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出现后,211院校还有优势吗?

浮生若梦ing


新出来的双一流大学名单,一共42所。原来的39所985大学,全部入选。新增三所,云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新疆大学,多少包含着一定政策性照顾的意思。而入选一流学科的大学,绝大多数也就是原来的211大学。



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不是要否定985工程和211工程,而是其延续。

这并不奇怪。

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都是剑指世界一流大学,旨在提升我国大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按照官方的说法,双一流建设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冲锋号。

既然是冲锋,那就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搞高校间的“扶贫”,而是应该集中力量去支持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勇士。从这个意义上说,双一流建设本质上是奖“优”,而不是“扶贫”。自然,原先就具有领先优势的985、211大学更容易在双一流建设中脱颖而出。



当然,和985工程和211工程相比,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动态调整机制。也就是说,如果建设的不好的话,将会被踢出双一流名单。比如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名单,就分了A类和B类。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被降为B类。如果不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话,可能下次就进入不了双一流名单了。

因此,双一流名单出来以后,985和211大学的优势依然存在,毕竟所有的985大学也都入选了双一流大学名单;而绝大多数入选一流学科的大学,也即原来的211大学。新瓶装旧酒,还是原来的味道。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双一流大学共有42所,也就是以前的39所985大学加上3所211大学,这三所211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95所,其中大多数都是211大学,但其中也有一些非211大学,比如像河南大学等。

从数量上,入选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总共有137所,而211大学共有112所。从数量看,211大学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而且,双一流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国家规划中,对于其建设周期一般说是5年。新事物有个特点就是接受范围并不如旧事物广。211大学已经实施好多年,在公众心里已经形成了很深的影响,而且一般人们谈起的时候都会说211,可见211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在中国大学中,要说最优秀的,肯定是985大学,这个没有争议,也没有谁能否定或撼动它的地位。在不同的时期,985大学的影响力始终没有太大变化,在公众接受力上也表现很佳。

双一流说白了就是对高校的重新调整,重新评估。毕竟985和211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高校的实力也没有测验的时间长了。难免有一些学校顶着985或211的幌子,但实力却并没有增强。

而且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有很多非985、211大学的实力蒸蒸日上,有目共睹,越来越有影响力。而这些大学也亟待得到国家的认可。

双一流是对高校的一次调整。我们看待有一些985大学被降级,也有一些211大学没有入选双一流。这就给这些高校敲响了警钟。

211大学只是一个名号,现在双一流大学也好,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好,都是规划到了具体学科,其实力更能清晰显现。


可以说双一流对211有冲击,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比较小的,在很长范围内,211的优势仍不会减弱。

再者,毕竟211大学已经实施好多年了,其社会影响、公众认可和以前的各种红利,都形成了它独特的优势。而且211大学仍然有更多的一级学科、国家级学科,其优势不会减弱。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民间更认可211,毕竟很多年了,在人们心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识。


优学优考策略



恕我直言,双一流可能对211有所冲击,但10年内211院校优势依然明显,双一流带来的改革红利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理由如下:

1、社会接纳度

211/985院校在社会上已经存在较长时间,而社会,民众,学生接纳一个新事物同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具体可以参考重点大学的变迁!


2、双一流,211侧重不同

双一流指的是一流学科,一流院校,有些学校入选了一流学科,却不是一流院校,便会想方设法重点宣传曾经的211重点大学名头!而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便会进入原211院校!

3、同根同源

211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会进入双一流的重点建设,至于是一流学科还是一流高校就要看高校的本事了!所以说,211院校在一定时间内,依旧会有优势!


核地雷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何为“双一流”?与“985”“211”有何区别?

简单的说,“双一流”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水平, 使更多中国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对此,《实施办法》中,是这样描述的: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看到这,有没有备受鼓舞?若干年后,不出国门就可以就读全球名校……目前的高三学子,若干年后在这些全球知名高校教书育人也不错呢。

“双一流”是不是变相的“985”“211”?

上个世纪末,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之下,我国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经费投入,科研支撑,政策支持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和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迅速缩小。一部分大学和学科经过近20年的积累和沉淀,已经步入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行列。在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上,进入榜单前200名的高校中,中国占据39个席位。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中国56所高校上榜。其中中国内地33所。

但是,也应该看到“985”、“211”所造成的教育资源极其不均衡的现实,使得“985”“211”之外的高校,尤其是那些有实力却无“实名”的高校,面临发展瓶颈,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也因此被拖累。在这样的背景下,“双一流”应运而生。

相比,“985”“211”的终身制,“双一流”推行的是“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这使得更多高校看到希望,在争创双一流的路上更有奔头。

什么样的高校才有资格入选“双一流”?

《实施办法》中如此描述: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具有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换言之,目前大部分的985,211都是有一定的申请资格和实力的。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这样评价“双一流”:“双一流获益的还是精英大学"。过去的几十年里,源源不断的中央地方财政给养,使得985、211高校个个实力不凡,而今,申请双一流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以及来自地方政府雄厚的资金投入,便犹如“如虎添翼”一般,申请“双一流”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还有一部分在某些学科领域表现不俗的非211高校,也是很有机会入选双一流的,比如在财经领域实力抢眼的东北财经大学,比如在外语外贸领域实力高调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比如在建筑领域熠熠生辉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等。

也应该看到,双一流建设,在促使高校彰显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与实力的同时,也督促部分综合实力没那么强势的985院校,弥补学科弱势,争创一流大学。比如部分位列985的理工类院校。

综上所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部分的211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尤其是在目前,各省都在加大投入,争取本省能多有几个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之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211更具有优势。(作者:圣达信梁挺福)


高考专家梁挺福


985,211大学短期很难被双一流大学所取代。

第一,双一流大学评定的标准企业在招聘时很难把握,不如985,211简单可行;

第二,双一流大学中在一流大学中有些大学纯粹是搞得地区平衡,办学档次和教育水平与原985大学相差太大;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也是问题不少,特别是某些大学虽说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但是又找不到该大学哪门学科突出,但又要照顾该大学,结果出了个“自定”学科,这种奇葩只会在中国出现。因此企业也不好操作。

建议,国家既然取消了985,211,也没有必要再搞个双一流大学了,让各个大学在同一跑道上赛跑。在高考中也不要人为把大学分一本、二本、三本,都是本科大学为何要分三六九等呢?


秀美凫山


这么说吧。211毕竟已经实施多年了,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变化多大?所以这么多年各大学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现在“双一流”建设正是对原来“985、211”的新一轮测评,若是发展好的高校自然不用担心被“双一流”淘汰出局,只会上升到新的发展平台。若是发展一般的高校,被双一流淘汰了更是对广大学生的负责,也是社会的福音,100多所211难免有一些混子学校,实力一般,被一些其它非211高校超越,也省的它们整天高举“211”的大旗花枝招展,不思进取。

所以,冲击肯定是有的,把好的211冲到了更高平台发展,同时也把差的211刷下去了,总归是好的。


WillianLee


原211高校共112所,其中有39所是985院校,985院校(极个别学校除外)是我国真正的名牌好学校,在各个时期(以前、现在、将来),都有很大优势。211院校当中,真正比较好的、水平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也就是全国排名前七十几名的学校,后面的就,呵呵了。


我爱我家5620


从目前的格局来看,985高校大部分都进入了一流高校建设,其他211高校全都至少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所以,我国的名校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双一流建设改变了部分学科的发展格局,简单说,一些非211高校的优势学科可能会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而211高校的非优势学科可能面临被冷落的未来。

所以,我个人认为,双一流建设促进学校发展这个初衷是好的,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出特色,要有所取舍;但由于高考的指挥棒导向性太强,双一流建设对未入选高校和学科冲击就非常大。双一流建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肯定是深远的,只是结果是好是坏真的很难断定。


高校人才真经


1995年,美国《科学》周刊首次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这是美国《科学》周刊第一次发表关于“亚洲的科学.中国”特刊。它是依据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提供的中国科学家和大学著名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高端学术论文在国际科学期刊被引用的次数,而评出的13所最杰出大学。

\n

1、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n

2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

\n

3、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

\n

4、南京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被杨振宁称赞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也是“985

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保持“原汁原味”办学优势与特色,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n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n

6、山东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皇家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n

7、南开大学。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为中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1946年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被誉为“学府北辰”。

\n

8、武汉大学。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批准后地方创办的自强学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6

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更名武汉大学沿用至今,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n

9、浙江大学。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是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学校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

\n

10、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n

11、中山大学。12、上海交通大学。13、吉林大学。


mao6211


貌似42所一流大学就是原来39是所985+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新疆发展报告一不小心泄露天机),211大多会进一流学科,但是优势依然持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吃了好多年红利了,但是相关弱势学科就危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