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金庸先生驾鹤西去已有一段时间了,网上褒贬不一,当然,“有华人处皆读金庸”,毕竟“金粉”还是大多数。“黑金”的人也有,但其中有分量的人太少:像李敖这样自以为“五百年来白话文天下第一”的人,水平也不过如此,他骂金庸的话都不值一驳,他从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嗅到了臭鸡蛋味,区区在下可不会像他一样泼妇骂街,骂人不带脏字才是高境界——既然李敖的鼻子比狗还灵,他的味觉是不是也类犬呢?他看见一堆堆冒着热气的东东,不但上去嗅了,还伸出舌头舔了,还连声说“好香,味道好极了!”

李敖全世界的人都敢骂,唯独对一个人吮痈舔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说也罢;王朔当然也算“黑金”阵营中的一位干将,他杜撰出七卷本的《天龙八部》,说不值一看……“黑金”阵营里有代表性的人物水平不过如此,其他虾兵蟹将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一言以蔽之,“不读金庸者,阅读能力差也”。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培养阅读兴趣首先是从讲故事开始的,金庸武侠小说正是融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经典著作,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金庸的人会喜欢《水浒》、《红楼梦》、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莎士比亚……

不看中国古典名著、外国名著的人,很难想象他们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孟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李敖、王朔嘲笑金庸、琼瑶他们的读者,反映了他们的酸葡萄心理——凭什么你们有那么多读者?得给他们添添堵,“酸风凛冽”、“醋海翻波”,嫉妒心让他们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挑战不可能”。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论文学功底,琼瑶、三毛、余光中随便一个都抛李敖、王朔不止几条街。至于金庸,就要打个比喻了,如果金庸是孙悟空,李敖、王朔就是孙悟空的屁,孙悟空随便一个筋斗就甩你们十万八千里。所以李敖就只能写写“金庸、三毛似伪善”什么的,王朔就只能写写怎样骗无知少女上床什么的了,从李敖、王朔的作品中,读者还能够读出什么美感来?光金庸作品中人物的名字,要李敖、王朔他们取,只怕哭都哭不出来!

前面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篇幅写“黑金”的代表人物李敖、王朔,是因为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也加入了这个“黑金”大合唱。

是个朋友转发给我的,没有作者名,没有题目,我摘录其中几段:“金庸的第二次婚姻,是和才女朱玫缔结的,在长达二十年的婚姻里,两个人可谓共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最后的结语是“中国男性文人之恶劣自私集大成,金庸之一生,卓然典范者也。”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我不知道这个人凭什么理直气壮的充当别人的道德判官。他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就那么高尚、无懈可击了?

卢梭在《忏悔录》中说过,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如果上面那位先生在指责金庸“恶劣自私集大成”时,敢不敢说“我比这个人好”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金庸先生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他是公众人物,有人批评他也无可厚非。就上面那个人对金庸的批评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否认朱玫是个才女,对金庸的事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婚姻好不好不是从别人眼睛里看出来的,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不合脚的鞋就算再华丽、再名贵穿了也不舒服。

至于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我不是当事人,不敢妄加猜测;别人的猜测,也不一定那么有说服力。我只能根据我对社会现象和身边的大多数家庭现象做一个不成熟的猜测。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天地化生万物,重赖坤成;男儿志在四方,尤需内助。”女人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我觉得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稍微“爱情”还是太奢侈了——即使刚开始也可能爱得死去活来,但经过“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后,大多数都消磨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了。加上男人与女人的思维方式太不相同了:男人不会对外人说老婆不好;女人却见了外人多半要数落老公的不是。男人不会卡女人的零用钱;女人却多半要克扣男人的零用钱(还美其名为“男人有钱就变坏”)。

《红楼梦》中林黛玉有一句名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像她这样一个“娇怯怯的林妹妹”,偏生对她最爱的“宝二爷”要使小性子,佯嗔薄怒,如临大敌——这可能是女人要降服男人的重要手段。

我估计,中国的女人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的有“男人控”的欲望吧。女人既然想“男人控”,男人当然也想反“男人控”,这样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就会爆发矛盾,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什么爱情可言。故此,我基本上可以断言,国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是凑合型:你只要看跳广场舞的大妈往往没有带自家的老伴;在外面聚一堆看象棋的老头,到吃饭的时间也不回去,可见家庭的温情也够淡薄了。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人们一般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我见到不少老年夫妻在一个家庭形同陌路,互不理睬,但是,为了儿女,这个家庭还是必须维持下去。有些大妈可能年轻时对老公颐指气使惯了,对老公打小牌输了一点钱也大声呵斥,使得老公在很多人面前下不了台,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现象难道少了么?

朱玫是个才女,应该也是个女强人。她在家庭或者社会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是不是也会对金庸发无名孽火呢,这种火如果发成了习惯,金庸就算脾气好(我没有见过金庸,但看他的照片,就觉得他是一个脾气性格、涵养极好的人。从他对李敖、王朔的无理挑衅所采取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会不会也有不舒服的时候呢?

女人不能因为自己对家庭、男人付出有多大就要求男人一定要对自己百依百顺,甚至无理取闹也要男人顺从,这样,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舒婷有一首诗《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舒婷

祈求回答,她一言不发

需要沉默时她却笑呀闹呀

叫人头眩目花

她破坏平衡

她轻视概念

她象任性的小林妖

以怪诞的舞步绕着他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他梦寐以求的,她拒不给予

他从不向望的,她偏要求接纳

被柔情吸引又躲避表示

还未得到就已害怕失去

自己是一个旋涡

还制造无数的漩涡

谁也不明白她的魔法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招之不来,挥之不去

似近非近,欲罢难罢

有时象冰山,有时象火海

时时象一支无字的歌

聆听时不知是真是假

回味里莫辨是甜是辣

她的,他的

她是他的小阴谋家。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最好的说明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也唯有她能够将女人的那种刁蛮、任性、无理取闹表达得这样诗意。但是,生活毕竟不是诗,哪个男人能够长期忍受女人的无理取闹呢?你要的,她偏不给于,你不要的,她偏要求你接纳;有时像冰山,有时像火海;自己是一个漩涡,还制造无数的漩涡……

也不知舒婷所爱的那个“他”,是不是在她的熏陶下百炼成钢了,“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我相信中国大多数的男人可能还是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上文的作者还指责金庸对亦舒、林燕妮小气、苛刻。我觉得那个人可能有点吹毛求疵了。这正说明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亦舒和林燕妮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走向成才,当事人自己都没有说,要你在这里挑拨离间。金庸先生到底小不小气、对朋友到底苛不苛刻,他对公益事业捐了多少善款,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去百度查一查就清楚了。金庸、朱玫都已作古,当事人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旁人当他们的道德判官,是不是有点轻率?

金庸为什么抛弃朱玫?

不管“黑金”的人如何诋毁金庸先生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几十年后,不知还有几人记得李敖、王朔?但是,只要人类的文明还存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会继续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