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學 轉學 尖子班:我怎麼才能適應新環境
新學期,新環境,給學生們重塑自我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但如果對新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則會被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困擾,不但影響學習成績,還會產生連帶問題,甚或扭曲了求學之路。
心航路教育心理機構科研部統計顯示,有過新環境適應不良經歷的,佔全部諮詢量的54%。他們呈現的心理問題分別為:因學習成績落後而輟學佔37.2%,人際關係緊張造成社交困難佔41.8%,自信心受挫、生活態度消極佔13.5%。心理障礙或疾患佔2.2%。統計還顯示,中途轉學所面臨的適應性挑戰,遠遠高於初始年級。
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進尖子班,卻忽略了在強手如雲的環境裡孩子將要承受的心靈煎熬。屢戰屢敗,會讓孩子由學習引發的自卑,泛化到方方面面,進而產生自我否定。
在我做心理輔導的學生中,尖子班的人數比普通班的多很多。一方面,這說明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關注,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們承受著超出同齡人的心理壓力。
當“雞頭”還是“鳳尾”?不僅需要學習能力,更需要強大的內心
中考後的暑假,劉一楊一直處於忐忑之中。他中考成績爆表了,不但進入了夢寐以求的重點校,而且還被分到了尖子班,和全市最優秀的學生坐在一個教室裡,想想都有點不安。他覺得,自己更適合做“雞頭”而不是“鳳尾”。
在初中一所普通中學,他一直是年級前三名,所有老師都喜歡他,甚至縱容他。初三時,他無意把教室的暖氣閥門弄開,水柱噴起,班主任氣憤地追查,當得知是劉一楊時,就大事化小地說:“全班同學都注意啦,千萬不要碰到暖氣閥門……”他享受著各種優待、特權,心情特別放鬆。但進了重點校尖子班,他還能擁有同樣的位置嗎?
他失眠了近一個月,終於鼓足勇氣跟媽媽說,能不能跟學校申請進入普通班?媽媽斷然否定了他的想法:“重點班的師資力量好,同學的學習勁頭足,就算你在這個班倒數第一,媽媽也不會批評你,你不用緊張。”
開學之後,劉一楊的擔心變成了現實。他原本就是文科好,不太擅長理科,上理科課時,班裡一些同學和老師積極互動。他還沒弄懂老師的題目,人家已經把答案說出來了。每節課,他都上得暈乎乎的。
他越著急,越無法集中注意力,作業和考試成都成問題。期中考試,他不僅是班裡倒數第一,而且在年級也是中等偏下,比入學名次下降了很多。媽媽開始坐不住了,整天講不要自暴自棄,知恥而後勇——說好的不關心成績呢?
劉一楊說:好像累得散架了,每天早上需要用10分鐘將自己重新組裝,總是想著如果不去學校,不用上學了該多好……
“雞頭”和“鳳尾”是動態的平衡,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雞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鳳尾”。
所謂“雞頭”,是指以自己的現有水平在團隊里名列前茅,使學生處於自我肯定、自我滿足的情緒狀態,在學習上自信、敢於創新,個性外化彰顯。弊端是學業上的高位會使其進取心慢慢鈍化,成績在大範圍的同齡人中不佔優勢。
何為“鳳尾”?跨越自己水平所屬的群體,選擇比自己高出一個或幾個層次的團隊。好處是在競爭氛圍中強化個人的學習動機,逐漸縮短與優秀生之間的距離。如果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勇於競爭,會激發人的潛能。弊端是由於綜合實力難以滿足環境對個體的要求,很難體會成功感,損傷自信心,有的學生因此出現心理困擾。
根據劉一楊的實際情況,我和孩子、他父母制定了心理輔導計劃,全面地提升他的學習方法,爭取儘快融入新班級。
劉一楊善於人際交往,儘管成績不夠理想,但他在班裡有不少好朋友;另外,劉一楊媽媽接受心理輔導的動機很強,她不斷改善與孩子的互動,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同時,劉一楊的班主任因為多年帶尖子班,瞭解這類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配合諮詢計劃。最終我們一起幫助劉一楊完成了心理適應。
按照學校規定,累計缺勤8周,學生就要辦理休學手續。休學期間如果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復學就會很難,有的學生甚至就此輟學。
在日常諮詢中,無論由於人際矛盾、學業困難還是心理疾患造成了巨大困擾,我都會鼓勵孩子儘量堅持上學,每個週末固定接受心理諮詢,獲得支持。這樣做,儘管學生和心理諮詢師都很辛苦,但能避免因為缺勤造成或放大了現實的損失。
休學後復學 一種難以名狀的生存狀態
郭微微原本應該上高三,她卻只能進入高二的教室,因為她休學了半年。
開學後堅持了一週,她又開始打退堂鼓,在班裡太難受了,作為插班生,總有被“圍觀”的感覺。可不去學校又能去哪裡?父母終日唉聲嘆氣,相互抱怨,數落對方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失誤……
高一的她,在班裡太普通了,學習成績一般,說不上有什麼特長,跟同學好像也聊不到一塊兒去。她決定用暑假培養一個愛好,高二時也在班裡閃耀一下。
她加入了一個遊戲戰隊,終於收穫了被關注的感覺,和遊戲中的網友有聊不完的話。她晝夜黑白顛倒地打遊戲,認識了tony,他說他在美國留學,輔修心理學。她覺得tony就是神奇的所在,能夠洞察她內心的一切。
此後,她整天魂不守舍,把暑假作業置於腦後。開學後,她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不時看手機,等待tony出現。當期中考試再次失利,父母堅決沒收了她的手機,她以不上學和父母抗爭,雙方對峙到寒假,學校讓郭微微辦了休學手續。郭微微覺得休學也挺好,tony曾說放假回國帶她去旅遊。但遺憾的是,tony對她冷淡下來,無論如何挽回,他都沒有再回應她。
在我日常諮詢中,有的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成績落後、人際矛盾,覺得無力改善,就想躲在家裡逃避困難,殊不知,休學會逐步放大現實損失,復學後面臨的壓力遠遠大於當初。
休學後迴歸學校面臨的困難,包括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如作息時間不易調整,精神渙散,早上起床成為難題,缺乏體育運動,無法整天坐在教室裡學習……隱性困難則更多,每一位復學的學生都存在程度不一的“身份焦慮”。如何向大家解釋休學原因,如何適應插班生的身份,如何面對比同學年長成績卻不如人的狀態,等等。
這些困難具有普遍性,當學生適應不良,很可能復學不久就又不肯去學校。反覆休學不僅會造成輟學的現實,而且會形成退縮型人格,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扭曲了人生軌跡。
郭微微除了以上困難,更主要的是承受了“被分手”的痛苦。為此,我的諮詢計劃是:先幫助她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整理情緒,以便能夠靜下心來坐在教室裡;其次為她作了職業生涯規劃,選擇比較能夠駕馭的學科,放棄一些弱勢學科,幫助她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第三,幫助她改善人際交往的理念,用善意解讀同學們的言行,產生對集體的歸屬感。
與此同時,郭微微的父母情緒一直處於糾結和痛苦之中。她父親第一次看到女兒和網友在微信上互發不雅視頻,滿嘴汙言穢語,他甚至有“打死這個傷風敗俗的女兒”的衝動。他們不明白,自己一直嚴格要求女兒,女兒為何會如此“放蕩”?通過輔導,他們反思自己的教育,瞭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開始注重和女兒建立關係,使她有勇氣戰勝此時此刻的困難。
送孩子到大城市上學,表面上是享受一些高考政策,降低高考壓力,但這種想法太過樂觀了。這種選擇給孩子和家長造成的困難超出了想象。
目前看來,異地求學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家長和學生應在上學之前,充分了解將會面對的困難,並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為更快地適應新環境奠定基礎。
異地求學 孩子和父母共同經受考驗
上學年,劉舒朗的父母費盡周折,終於給孩子辦好了×市的戶口,未來享受和×市考生一樣的高考待遇。劉舒朗終於不當借讀生了,然而,他內心卻覺得,到新學校上學的第一天就是個糟糕的開始。
×市對於全家來講只是一個概念,落戶時只是選擇了價錢低的房子,到辦理初三入學手續時才知道是一個收底校。在這裡學習,能考上市重點高中嗎?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大學,那為什麼要傾其所有做高考移民呢?
劉舒朗永遠不會忘記,第一天爸爸送他上學時對他說:“你在這樣的學校如果不能考第一,我就算白扔了錢,以後我不會在你身上投資了。”劉舒朗哭了很久,原來的學校裡有他的哥們兒、喜歡的女生,他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但父母沒有考慮他的感受,把他弄到×市,還要求他要有所回報。
這個學校,只有每班前5名能夠考上市重點學校,老師們對他們重點保護,其他同學就自生自滅。在劉舒朗的眼中,男生特別“社會”,女生比吃喝穿戴,這在他原來的學校是不存在的。課堂秩序比較混亂,老師控制不了,有時候他根本聽不清老師在說什麼。最讓他抓狂的是宿舍,室友回到宿舍就連線打遊戲,攪得人無法入睡。他變得狂躁不安,一天,他把鬧得最兇的舍友手機摔了,惹出一場風波,以至於學校要給他停宿。
轉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一是無法認同新環境的文化,出現強烈的對抗,在人際交往中疏離孤立;二是難以接受新的學習環境的挑戰;孩子還有可能獨自一人在新城市生活,父母不在身邊,使得他很難從家庭中獲得有效的支持,造成情緒失控。
而家長更多看到高考移民的好處,對困難預估不足,一旦孩子出現問題無法適應,父母只能放棄工作前來陪讀,對全家的生活和情緒擾動都很大。
針對劉舒朗的情況,我建議家長要做到:既然是父母希望孩子到×市,就不要說“孩子要好好學習,才對得起我們的苦心”之類的話,不要給孩子平添壓力;陪伴孩子,因為孩子處於緊張焦慮中,已經和同學之間有矛盾,的確不適合在這個城市獨自生活了;既然已經到了“收底校”,接受現實,繼續努力。
新環境對劉舒朗產生很大影響。我建議劉舒朗在人際交往中遵循原則——我接納你,但不一定認同你,更不會追隨你。每個學生表現出的狀態都是跟他的成長環境相關的,同學間可以彼此接納,但不一定認同或追隨。我們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即可,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價值觀去選擇生活方式。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本質從生物學來說是一種適應。它既可以是過程,也可以是一種狀態,人是在不斷變化中與環境達成平衡的。在適應的過程中有積極的適應,也有消極的適應。積極的適應是為了“征服”;而消極的適應則是“同化”。盤點自己在前一個學段的得與失,明確自己的“人設”,列出行為清單,將新環境作為優化自己形象的難得機會吧!
閱讀更多 血欲遊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