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实行“工资帽”的可能性有多大?告诉你,不可能!

什么是工资帽?工资帽是一种工资限制条款,每年的“工资帽”是根据nba前一年的总收入,然后取这个总收入的48%作为NBA球队工资总额。再拿这48%的总收入除以NBA球队总数30支球队,得出的平均数就是当年的“工资帽”,球队花在球员身上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这个数字。而

奢侈税是指球队薪资支出超出工资帽上限征收的一定额度的惩罚性费用。

中超联赛实行“工资帽”的可能性有多大?告诉你,不可能!


工资帽的效果如何?NBA工资帽跟联盟收入息息相关,工资帽稳步上涨也代表着联盟商业运转良好,每个赛季的篮球相关收入都在增加。NBA联盟公布未来两年的预计工资帽和奢侈税,对30支球队来说,他们可以提前准备球队的建队计划,有奢侈税压力的球队可以规划如何去控制薪资结构,而试图去吸引大牌自由球员的球队则可以计划清理薪资空间,届时能提供一份或者多份顶薪合同。不过也有美国媒体认为,NBA如此做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会使得某些强队更强,明星抱团现象会变得更加常见。

什么是金元足球?金元足球就是不计成本,不考虑收入支出平衡,用巨额资金大肆投资足球。

我们来看这样一些数据:

中国足协邀请第三方机构对2016赛季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调查,从普华永道调查的情况来看,2016赛季中超各个俱乐部总体亏损约40亿元人民币、中甲各俱乐部大约亏损8亿多人民币。

中超联赛实行“工资帽”的可能性有多大?告诉你,不可能!


各俱乐部提交的财务报告显示,中超各俱乐部的总收入比例分配为:商业赞助64%、赛事收入14%、球员交易11%、政府补贴6%、比赛日门票收入3%,其他收入2%。而总成本费用的比例分配为:人工成本67%(球员教练工资奖金),球员资产摊销18%,青训成本5%(新政要求15%),管理费3%,比赛运营成本1%,其他成本6%。

“人工成本”这一项实际上主要就是球员、教练员的薪酬待遇,对比国外其他联赛的人工成本,中超联赛的这一项支出最高,其他联赛为英超联赛占58%、法甲联赛占56%,J联赛占45%,德甲联赛占42%。

此外,中超俱乐部转会费的收支情况显示,各俱乐部的支出分配为:外援费用占到了78%、国内球员中到了22%。而在收入方面则恰恰相反,国内球员的转会费收入占到81%,外援转会收入占到了19%。很显然,中超俱乐部在高价引进外援后,很难再通过销售卖给其他俱乐部,这些外援多数都是合同到期后自由身离开,或者以很低的身价转会。

从上述数据看出,我们中超联赛的俱乐部亏损面是非常大的,从收支平衡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中超联赛和绝大多数中超俱乐部都是彻彻底底的金元足球,而造成亏损最大的原因就是球员的薪资和转会费过高,特别是外援的薪资和转会费过高。这还只是2016年度的数据,加之各俱乐部上报财务报表的各种水分,我想2018年各俱乐部的投入应该是更大的,而收入并未有明显的增长,亏损总额超过四十亿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俱乐部亏损面这么大,为什么足协还不推行工资帽加以限制呢?主要原因在于三点:足协可能认为联赛发展还未达到预期;市场层面对投资足球还有很大的可期空间;现各俱乐部外援和国内球员的严重分配不均导致施行工资帽非常困难。足协今年采取的征收转会调解费就是对金元足球中最突出的天价外援加以的适当限制,但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中超联赛实行“工资帽”的可能性有多大?告诉你,不可能!


个人认为足协推出比外援调解费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的可能性并不大。NBA的工资帽是在联赛已经足够成熟、商业收益足够高、各队实力相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推出的,且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俱乐部自身。中超联赛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中超联赛还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与国际接轨,不差钱的俱乐部在中超超过了半壁江山,没有俱乐部层面的强烈需求。至于中超联赛的繁荣与国家队成绩的倒挂,这个锅不应该让俱乐部来背,这是足协的问题,如何建立青训体制与联赛成绩挂钩、如何建立国内球员外向交流的畅通机制、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掘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如何放宽适价外援的准入才是当下足协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一定要采取准工资帽的方式加以限制,重点应该在于施行国内球员的工资帽,但此种方式对于目前国内球员分布严重不均的现状来看施行起来非常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