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的年齡槓桿

領導幹部的年齡槓桿

年齡劃槓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儘管很難說有多科學,但或許實踐中也只能如此。問題是,一刀切執行年齡槓槓,造成了黨的幹部資源的極大浪費和損失。

鄉長書記:35~55,最好從基層選拔

按照我的經驗,我認為,在縣區以下,鄉鎮主要領導年齡以35~55歲為宜,以從基層選拔為主較好。鄉鎮一級直接面對村民百姓,需要有農村的生活和閱歷,或者真正熱愛百姓,關心百姓疾苦。百姓滿不滿意縣政府的工作,他們這批人是最重要的上下溝通的橋樑和代表。越基層越需要經驗和閱歷。只有得到了群眾的信任,才能把縣委政府的工作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下去。

書記縣長:40~55,可延長到60

縣級領導(含副縣長)的年齡應以40~55歲為宜,如果本人進取心特別強,群眾認可擁護,本人願意繼續為黨和群眾工作,身體好且可以勝任現有崗位的,應當可以延長到60歲,按法定年齡退休。

基層矛盾:更需要年長幹部

以上所提幹部年齡的問題,完全是我二十幾年來基層工作總結出來的經驗。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思維新,知識廣,點子多,有很多優勢,但是面對基層工作,往往很難適應,在群眾面前也沒有威望,仰望星空的時候多,腳踏實地的時候少,他們大多時候浮在上面,不願下基層,不敢下基層,很難有耐心做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尤其對大規模群眾上訪事件和群體突發事件束手無策。

年齡大的幹部工作經驗和經歷豐富,面對基層百姓時,優勢就顯示出來了。他們善於和敢於與群眾溝通,尤其是在處理複雜矛盾和群體性突發事件時,心裡有招數,對控制局面胸有成竹,往往效果比較好。

縣以下的農村工作應由年齡大、有閱歷的人來承擔,因為他們的工作對象是農民,農民的工作要做好,需要幹部沉住氣,要有老此一生、不求當大官的心理準備。

我們黨在帶領農民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會打破農民的固有觀念和生活方式,而農民又是最固執、最自我的群體,所以做群眾工作不僅需要堅強的耐心,而且需要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要充分了解人情世故,瞭解農民的內心世界和感受,這對縣以下各級領導幹部來說需要時間和歷練。實踐也證明,在基層工作,40~60歲是最合適的年齡段。威信的確立需要時間,年齡大的人在面對群眾時,在心裡上對農民比年輕人更加具有親和力和威懾力。

對廣大農民兄弟而言,他們基本不看不聽宣傳報道,他們關心的就是眼前能得到什麼,他們大多數人不會謀劃兩年以後的事,與他們講大道理不起作用,他們甚至不相信法律,只相信“清官”和“好人”,對於年輕幹部包括婦女幹部,他們內心是輕視的。他們相信權威,相信有威信的人,而威信不到一定年齡是確立不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