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

今日推送之《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录自《京华感旧录》,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华感旧录》一书为李先生的随笔集,书中回忆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

杂闻轶事,我们将此书中与梨园有关的内容分期连载推送。

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

 京剧大师梅兰芳博士逝世后,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首都剧场举行规模宏大的追悼会。是日,前往吊唁的中外人士及名流,有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梅氏生前友好赠送悼词、挽联者极多,笔者书赠的一副挽联为:

堪悲世上谢梅、程,而今空余荒山有泪巢无凤;
且喜人间有言、赵;此后莫愁菊部乏嗣继有人。

 这副挽联虽是悼念梅氏,也是兼有怀念先梅氏而故去的程砚秋君的意思。而尾联所提言;赵二位,即指梅派传人言慧珠与程派传人赵荣琛。

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

梅兰芳先生追悼会

 梅、程二位大师尽管遍地桃李,而两家堪称真正出类拔萃的得意高足,当首推言、赵二人。

 前岁,中国戏曲学院的赵荣琛教授赴美讲学传艺,载誉前归,至今海内外传为美谈。可是,言慧珠却在十年浩劫之初,于上海华山路香消玉殒了。

 言慧珠出身梨园世家,是京剧“言派”须生创始人言菊朋的女公子。她自幼受家庭及环境熏陶,对皮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向许多技艺精湛的前辈艺人习艺求教;从朱桂芳、九阵风(阎岚秋)、诸茹香、王幼卿、芙蓉草(赵桐珊)、赵绮霞等老师身上汲取了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各行当表演艺术的丰富营养,在唱、做、念、打(舞)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

言慧珠30年代之便装照

 由于她崇拜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梅派琴师徐兰沅曾为她细说梅派唱腔,一九三〇年曾随梅兰芳访美演出的著名武旦朱桂芳又专门指导她练习梅派戏特有的舞蹈身段(如:剑舞、绸舞、朱竿玉戚舞、霓裳羽衣舞等)。一九四三年,言慧珠在上海马思南路梅宅拜门之后,于缀玉轩中,又得到梅氏的亲自传授。因此,她戏路宽,功底深,不仅精通众所周知的梅派代表剧目,并能演梅派代麦剧目,而且能演早期梅派的青衣唱工戏《祭江》、《祭塔》,还能演花旦戏《拾玉镯》、《得意缘》、《红鸾禧》,刀马旦戏《樊江关》、《虹霓关》、《穆柯寨》、《能仁寺·悦来店》,以及武旦戏《扈家庄》、《战金山》、《演火棍》,《金山寺·断桥》等。

 言慧珠能文能武,混乱不挡。梅派独创的古装戏《西施》、《洛神》、《天女散花》、《太真外传》等,她也都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言慧珠与京剧“梅派”艺术

言慧珠之《西施》

 三十年前笔者在北京时,曾在西城智义伯大院逊清甲辰科状元刘润琴(春霖)寓邸得识言女士之庐山真面。当时,众宾烦请,盛情难却,得聆其即席清唱《别姬》一段,至今余音绕梁,使人难以忘怀。

(《京华感旧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