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楼市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为什么不是调控?

很多人说,燕郊如今的“夭折”是被逼的,那么问题来了,时下燕郊楼市的最大危机是什么?调控吗?实际上不全是,因为从中长期来说,不管是供求关系还是政策基本面利好,房价必涨,调控根本不可能改变这个大势,但确实改变了少数人的情况,从而导致了燕郊楼市时下的基本面:结构性成交价下跌,但整体基本面跌而不慌。


燕郊楼市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为什么不是调控?



那么燕郊楼市的最大危机是什么呢?

先从产品角度来说,燕郊房屋基本都是刚需化产品,难以满足改善性需求

因为燕郊的城市发展缺少规划,导致燕郊目前密密麻麻的房屋,且缺少绿色。因此燕郊的房屋都是刚需化产品,其产品卖点便是“与北京的通勤价值短”

然而伴随燕郊居住需求的升级,未来的燕郊楼市供应端,无法提供改善性需求产品,必然导致大量的改善性需求不得不出逃。

目前的燕郊楼市,已出现了之前居住在燕郊,然而伴随自身居住消费能力的提高,需要提升改善需求时,却不得不离开燕郊的情况,因为燕郊没有改善性产品。这也是影响燕郊楼市进一步升级的软肋。

另外,市场供需既能决定长期走势,也能影响短期走势,尤其在环京,短期走势的关键就在于炒房客因素,过去环京房价的畸涨其实都是被炒房客炒上去的,否则,哪来得的这么疯狂。炒房客寻找猎物,肯定是更衷情于新盘供应稍多的地段或地域。这个层面,燕郊未来没有增量供应,将非常吃亏。以后如果燕郊的上涨,反弹的概率大,形成新的上涨趋势难,也就是说,下轮反弹可能不再会创新高。


燕郊楼市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为什么不是调控?



另一方面,伴随近京区域格局的改变,燕郊在环京楼市领头羊的角色存在被替代的危机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一体化纲要落地以来,大量的一体化政策跟随而至,一些大的政策正在重塑环京楼市的原有格局。

时下燕郊凭借与北京通勤能力最强的特点,仍扮演着环京楼市大哥的角色,然而这个大哥角色,现已受到了严重挑战,挑战者有人说是大厂潮白区域,有人说是固安。

首先,产品层面,大厂潮白相对更优秀的整体规划、更绿色的环境,可以满足环京的改善性需求,而这恰恰是燕郊楼市在产品层面的软肋。

其次,伴随年底北京政府的东迁,大厂潮白区域正成为环京与新北京的北京政府办公地最近之地。

这么多人搬迁,生活居住就是一个大问题,有消息说,城市副中心前期将投入9000套公租房保证工作人员的居住问题。9000套房安排40万人的居住,显然是不够的。而且依据北京市公租房配置标准,最大房子也只有60平米上下,每套房子需要交2500左右的房租,在这种条件对比下,一河之隔的燕郊及大厂的地域优势就明显暴露出来。

除了大厂,还有经常被大家热议的固安,近日《固安县2018-2035产业发展规划》编辑采购项目开始招标,由此,不难得出,固安的产业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经过16年创新发展,在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之外,河北固安产业新城,正在成为国内PPP模式中最具实践意义和示范效应的典型样本。

不管有没有替代燕郊的“环京一哥”,总之燕郊今天的处境,是多维度下压制的结果,炒房的后遗症对一座城市来说是惨痛的,在楼市的今天,记住房住不炒的方针,理智对待楼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