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马原的55个重难点精华,看看你是否都烂熟于心了?

2019考研政治:马原的55个重难点精华,看看你是否都烂熟于心了?

觉得有用:就关注我吧。也可以转发,收藏哦~


背了这么多的考研政治知识,你是否都记牢了呢?

不妨看看这55个马原重难点精华,了解了解哪些知识点的考察频率高,且容易出错吧:

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2.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

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这说明人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注意区分时间(客观性)和人的时间观念(主观性))。

9.非传统指数(比如口红指数)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注意不是时间和空间)

 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12.现象有真象(注意不是真相)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

13.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

14.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所以,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15.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16.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其原因在于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7.生物“激变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18.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虽然带有突发性,但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19.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20.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即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比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第一,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比如,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理性认识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即观察结果里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

第二,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23.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4.逻辑证明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25.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6.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7.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所以说,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比如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表述)

28.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2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国家政权。

32.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

33.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这两种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35.马克思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

3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不能说,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

3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作为其他一切矛盾基础的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所以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9.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新创造的,而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40.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41.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雇佣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42.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43.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44.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无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

45.产业资本的划分:

依据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上所担负的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依据资本的各个部分在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46.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即: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

47.剩余价值率m'

=m/v(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8.资本有机构成

=c:v(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总资本-v):v

=(总资本-(m/m')):(m/m')

=(总资本-(利润/m')):(利润/m')

注意: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即m=利润

4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也是必经阶段。

50.作为资本主义法治基本原则之一的人权原则,强调的其实只是政治权利,而忽视和不承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

51.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5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53.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乌托邦》。

54.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

55.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看完后,如有疑惑,欢迎关注五米~评论留言,稍后会一一回复你。

这些知识很重要,记得转发给朋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