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乡村第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

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抓党建促脱贫,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选派83名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到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积极奋战在基层扶贫岗位 ,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来看看他们在扶贫一线的故事吧!

江西德安:乡村第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

磨溪乡港口村驻村第一书记魏方明驻村之后,第一时间将组织关系转至村支部。他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通过党员代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改进党员学习内容和形式。向县医院争取3万元工作经费用于打造村党建宣传长廊,升级改造村部党建活动室。与村两委班子交流自己近期打算、港口村的长远规划等问题,和村干部一起讨论脱贫奔小康的难题,确定发展目标,激发村民全面创业的热情。

魏方明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建立“港口村微信群”,仅一周时间便走遍了村内7个村民小组,详细掌握了14户31人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七组村民夏今如、一组村民郑宗财因病住院,他亲自安排好病床,交待好主治医生,出院后及时按照扶贫政策办理减免费用手续。“第一书记真是来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啊!”夏今如老人逢人就竖起大拇指夸赞。老魏还邀请县医院领导与8户贫困户结“对子”,在扶贫资金、项目和物资上给与帮扶。多次组织县医院的专家送医下乡,为港口村的村民进行义诊。

为了发展扶贫产业, 魏方明联系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客商,引进200多亩中草药种植,全村贫困户14户31人全部入股,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2000元。老魏带领村干部多次到上级单位跑项目、争资金,一心扑在改善民生的工作中。计划十一月前完成篮球场和健身广场;完成整治水渠近万米;修通组公路4.9公里;筹建4个村民小组群众出行危桥1座,修建小山塘2座。

顾上了贫困户,顾上了百姓,却忘记了顾着自己的身子。多年以来,魏方明伴有腰间盘突出的问题,但他认为这是小事,一直没放在心上。有一次,老魏下村走访不慎滑了一跤,腰间和双腿隐隐作痛,后来在港口村整理贫困户资料时,上楼梯不慎又摔了一跤,随即双腿麻木,疼痛难忍。村干部立即送他去医院就诊,当时被确诊为胸椎脊髓、血管病变。病情加重很快,县人民医院决定将老魏转院到南昌一附院神经外科。南昌一附院诊疗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下半身瘫痪,再次建议转院。随后,他转至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现在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就诊。即便是这样,身处医院的魏文明还时刻惦记村里的扶贫工作,不停地在微信群里询问贫困户的情况,不时地联系村两委了解正在开展的扶贫动态调整、危房改造、村部升级改造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魏方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扎根山村,情洒农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给港口村的脱贫事业带来了一片生机。

马 跑 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

江西德安:乡村第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

邹桥乡石门村第一书记马跑上任后,利用两周的时间走访调研、摸清底数,很快掌握了石门村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及全村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状况等基本信息。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他都详细询问,大到国家惠民政策,小到农户柴米油盐、电话号码,都做好记录。时间长了,走的次数多了,连村里的狗都会热情的摇着尾巴迎接。贫困户都说,村里来了个办实事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

马跑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把家庭特别困难无主要劳动力的村民列为兜底保障对象等。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开展了春节、端午情系贫困户大走访,“六一”关爱留守儿童以及今年第五个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等多项帮扶走访慰问活动。

马跑说:“乡里为我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我作为第一书记,就要为咱们贫困户做实事、做好事,村里百姓的日子红火起来的时候,才是我该回去的时候!”

吴圣贵 县执法局党总支副书记

江西德安:乡村第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

这天,林泉乡屏峰村第一书记吴圣贵来到贫困户罗宝银家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对改造进度细心询问,梳理潜在问题。这些日子,他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一下,帮忙解决问题。随后又来到贫困户邱永忠家中,看看老邱的饭桌上都摆了点啥,告诉老邱有困难就去找他。转一圈就到了中午,小吴回到村部,将早就买好的菜进行简单处理,匆匆准备午饭。他说,“群众工作是做在平时的,并不是有政策或检查来了,到群众家中拉拉关系。群众打心眼里认可我,那才是我最大的成绩。”

据了解, 林泉乡各村第一书记坚持在岗在位,履职尽责。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所在村底数,如数家珍,从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等各村最薄弱的环节着手工作,注重“造血”功能。全乡陆续形成了扶贫车间、食用菌合作社入股等好的做法,贫困户真正从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