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何改名西安?朱元璋真的想迁都西安吗?

竹海飘雪


首先,朱元璋是真的想迁都西安,他对南京并不是特别满意的,固然南京是虎踞龙盘的形胜之地,但秦淮的金粉气息太浓,容易消磨人心,这也是自古定都南京的王朝都只能偏安一隅的原因,且基本上无百年国运。

作为起自布衣,驱逐鞑虏一手开创大明王朝的朱元璋,自然不想自己的王朝太过于“偏安”。所以朱元璋在称帝当年,也就是洪武元年八月,他下令以金陵为南京,汴梁为北京,因为汴梁地处天下之中,地理位置比偏居东南的南京要好的多。

但是朱元璋后来亲自到汴梁去考察,发现这个地方无险可守,乃是四战之地,所以在心里汴梁其实已经被pass了,但由于当时山陕甘等地的元军势力还没肃清,就暂时搁置了都城的问题。

等到洪武二年元朝势力基本上被赶出中原,朝堂上又开始提起都城的问题,朱元璋以凤阳“前江后淮,以险可持”为由,定自己的老家凤阳为中都,并营建宫室。

虽然凤阳“前江后淮”固然险峻,但也容易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连史书都记载,凤阳“十年九灾”,所以在经过近十年的反复权衡后,朱元璋决意以南京为京师。

但“定都南京者无百年国运”的魔咒一直萦绕在朱元璋心头,再加上当时明朝与北元主要在西北交锋,朝廷必须要常年在西北部署大量的军备,而南京地处东南,着实是不方便,至于派人专门总督西北,朱元璋又不放心。

这时,朱元璋开始把目光瞄向西安。胡广的老爹胡子祺也曾上书,曰:「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帝称善。最后胡老爹的建议是定都关中。

关中险固,有殽函、终南之阻,有泾、渭、灞、浐之雄,有百二河山之胜。重要的是定都关中比定都金陵能更好的控制西北。这正合了朱元璋的心意。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64岁了,不会再像40岁时那样兴冲冲地跑去关中看看。于是他派自己儿子朱标去看看未来的新家。自己还能再活几年?迁了也是朱标的家业。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抚陕西。谕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汝往以省观风俗,慰劳秦父老子弟。」很明显,“秦地号为险固,汝往以省观风俗”,此去的目的就是考察那里有没有建都的条件。

朱标去了,认真的执行了老爹交代的任务,“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一步大明王朝估计就会迁都关中了,然而意外发生了。

“明年四月丙子薨…….”朱标死了…….老年丧子对朱元璋是个极为沉重的打击。朱元璋再也没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了。

所以,综上所述,朱元璋是真心想迁都西安的,只不过是碰上了朱标去世这一不可预测的事件。


猴格大人


京兆府、奉元路改名西安。不是长安改西安。朱元璋确有迁都打算,不过太子朱标过世后,朱元璋没有精力去做这个打算了。北宋建国初,赵匡胤也有类似打算,不过赵光义赵普有个人因素,强烈反对,不了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