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扶贫要下“绣花”功夫

一针一线细致入微

那些深入一线的扶贫干部们

与困难群众从陌生变得熟悉

他们之间

每一天都发生着许多看似平凡到但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但是有时候,扶贫干部们却不被理解

被人批评说是“作秀”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

小编带大家走进一名平凡的扶贫干部——王哲铭的故事~

王哲铭,男,1987年10月生,甘肃泾川县人,中共党员,选调生。2013年6月任钓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至今。西咸新区首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8年“最美公务员”获得者。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王哲铭与被帮扶户

第一次见王哲铭,黝黑的皮肤,一身休闲装,脚蹬运动鞋,看着装就知道经常在基层跑,被晒黑的。而说话、办事中又透露出老练、沉稳,谈起工作滔滔不绝

多点发力助推脱贫攻坚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帮扶纪实表上记录着每次王哲铭对王排胜的帮扶情况

“脱贫攻坚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政治任务,要做到精准脱贫,前提是要精准识贫。”王哲铭说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带领着部门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所包抓的西张一村、马家寨、曹家滩村,走街入户,开展贫困群众的情况调研、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昼夜摸排,累计走访群众户1000余户,2000多人次,掌握了三个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这些举措严把了精准识别的重要关口,让真正的贫困群众得以入选,为以后的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张排胜保障住房修正前后对比

对于王哲铭来说,结对帮扶是一场用心、用情、用力的脱贫“赶考”,考得好不好,要由贫困群众说了算。王哲铭的帮扶对象是马家寨村一名独居老人,名叫张排胜。张排胜今年58岁,患有先天性精神病,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没有劳动能力,靠施舍度日。看到张排胜家房屋年久失修,下雨经常漏水,在帮扶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之下,王哲铭立即联系协调村两委会先行垫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排胜家60平方米的新房子,10天就修缮一新,还盖了一间厕所,院子里也全部硬化到位。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张排胜穿上王哲铭带去的新鞋子,王哲铭用手指按压感觉鞋是否合脚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王哲铭带张排胜前往咸阳市精神病中心做免费精神鉴定 办理残疾人证

帮助张排胜解决了住房问题,王哲铭觉得远远不够,还得帮助张排胜解决日后的生活问题。王哲铭联系街道卫生院为张排胜做了免费的体检,紧接着又联系咸阳市精神病中心为其做免费精神鉴定,顺利的办理了残疾人证,争取残疾人两项补贴每月140元。并申请了一档低保兜底保障每月605元, 2017年10月张排胜已开始领取啦。除了资金上的救助、健康扶贫、住房扶贫,王哲铭还不时的送去衣物、棉被等生活用品。在他的帮助下,张排胜人均收入已达每月995元,提前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沣西新城脱贫宣传彩页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张排胜家墙壁上,贴着脱贫明白卡等资料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王哲铭陪同沣西新城领导走访贫困户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王哲铭与同事研究工作

沣西新城1026个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占到近80%,张排胜只是其中的一位。

“在帮扶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你在访贫问苦时,捧着一颗真心来,对群众来说,这就足够了。只有真实的付出,才会有真情的回报。” 王哲铭欣慰的说道。于每一个党员干部而言,当好人民勤务员是本职,扶贫济困亦是责任使命所在。扶贫干部努力拼搏,只为人们再不贫困。


以党建工作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强堡垒

扶贫成了“作秀”?我们先看看这位基层扶贫干部的生活……

王哲铭在获得2018年“最美公务员”时,曾发表感言:“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党员干部、西安铁军的一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做到:对关乎大西安建设的大小事宜,做到‘绝不过夜、加速完成’;对一切群众亟待解决的事项,做到‘绝不过夜、马上就办’;对一切有碍发展的梗阻,做到‘绝不过夜、马上打通’。


小编有话说:
只有融入到群众中去,用心扶贫,群众才会欢迎你,才会和你讲心里话。只有多走访,多拉家常、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编希望能有更多像王哲铭一样的“平凡人”做着更多“平凡的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