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分析:加密货币可能会降低中央银行的价值


IMF分析:加密货币可能会降低中央银行的价值

许多经济因素导致各国央行需求的重新审视。这些因素包括加密货币产业的蓬勃发展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MCM副主任何东作了分析,解释了加密货币如何能够减少对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

互联网会使银行遭淘汰吗?这个问题是20年前互联网接管世界时各国央行行长和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

加密货币的兴起可能会再次引起这样的关注。由于这些虚拟资产有朝一日可能成为一种替代支付方式,加密货币有可能减少对法定货币甚至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

就目前而言,可以肯定地说,虚拟货币不会威胁法定货币,因为它们风险太大,波动性太大。人们并不像信任传统货币那样信任加密货币,这是因为所有的加密欺诈、黑客攻击、安全漏洞以及其他的非法加密活动都在发生。

加密货币的价值与不稳定性

在使用货币时,价值和稳定性是两个重要因素。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表示,比特币的价格从未稳定过,因为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估值和使用它的人的百分比。在报告中,何东先生解释道:

“加密资产的价值完全建立在其他人也会重视和使用它们的期望之上。由于估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没有很好定位的信念,价格波动一直很大。”

然而,一旦不稳定问题得到解决,数字硬币可能会被用于日常交易。

兑换方式

加密货币有几个优势,可以减少对中央银行货币的需求。

在谈到货币转账时,何东认为,数字货币的可分割性、速度和匿名性是一个优点。与银行不同的是,数字货币通过公共分类账从一个人发送到另一个人,因此不需要第三方的干预。分类账担保和快速交易。它验证所有交易并使进程更快。

何东表示,“这种优势在费用昂贵、繁琐且不透明的跨境支付中尤为明显。”

最后,加密货币可以被分成小部分,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微支付。

抗通货膨胀

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个,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这个有限的数字使硬币抵抗通货膨胀。不过,何东解释称,数字硬币缺乏一定的强制性监管,包括“防范结构性通缩风险,灵活应对货币需求暂时冲击的能力,从而使商业周期顺畅,以及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能力。”

一旦所有比特币都在使用中,人们可能会试图存储比特币,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比特币更有价值。因此,支出将减少,导致市场生产力低下。

支付系统的转变

随着分类账技术和数字资产的兴起,支付系统可能会“从基于账户的支付系统转向基于价值或代币的支付系统”。

何东解释说,“以账户为基础的系统”需要第三方并记录转账交易,就像银行一样。然而,“基于价值或代币”的系统需要转账“支付对象”,如纸币或商品。一旦付款的价值得到核实,就可以完成交易。

比特币被认为是“商品货币”,而中央银行的货币被认为是“信用货币”。

可以说,支付系统的转变描述了金融的未来,中央银行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保持对数字资产的竞争力,除非它们的目标是降低货币的需求。

短期利率与货币政策

该报告称,经济的货币政策主要由央行控制,包括“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设定短期准备金利率(或与央行保持的结存余额)。”

然而,数字资产的增加将使中央银行无力控制这些利率,从而无法实施其货币政策。

如果少数人使用法定货币交易,可以想象中央银行的货币不会成为大多数金融活动的账户单位。因此,据报告称,“如果这些帐户单位是由加密资产提供的然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