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处暑(8月23日,后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便说从处暑开始,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凉爽的秋意将逐渐渗入到清朗的月夜和习习的凉风中去。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进入处暑,意味着即将迎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伴有秋雨降临,故而人们常用“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述处暑时节气候的直观变化。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一候,鹰乃祭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处暑过后,秋气肃杀,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而后先陈列起来祭天,再食之,就像农人耕种丰收后祭祀天地自然之神一样,敬畏神灵,感恩报本。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二候,天地始肃。随着深秋的临近,天地万物开始凋零。《吕氏春秋》有言:“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告诫人们在秋天应该做到收敛而不骄淫。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三候,禾乃登。禾,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之后,秋收开始,田野山间便进入收获的季节。

处暑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祭祖。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中元节”。因为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回家中探望子孙,同时七月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要向祖先进行报告,故而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祖仪式。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出游迎秋。处暑之后,天朗气清,风高云淡,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此时成群结伴游于户外,有助于开阔心胸,一扫疲态。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后是渔业收货的时节。每年处暑,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食俗

处暑前后,秋意渐浓,因而人们要以食养生,抵御气候的变化。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鸭子。民间历来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鸭肉“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为防处暑时节秋燥伤人,人们会选择性寒味甘的鸭肉进行食用,以达到滋阴润燥、养胃生津的作用。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煎茶药。凉茶具清热、去火、消食等作用,每逢处暑,家家户户会煎制凉茶饮用,意谓入秋要吃点“苦”,此习俗自唐代以来便已盛行。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酸梅汤。谚语有云:“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处暑时节,南方地区仍然会有“秋老虎”,此时喝一碗酸梅汤具有消暑提神、生津止渴的作用。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龙眼配稀饭。在老福州的生活习俗里,处暑的时候是要吃龙眼配稀饭的。龙眼性温味甘,有滋补养气等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处暑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时节天气逐渐干燥,人体难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适,因此要提早做好养生预防工作。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润燥。处暑,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因而在饮食方面建议少辛增酸,多吃粥、银耳、秋梨等润燥食物。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解乏。处暑过后,要遵循“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此时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

处暑:出游迎秋、食用鸭肉,这天居然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习俗

秋冻。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过早的增添过多的衣服,这样才能为日后适应与抗御冬天的严寒打下基础。

处暑,暑气消弭,正值新秋时分。如羽的卷云下,有微凉的清风拂过,那便是秋意来临的讯号。

-END-


想要了解更多美学、养生、美食等资讯?微信公众号搜索【城觅健康生活】即可解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