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變招 當"鳳尾"還是"雞頭"

“英國一個實驗,把天鵝放在家鵝裡面養,天鵝竟然不會飛了。但把家鵝放在天鵝裡面養,它即使飛不高也能飛起來。和傑出的人為伍才能成為傑出的人……”在招生諮詢會上,名校校長們拉生源的“演說”攪熱了家長們的內心。與此針鋒相對的是其他高中特色班祭出的“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理論。到底選什麼學校?要不要去摸高?這些話題依舊在繼續,但又因為新政有了新解讀。

■開欄語

中考指標生名額不再像往年一樣提前確定;“直升生”將改為高中學校自主招生,學生自主報考……中考變革之年,目前已臨近自主招生網上報名和報志願,一方面,高中名校搶生源“大戰”逐步升級,校長們各處做宣傳招攬好生源;另一方面,家長們或四處趕場招生諮詢會,或在家長群裡議論得熱火朝天,以圖給孩子選一條最適合的出路。今起,晚報推出《面對中考變革如何正確抉擇》系列報道,針對家長和考生面臨中考變革出現的各種兩難抉擇,請資深專家、老師和校長一起來“支招”。

案例

孩子考了兩個B要去摸高

今年自主招生學校增至11所:青島1中、青島2中、青島6中、青島9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17中、青島19中、青島39中、青島58中各招收2個班,青島2中分校、青島3中各招收1個班。 “11所學校裡除了6中和3中,自招標準線都定在了兩個B,估計會有大批學生去參加2中、58中的考試,畢竟家長都覺得,孩子夠資格線了,為什麼不去摸高試試,即使摸不上,還可以再參加考試嘛。 ”在晚報家長群裡觀察了很久的初三學生家長秦楠說,她的女兒考58中屬於摸高,原本目標是定在9中,但女兒想去拼一把,家長也只有全力支持。 “到了這個時候我也不能打擊孩子,但她如果去考9中肯定把握更大,我建議以後讓學生們分出層次再參加自招考試,現在夠資格線的有3900多人,2中、58中每校2個班,也就100人名額,要是大家都去擠會浪費精力。 ”

然而不是所有家長都像秦楠一樣擔心,在家長群裡,不少人因為這個難得的機會非常興奮。 “孩子在級部40多名,以前指標生名額拿不到,不可能去考2中,現在自招考試條件放寬,就有機會去試試了。 ”初三學生馬子祺的爸爸告訴記者,因為自主招生考試和中考考試的科目不同,是選3門,2中選考的恰好是孩子的強項。他希望孩子有機會衝進2中,“做鳳尾也好,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也可以選考強勢學科,這個鳳尾有可能變鳳頭。 ”

正方

錄取機會多了當“鳳尾”也好

2016年起,“直升生”將被取消,改為高中學校自主招生,學生自主報考。自主招生筆試與面試相結合,淡化筆試,筆試科目最多不超過3個學科,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自主招生中的使用。也就是說,只要夠高中的報考條件,大家都可以去報名自己喜歡的學校。

學生行動 二中物理競賽報名鼓了

上週末,“二中杯”物理競賽吸引了島城600多名對物理感興趣的初三學生參賽。選擇題中,有一道5分的題還是從晚報上節選的:從海綿城市的報道里找尋建設海綿城市的物理方法。物理競賽負責老師王林說,這道題目不難,但有的學生從來沒聽過海綿城市的說法,可能一看題會有點懵。“多關注本地新聞的就沒問題了。其實真正自招考試題目會比這個簡單。 ”今年,2中的自主招生有了筆試環節,筆試怎麼考?考什麼?為了提前摸摸底,許多人報名了今年的“二中杯”物理競賽。王林說,考試成績雖然和最後自招的成績沒有關係,但不少學生把它當成了“熱身考”。

校長觀點 選考可能會出黑馬

記者看到,2中自招考試科目是數學、物理,58中是數學、英語和物理,1中、19中也選擇了這3門,9中是數學、物理和化學,17中自主招生,筆試為語文,物理,數學三科。“這些天來諮詢的家長很多,問得最多的就是我孩子在什麼學校,級部排名多少,參加1中自招考試有沒有把握?我真的不好回答,我們的自招只考查3門,級部排名沒法做參考。”青島1中副校長王先軍說,自主招生更重視選拔性,所以雖然知識點不會超過中考考查範圍,但難易度上應該更難,出題的靈活度也更高。

58中副校長吳峰對“雞頭”“鳳尾”的理論並不贊成:“每一種理論都不可能適合一群人,孩子每個個體都不同,要找適合自己的。有的家長會在乎學校的大環境。比方說孩子自律能力差一些,但放在大環境裡,全班都在學,他也會受影響好好學習。 ”在58中的兩次校園開放日裡,每次都有600到700名家長湧入校園。 “家長問的主要是自主招生的政策,第一年變化,有的人還吃不準政策,但絕大多數來參觀的對自己孩子都有清楚的定位,58中的自招筆試也進行了十多年,難易度和題型比較穩定。 ”吳峰說。

反方

根據自身條件當“雞頭”穩妥

今年起,“指標生”也不再由初中學校推薦,而是根據考生第一志願和學業水平考試總分確定指標生人選。“這也就是說只有第一志願有指標。以往有的學生想先去衝擊一下2中、58中,考不上還有第二志願,但今年形勢不一樣。比方說我孩子成績一般,以往指標生在中考之前確定,我們可以拿到1中的指標名額,再去試試58中,不行再回過頭來用指標,但今年如果報2中或58中,已經摸高了,一旦不能取得58中的指標生名額,等第二志願回1中,更沒名額了。摸不上高就等於失去了之後的競爭指標生機會。 ”考生家長柴愛峰告訴記者,報考還在後面,現在全家人主攻自主招生報名,“後面的事來不及想,先把週四自主招生報上再說吧,我的建議是穩紮穩打,考1中自招,通過了就沒心事,孩子想試試58中,還在做工作。 ”

家長做法 比對孩子特長找特色學校

孫曉賓的孩子今年上初三,他的目標明確:孩子語文特別好,查看了各個高中的自招考試科目,他選定了17中。“孩子的考試排名考17中沒有問題,可以沖沖58中,不過自招裡面語文我們是強項。現在優質高中的理工特色比較濃,我們家是女孩,喜歡語文、英語、地理這些傳統的文科項目,所以我想讓她去17中。我去參觀過,17中不是美術班的學生也可以參加美術社團,老師和美術班的一樣,到時候孩子想走藝考的路也方便轉型。 ”他認為,做“雞頭”可以享受學校的優質資源,壓力小一些,對女生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校長觀點 今後指標只限第一志願

19中副校長程鴻生介紹,選學校,學生和家長要對自己初中階段的基礎和學力有基本定位。 “不一定選分數最高的,要選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現在看來無論是擴大優質高中自主招生的政策,還是鼓勵各校特色辦學,都要求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點,從學校選考的科目上能看出,高中學校自招的選擇和高考錄取改革的科目總體是相關聯的。 ”程鴻生說,今年,指標生只限在第一志願,建議學生找到合適的學校,穩妥地把專業學好,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在高考中一樣能考名校。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