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續金庸第41期:張三丰創建武當始末及與百損道人的恩怨糾葛》,點擊關注查看系列文章。

少年張君寶本是少林弟子,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結識了少女郭襄,並在因緣際會下叛出少林,學到殘缺的《九陽真經》。幾十年後,張君寶自號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張三丰到底是如何創立武當派的?他與宿敵百損道人又有何恩怨?且聽夢露居士慢慢扯。

一、初出茅廬

在上一期,夢露居士扯過,覺遠大師以一對水桶挑起郭襄與張君寶逃出少林寺,少林無色禪師在暗中保護他們。當天晚上,覺遠便圓寂了,圓寂之前口誦《九陰真經》,無色禪師、郭襄與張君寶分別領悟了一部分,後來發展為少林九陽功、峨嵋九陽功與武當九陽功,正所謂一枝三葉。後來張無忌在崑崙山從一隻老猿肚中得到了完整的《九陰真經》,最正宗的九陽神功才重現於世。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覺遠圓寂,三人將其火化。無色回了少林,郭襄繼續浪跡天涯尋找楊過,張君寶本想去襄陽投奔郭襄之父郭靖,走到武當山下,突然領悟大丈夫不能寄人籬下,於是擔起一對鐵桶便上了武當。

在武當山上,張君寶渴飲山泉,飢食野果,日夜勤修那殘缺的《九陽真經》,忽忽數年過去,張君寶武功大進,成為一位二流中的高手。

又過了幾年,張君寶在山下聽人說元朝糾集大軍進攻襄陽城。他突然想起郭襄,不知郭襄是否在城內,便趕往襄陽,想確認故人的安危。

張君寶趕到襄陽城外,遠遠望見城中火光沖天,原來襄陽城已被攻佔了。張君寶不住地嘆息,突然看見襄陽城方向跑來一對夫婦,丈夫英挺秀拔,妻子貌美如花,僅有幾分像郭襄,二人步履不穩,身上似是有傷。他們身後跟著一隊元軍在苦苦追趕,張君寶立刻上前,三拳兩腳料理了那一對元軍,才知道自己救的乃是耶律齊與郭芙。

張君寶忙運真氣護住二人心脈,封住了傷口,護送他們到了最近的丐幫分舵。一路上聽二人說起,郭靖、黃蓉及郭破虜已經殺身成仁,郭襄則帶著倚天劍逃出了襄陽,她武功不弱,又有神兵護身,想必沒有大礙。

將二人送到分舵後,張君寶也不會武當山,而是四處雲遊,增長見識去了。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二、拜入道門

張君寶走走停停,就走到了武夷山。在山腳的鎮子上,張君寶聽居民說起武夷山上有位神通廣大的老神仙。張君寶也是與道有緣,便心血來潮登上武夷山訪道。

那位老神仙乃是白玉蟾,是全真道南七真之一,不僅武功高強,而且精通道家修養之術,端地是為鶴髮童顏的老神仙。張君寶便欲拜白玉蟾為師,白玉蟾見張君寶骨骼清奇,神清氣朗,日後必有作為,便收他做了弟子。

於是張君寶跟著白玉蟾修煉道家的練氣導引之術,同時他閱覽諸多道家經典,於道家沖虛無為之理有了更深的領悟。

這一天,張君寶在武夷山中仰望浮雲,俯觀流水,被天地萬物之變化觸動,他冥想七天七夜,突然頓悟了《道德經》中“道法自然”的道理,他將道家沖虛圓通之理與《九陰真經》中剛柔並濟的武功融會貫通,想出了以柔克剛的武學至理。這一頓悟,成為他日後自創武當派武功的發端。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三、一生宿敵

當時拜白玉蟾為師的,還有一位青年,與張三丰年紀相仿,道號白圓子。白圓子雖入道門,卻猜忌過甚,心胸不廣,又愛爭勝負。

白玉蟾授徒毫無偏私,但是張君寶有《九陽真經》之助,又自悟拳理,武功大進。白圓子見張君寶的境界一日千里,不知內情,以為師父偏袒師弟,私下授他精妙武學,因此憤憤不平。就因為一念之差,白圓子便走上了邪路

這一天,白圓子約張君寶去山中游玩,在他觀山景之時猛地把他推下懸崖。幸好武夷山懸崖峭壁上多生有松柏,張君寶身手敏捷,忙以手抓松枝,松枝也支撐不住,被其下墜之力這段,不過已然減緩了下落之勢。落了幾丈張君寶又抓住一枝松枝,緩了一緩,如此不斷藉助松枝緩衝之力,終於平安到達崖地。

張君寶剛一落地,一條皮鞭襲來,纏住了他。他定睛一看,竟是一條巨蟒在身上繞了幾繞,不斷收緊,想要把張君寶勒死。巨蟒力大無比,張君寶無法掙脫,幸而從崖上飛下一隻巨雕,去啄蟒蛇的眼睛。蟒蛇只得放了張君寶,與巨雕搏鬥,這一蟒一雕靈動無比,竟似太極陰陽相生之相。張君寶從蟒雕搏鬥中悟出了新的武學道理,日後才得以自創太極拳劍。

張君寶千辛萬苦回到道觀,白圓子見他未死,害怕他向告知,便悄悄離開了武夷山。此後,白圓子終其一生與張君寶為仇作對。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四、三豐真人

此時白玉蟾見張君寶已躍入一流高手之列,便送他下山,讓他去四方遊歷,開闊眼界。

這一天,張君寶遊寶鳴,觀雲海中聳立三座奇秀三豐,忽地頓悟了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所提出的“儒釋道三教合一、性命雙修”的宗旨。原來張君寶少年在少林寺跟著覺遠學佛,後來被郭靖郭大俠為國為民的儒家精神感染,最後又跟著白玉蟾學道,於儒釋道三教各有領悟,才知“三教合一”方是濟世度人的真理。

張君寶因為見到寶鳴三峰而悟道,因此自號“三豐”,從此主張三教合一,性命雙修,並以此度人無數。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五、真假三豐

張三丰回到武當,自立門戶,名號漸漸在江湖傳揚。

沒想到這一天,有一武林高手打上武當,口口聲聲要殺淫道張三丰,招招不留餘地,不離張三丰要害。

張三丰此時武學已經登峰造極,本可將來人一掌斃命,不過他心地慈悲,未施重手,小心與來人過招,數十招之內便點中了對方的穴道。張三丰細細詢問,才知道江湖上另有一道人自稱張三峰,練男女雙修之道,慣常淫人妻女,採陰補陽,引起眾怒。

張三丰哭笑不得,像來人解釋自己乃是三豐,不是三峰,而且主張性命雙修,不是男女雙修。

不過自己既然被人冒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張三丰踏入江湖,費了一番周折探聽到了張三峰的行蹤。張三丰設下陷阱,終於在一富家小姐的閨房中擒住了張三峰。

這張三峰不是別人,正是張三丰的師兄白圓子。白圓子離開武夷山後,從南疆學了一身採陰補陽的邪功,武學大進。他依然對張三丰懷恨在心,便自稱張三峰,在江湖上行不軌之事,敗壞張三丰的名頭。

張三丰不忍殺死昔日的師兄,便想將他押到武夷山交由師父處置。沒想到張三峰練有縮骨之術,半途中竟自脫了繩索,逃之夭夭。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六、掌斃百損

從此張三峰銷聲匿跡,張三丰則名聲大振,許多人來到武當山拜他為師。張三丰建的真武觀成為天下聞名、香火極盛的道觀,武當山下也漸漸成了一處熱鬧所在。

這日清晨,張三丰的徒弟早起,發現院中橫臥著幾具小道士的屍體,連忙稟告了師父。張三丰細細差異幾具屍體,發現這幾人滿臉青氣,背心皆有一暗青色掌印,觸之發冷,顯而易見是一種陰冷寒毒的掌法所致,幾人的屍身緊緊蜷縮,表情扭曲,想是死前遭受了極大的痛苦。

張三丰見多識廣,竟不知這是何門何派的武學,只能暗自提防。這天深夜,張三丰正在入定運功,一條黑影飄入他的房間,一掌打在張三丰胸前。張三丰突遭偷襲,只覺得周身冰涼,奇寒刺骨,來人掌法中的寒毒內勁已散入了五臟六腑。

張三丰立時運氣反擊,從屋裡打到了院中。藉著月光,張三丰發現此人正是昔日的師兄白圓子。白圓子神情張狂,說自己已改名百損道人,從西域阿薩辛派學到了一路邪功,並與採陰補陽的功法融合,自創了這玄冥神掌。

百損道人只道自己的玄冥神掌陰毒之至,不可解救,所以在早間殺了幾個小道士示威,夜裡便來殺張三丰。他就想看著張三丰因寒毒在地上蜷成一團的可憐之狀,最好能向自己哀求,方能解心頭之恨。

百損道人怎知張三丰身負的九陽神功天下無雙,雖然殘缺,但張三丰修習已久,功力深厚。從阿薩辛派邪功中化來的玄冥神掌,遇到九陽神功,正如冰雪被太陽消融。因此張三丰暗自運氣內力,已將寒毒消去。

這邊百損道人正在哈哈大笑,卻見張三丰臉上青氣漸消,已恢復了紅潤,顯然玄冥神掌並未奏效,便再也笑不出來了。張三丰知道百損入魔已久,無法回頭,便趁他驚慌分神之際,一掌斃了百損道人。

張三丰以為邪門的玄冥神掌就此失傳,不料數十年後,百損道人的兩個徒弟竟將此掌打在了徒孫張無忌身上,引出了《倚天屠龍記》的故事。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續金庸武俠前後傳。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張三丰自悟拳理,創立武當,與師兄百損道人相殺幾十年,終斃宿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