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11月7日,立冬。畢節大方縣油沙村的氣溫不到10度,但村旁的魔芋加工廠依然是一幅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我在這每天上班8小時,工錢100多塊,還管吃飯!”50歲的汪安品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如今成為魔芋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每個月能拿到3800元的工資。在大方縣十里八鄉,越來越多像汪安品這樣的脫貧群眾,在恆大的精準幫扶下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新生活。而作為產業扶貧的具體舉措之一,恆大援建的這家魔芋精粉加工廠生產出的魔芋也是供不應求,遠銷東南亞、美國、日本、泰國等地。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恆大結對幫扶大方縣就要滿三年了。三年前,恆大集團無償投入30億元資金,計劃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幫扶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到2018年年底全部穩定脫貧。兩年多來,恆大以平均每天脫貧167人的進度,幫扶大方實現12.73萬人初步脫貧。現在,距大方縣脫貧出列只有不到60天,社會各界也十分關注:恆大能否如期兌現幫扶承諾?大方縣能否如期脫貧摘帽?

據瞭解,恆大大方扶貧公司日前召開動員大會,500名恆大扶貧隊員士氣如虹,齊聲喊出“決戰六十天,我們重任在肩;三年磨一劍,我們使命必達”。2018年的最後60天,他們全部進村入戶,與大方縣幹部群眾一道發起全面精準脫貧的總攻。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倒計時60天 大方縣脫貧攻堅戰發起總攻

在過去1000多天,在畢節市大方縣,恆大扶貧隊員們翻山越嶺、走村入戶,人人用“鐵腳板”丈量著大方每一寸土地,磨破鞋、夜難歸,工作“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成了常態。

1000多天艱苦奮戰,換來恆大集團幫扶大方縣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已覆蓋大方縣全部18萬貧困人口,並取得階段性成果:總建築面積約400萬㎡的103項重點工程去年6月底已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遷安置區、學校、醫院等80個重點工程70萬㎡,產業扶貧項目330萬㎡。

在產業扶貧方面,恆大結合當地實際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已建成蔬菜、肉牛、中藥材、經果林產業化基地482個,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戶入股分紅、務工增收;易地搬遷扶貧方面,恆大援建50個新農村和縣城安置區奢香古鎮,並已全部搬遷入住,共安置5000戶、2萬人;教育扶貧方面,恆大通過建學校、強師資、設基金,全方位補足當地教育資源缺口,已建成26所學校並全部投入使用;吸納就業扶貧方面,已助力大方培訓29302人,已吸納就業20851人,就業人員年人均工資4.2萬元,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方面,恆大援建的1所慈善醫院、1所養老院、1所兒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黔西縣已脫貧摘帽 2108人助力畢節“決戰2020”

緣起大方,助力烏蒙。從2017年5月3日開始,恆大將幫扶範圍從大方縣擴展到畢節全市7縣3區,再無償投入80億元,共計110億元扶貧資金,從全集團系統選拔了321名優秀的扶貧幹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學歷的扶貧隊員,與大方原有287人的扶貧團隊組成2108人的扶貧隊伍,派駐到縣、鄉、村,與當地幹部群眾並肩作戰,牢牢抓住產業扶貧、移民搬遷扶貧和就業扶貧的“牛鼻子”,到2020年幫扶畢節1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截至目前,恆大已捐贈到位60億元扶貧資金,其中定向捐贈給大方縣的30億資金全部到位;已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30.67萬人初步脫貧,其中已助力黔西縣於2018年9月成功脫貧摘帽。到2020年底,還要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72.46萬人穩定脫貧。

黔西縣已脫貧摘帽,大方縣正決戰決勝,畢節市亦全力衝刺!前不久,畢節作為當前中國減貧事業取得新成就的典型案例,迎來了非洲6個國家、33位新聞文化界專家和知名評論員。他們考察恆大集團幫扶畢節的多個援建項目後,由衷為這家中國企業點贊,表示恆大為扶貧所做的工作非常了不起。他們也將記錄下所見所聞,向非洲及全世界傳遞減貧與發展事業的“恆大智慧”和“恆大方案”。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感恩黨和國家 幫扶畢節脫貧攻堅是恆大人“一輩子的榮耀”

恆大投身公益慈善,出錢出人出力參與扶貧,源於其掌門人許家印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作為新近被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評出的“改革開放40年百位傑出民營企業家”,許家印曾在多個場合回顧自身的貧困經歷以及成長曆程,對黨、國家、社會給予的幫助充滿感恩。在2017年的恆大幫扶畢節扶貧幹部出征壯行大會上,許家印表示:能夠讓畢節100多萬貧困群眾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是每一位恆大人一生當中的光榮,一輩子的榮耀!

今年9月,許家印因為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貢獻,連續八屆榮獲中華慈善獎。在授獎大會上,他表示:“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據統計,世界500強排名第230位的恆大集團,如今總資產已高達1.77萬億,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各類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對於這些數字,許家印曾做出內涵豐富的“解讀”:“我一直認為,企業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經營、管理和發展,多解決就業、多繳稅、多創造社會財富;另一方面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脫貧攻堅。”

奮戰1000天 恆大三年扶貧大方開始衝刺


近年來,恆大和許家印對社會的奉獻,得到了廣泛認可,不僅“全國脫貧攻堅獎”“全國勞動模範”“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等多項國家榮譽加身,還成為現金捐贈額累計最高、榮獲中華慈善獎次數最多的愛心人士,並多年獲評《福布斯》中國首善。

日前,在“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發佈會上,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樊友山表示,許家印等傑出民營企業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他們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社會形象,社會影響廣泛、示範作用突出。

這個評價,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