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最怕的竟然是這四個字!

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最怕的竟然是這四個字!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話是:“作業寫完了嗎?”

這句話折射出中國多少父母愛的蒼白,愛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內心中吶喊:“你們愛的是我還是我的作業?”孩子們無法理性表達內心的意識,只能用行為和父母對抗: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

有愛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會和孩子打招呼:“寶貝,媽媽回來了,媽媽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別那麼著急寫作業,玩一會再寫吧。”孩子往往因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媽媽,我寫完作業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為“愛”而努力,如果不是為愛而努力學習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問題會逐步顯現。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和我們說說?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問什麼話其實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觀,會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導。

家長應當避免經常對孩子說以下這幾句話:

今天是不是沒有吃飽?

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

有人欺負你嗎?

上課開小差了嗎?

作業寫完了嗎?

說這些話時,家長給孩子傳遞的是學習的負能量: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都無比寵愛自己,而到學校後,和同學老師接觸可能受委屈。這些話容易讓孩子聯想起上學的不愉快,對學校、老師產生牴觸情緒。

除了可以借鑑上文中父親教育女兒的方式,當孩子放學回家後,你還可以試著這樣問:

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開不開心?

你的好朋友是誰?他有哪些優點?

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

父母這樣的詢問,可以讓孩子輕鬆講述一天中的所見所聞,並把歡樂同父母分享。即便是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兒,父母可以稍加安慰,並且告訴孩子一天中還是有不少令人高興的事發生。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關注我們值得關注的事情,我們才能快樂。這樣孩子總是帶著對上學的美好,自然喜歡上學了。

同時,在詢問孩子一天的情況中,也是家長對孩子每一個問題的重視。也是在引導孩子與家長們溝通自己的一些情況,提出自己的疑惑。

此時,家長需要做到的是,先用心傾聽完孩子的訴說,然後耐心地解答孩子心中的疑惑,這樣家長既能正確引導孩子,瞭解孩子的日常情況,又能收穫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

慢慢的,孩子的溝通和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和家長也會更親密與信任,也會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生活充滿著好奇,引發他們動腦筋思考。

這樣一舉兩得的育兒方法,值得家長們從孩子回家詢問這點做起哦!

不僅僅是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成績怎樣,而是從孩子平時的狀態和情緒當中,去留意孩子的每一步成長,每一個遇到的問題,幫助和引導孩子去學,去解決,這樣家長們的教育才會有所成效,也能時刻靈活調整應對孩子的變化。

孩子在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長大,正確地引導孩子。


換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老公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

你當時可能有兩種選擇,第一,生著悶氣去做飯,積累抱怨,直到抱怨到一定程度集中爆發,產生惡劣影響;第二種是表現自己的情緒,直接抱怨甚至吵架,當下就產生惡劣影響。

換位思考,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裡聽到“作業做完了嗎?”“怎麼還不去寫作業!”的真實心情和“討厭父母”就是“討厭學習”的後果。

請父母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而你老公會關心地說:“老婆怎麼了?累了就不要做飯了,我們出去吃飯吧!”你會覺得老公真好,內心的疲憊很快會消失:“別出去吃了,我馬上給你做。”當人被理解被關愛的時候,是最願意付出努力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請父母千萬不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一定要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當家長真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要求,當孩子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孩子不是生活在“缺愛”當中,就是生活在“溺愛”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