入声只是音节尾部的一个构成闭塞的发音动作,不是一个可以单独发出和听到的声音,在有入声的方言中,入声正在漫漫简化和脱落。二、尖音发音比较吃力,大多数汉语方言都放弃了尖音,只有少数方言顽固保留、不愿放弃,原因可能是害怕它不是正宗的汉语了。三、在现代汉语各大方言中,除双唇鼻音、舌尖鼻音、边音等几个浊声母外,那些被认为有浊声母的方言例如吴方言和湘方言的浊声母,都不是真正的浊声母。因此,恢复入声、尖音和浊音可能性不大。

补充:在入声韵(促声韵)变成舒声韵后,入声韵音节的声调(入声调)的演变大致分为两种情况:(1)入派三声,例如北方和西南方言,(2)独立成调(入声调),例如温州方言。


情未了158507209


只要下政策,没说不可能的。

国家只要修改普通话标准,然后推广,最多十年就可以让新版普通话得以推广,就像当年的几版简化字一样,发现这个不行,立刻修改,最终才有了现在的简化字版本,有的人说这是开历史倒车,我只想说,别什么都打上这个标签,不是一味求变就是好的,有些东西你需要坚持,比如语言。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由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力,除了中国各地的方言继承了中古汉语的部分音系以外,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周边民族的语言也继承了部分中古汉语的发音系统,主要体现在来自汉语的外来语上,尤其是日语,日语汉字的吴音等部分读法的发音在和《广韵》的契合度上比有的汉语方言还要高,比如普通话的来源——北京官话,所以适当的恢复这些继承古汉语音系,可以谨防以后被人“夺走祖先”,你继承了这些,就能说明你的正统性,如果你祖先的东西被别人继承走了,你自己抛弃了它,那到时候别人要跟你抢祖先,你都拿不出依据反驳,因为你没有能继承祖先的东西。


吾王54963924


真心要恢复的话,要看民间的意愿和接受能力。

就拿尖团来说,我们那里的方言目前是分和不分并存的状态,所以我自己虽然从小就说不分尖团的方言,但是我通过粤语学会了以后很快就把口音改成分尖团的了,改过来立即就能用。

而在早已不分尖团,并且存在口音不宽容现象的上海,有看重方言的年轻人想改口音,结果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在学乡下人说话。

从这点上看,普通话要分尖团浊音还是相对更有可能,因为普通话对口音比较宽容。入声会难一点,因为涉及到增加一个声调,听感上就会变化很大。

从技术上说,尖团最容易学会,其次是入声。如果是类似吴语那种入声,其实是很容易的。

最难的是浊声母。国内别说方言,就连英语书上都没有几个把什么是清音什么是浊音说明白的,我还是大学的时候自学法语,在图书馆看到法国人写的语音书,自己一边想一边练了一段时间才明白。


Amrita


取消尖团音是国父孙中山的意思,不光是尖团音,按照他的设想汉字最终被字母代替,完成汉族融入西方先进文明的使命。

实际当然是我们知道的了,汉语用普通话,也是政治因素,绝不是因为普通话“”字正腔圆“”,那都是因为习惯化了以后觉得普通话好。秦腔按历史渊源来说更具汉族历史韵味,而且秦腔更加高亢嘹亮。只是地域关系使用人少而已。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依然完成的历史变革,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