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箕子的告誡——董元奔《中國文化亮點999》之002

【引言】董元奔《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譜》以七絕形式吟詠西周至民國文化名人2600人,《中國文化亮點999》則是以其中更重要名人為題材撰寫的隨筆集,共999篇。

董元奔‖箕子的告誡——董元奔《中國文化亮點999》之002

詠箕子

奉國宗周維一統,堪稱儒學始源人。

非賢廢禮前朝事,寄語新王莫步塵。

——董元奔《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譜》0002

董元奔‖箕子的告誡——董元奔《中國文化亮點999》之002


箕子,姓子名胥餘,商紂王叔,與微子、比干並稱“殷末三傑”。箕子官至太師,因封於箕(今朝鮮北部)而稱箕子。周滅商之後,箕子以朝鮮奉周,於周初覲見周武王,周武王親自到箕子所下榻的館舎向他請教治理天下的方略,箕子把自己所寫的《洪範》一文獻給周武王。箕子跟周朝和周武王的這種關係還存在著傳聞性,《洪範》是不是箕子所寫,近幾十年來也有爭論,但是《洪範》這篇文章確實是存在的。《洪範》是研究商周時期政治哲學的重要文獻,後來被周朝人編入《尚書·周書》。《尚書》是孔子修訂的,但在孔子之前早就存在了。

“洪範”是“洪範九疇”的簡稱,箕子託名天帝賜給大禹治理天下的“洪範九疇”,轉獻給周武王,他並結合殷商滅亡的教訓,告誡周武王治理天下需要把握九大原則。

我用今天的思想來理解,這九大原則就是:

第一,五行,即水、火、木、金、土。依據五行相生的原理,尊重自然規律、人的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順應天時、節令、墒態、國情和民意來理政。

第二,五事,即貌、言、視、聽、思。理政者要勇於深入第一線,善於通過觀言察色掌握信息,要堅持事事三思而後行。

第三,八政,即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就是說,天子要抓大放小,抓住農業、商業、宗教、法律、監察、軍事等這些關乎國運民生的大事,而不要去過問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第四,五紀,即歲、月、日、星辰、歷數。這是要求天子不僅要有清晰的時間觀念,更要懂得曆法。這是對天子個人修養和對農業問題的再強調和深化。

第五,皇極,即維護天子最高權威的根本大法,這是“九疇”中的核心內容。箕子建議周武王既要制定和遂行條目詳盡的王法,對那些膽敢違法的人予以毫不留情的處罰;同時又要帶著人情味執法,比如適當獎勵守法的人,降低對已經知錯了的那些違法者的處罰力度,選擇忠於天子的人做官,增加官員的俸祿以實現以富養廉,等等。

第六,三德,即正直、剛克、柔克。只有天子自己正直,才能做到以剛克柔和以柔克剛,這其實是對五行原則在謀術方面的引申。

第七,稽疑,即解決疑難問題的辦法。遇到國政難題,天子不要僅僅通過占卜的方式來決斷,還要在此基礎上徵求卿士、庶民的意見,只有大家的看法一致,解決問題的辦法才算是好辦法。

第八,庶徵,即雨、暘、燠、寒、風;休徵,即肅、乂、晰、謀、聖;咎徵,即狂、僭、急、蒙。庶徵談的是把握天氣對農業的影響,休徵就是要求天子通過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來改善天時,咎徵是說天子一旦犯錯誤招致天帝的懲罰,要勇於認錯,積極改錯。

第九,五福,即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六極,即兇、疾、憂、貧、惡、弱。從正反兩種結局揭示了天子行善政帶來的千家包括天子自身的美滿和不行善政帶來的可怕後果。

《洪範》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秩序的經驗總結,分類明確,項目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具有實用性。據說周武王如獲至寶。當然,近代學者通過考證,推翻了古人認為這篇文章是箕子所寫的結論,認為文中的五行觀念和王道思想更多的具有戰國時期的特點。但即便如此,《洪範》還是具有早於戰國時期的思想特徵,甚至具有西周時期的思想特徵。我只舉三個例子。

《洪範》雖然多次談到祭祀、宗教和占卜的重要性,但是文章要求君主綜合考慮巫師、卿士、庶民的意見來制定政策,這顯示出作者對鬼神有點懷疑。戰國時期,像能夠寫出《洪範》這樣高水平典籍的學者基本上是不相信神的,身居春秋時期的孔子談到鬼神時提倡“敬而遠之”。《洪範》對鬼神的懷疑性弱於孔子,顯示文章早於孔子。

《洪範》提到五行,但是隻說了五行相生的道理,卻沒有說五行相剋的道理,這種認識是低於戰國時期的,顯示出五行觀念在《洪範》寫作時代還沒有成熟。

《洪範》對天子品德修養的多次和多方面的強調,顯示出天子的德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這正是西周以“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取代殷商“敬天治民”的政治思想的反應。


董元奔‖箕子的告誡——董元奔《中國文化亮點999》之002

董元奔‖箕子的告誡——董元奔《中國文化亮點999》之002

【作者簡介】董元奔,1971年生,江蘇宿遷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知名輔導工作者,曾參與過《江蘇教育年鑑》部分文稿撰寫,但學業主攻古典文學及泛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