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之商紂王帝辛

帝辛,子姓,諱(huì)受或受德,是商朝最後一代的君主。

帝辛非常重視農業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東南方的人方(東夷)用兵,最後將其擊敗,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然而,這場長久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後來,周國聯合西方各方國一起討伐商朝。在牧野之戰中,商軍潰敗,帝辛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死後,其子武庚諡他為帝辛。周武王在其生前稱呼他是“商王受”。帝辛死後,周武王便給他一個惡諡之名紂,因此帝辛以紂王一名為後世人所熟知。

古代史之商紂王帝辛

生平事蹟

  • 幼年

​ ​帝辛高大威猛,力大無窮,自幼聰敏過人、反應敏捷。《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jiāo)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紀》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 繼位

​ ​帝辛繼位後,定都於沫 (前1082年),後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他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商朝國力逐漸強盛。在位期間繼續對人方(周人稱之為東夷)、林方、虎方等用兵,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之後最終取得了勝利,並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然而,對人方的戰爭導致了國內空虛,最終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 滅亡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對商朝發起進攻。商軍主力在東南,無法徵調,只得將戰俘臨時武裝起來進行抵抗。而此時帝辛已經受到了眾多貴族和巫師等的集體反對,軍心渙散,周武王以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與商軍交戰,商軍倒戈而前軍攻擊後軍。商軍因而大敗,此戰就是歷史上的牧野之戰。周軍隨即攻至朝歌。帝辛登上鹿臺,穿上寶玉衣,投於火中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死後頭顱被周武王斬下,懸在白旗,兩位妻妾的頭顱懸在紅旗上,被送入周太廟祭拜周人祖先。

​ ​帝辛死後,葬於淇水之濱。

​ ​周武王征服商朝之後,改封其子武庚為諸侯,令其統治朝歌一帶,又派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監視其舉動。

古代史之商紂王帝辛

生平暴虐真相

​ ​周朝滅商以後,紂王與夏桀(jié)一起被當作是暴君的典型,不過近年以來有不少學者對此提出懷疑。

​ ​近代史學家也曾綜合考證,發現紂的70多條罪狀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劇情也逐漸強烈,戰國時期增加了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至於比干之死的深入研究發現與史記上紀載有出入的證據逐漸增多,現存比干墓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紂王所殺,此一證據不能說是鐵證,但已經構成懷疑探討點,而所謂比干諫言而死是到春秋時期才有紀載,已相隔甚遠,且諸多文獻表明隨著歷史推演紂王的描述越來越殘暴,新增的情節也越多,炮烙之刑詳細紀載為夏桀(jié)發明,後不知怎麼也成了紂王,不能排除後人醜化的可能。到了戰國時期又有了屈原的說法比干其實是投水而死。

古代史之商紂王帝辛

  • 質疑

​ ​在《尚書·牧誓》中,周武王只列舉了帝辛的四條罪狀,分別是聽婦人言、不認真祭祀、不重用親戚、任用逃犯做官,然而“聽婦人言”、“不重用親戚”與“任用逃犯做官”在商代社會並不罕見,周武王有此一說可能是因當時周已演化出了完整的禮樂制度,而對商朝的作為表示懷疑。

​ ​商朝時女性地位很高,女性可以擁有封地,還可以擔任輔政大臣或將軍;到了西周時,女性地位就大大下降了,不僅不能擁有封地,也不能參與國事。“商紂王與蘇妲己淫亂失國”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殷人男女平等的歷史。商朝時用人不重視家庭身份,王族成員並沒有太多被委以特權;而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比商代要森嚴很多,實行宗法制下絕對的世官制,在周人看來,不任用親戚為官是嚴重罪過;商代政治組織鬆散,人口流動性強,諸侯中常有人逃往他國,其他國家的奴隸、農奴逃往商國,就獲得自由,一部分賢能之人甚至被任用為官員;殷墟甲骨文中有許多“小臣x”之類的人名,大多是出身卑微之人;周代政治組織嚴密,從周文王開始就實行“有亡荒閱”在全天下搜捕逃亡者,周人才指責帝辛“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

​ ​殷墟考古來看,商朝末期的人祭和人殉都很少,甚至沒有西周中早期嚴重。從各種文物中,看不出帝辛有太多暴行。西周初年時所宣揚的帝辛的罪狀,除了《尚書·牧誓》中的那四條,也就只有酗酒、相信自己有命在天了。到了後來,西周統治者和商王朝的叛徒繼續指責帝辛,並造出了“紂”這個字。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不瞭解歷史真相,為了向世人宣揚“惡有惡報”,便又給紂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狀,例如作炮烙之刑、把人剁成肉醬、剖割孕婦之胎等。漢代以後的統治者繼續把紂王作為反面形象宣傳。紂王的“荒淫殘暴”實際上是千年積毀的結果。

​ ​子貢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認為帝辛許多的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南宋學者羅泌(mì)在他的著作《路史》中,也認為商紂王的許多罪行並不真實。

​ ​在《韓非子》中提到,費仲勸諫帝辛殺掉西伯姬昌,但帝辛卻認為“夫仁義者,上所以勸下也,今昌好仁義,誅之不可”(仁義的人,君主可以用來勸導臣民。姬昌就是這種人,不應該殺。)沒有采用費仲的建議。

​ ​根據《左傳》等文獻以及殷墟甲骨文,帝辛征服了淮夷 ,派飛廉出使北方,對中國古代的統一與各族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有過一定貢獻。《詩經·商頌·玄鳥》:“武王靡(mí)不勝。”《詩經·商頌·長髮》:“武王載旆(pèi),有虔秉鉞(yuè)。”經郭沫若等學者考證,這裡的“武王”是指帝辛,他在生前曾深受百姓的愛戴,是殷民心目中的“武王”。河南淇縣朝歌鎮有後人修建的紂王之墓,當地人民均以帝辛為榮。

古代史之商紂王帝辛

帝辛是不是真的暴虐? (單選)
0
0%
0
0%
不是

​客官,既然都看到這兒了,點個關注唄!後期更精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