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中德關係如何?

大東北的小豆包


看看薩沙的長篇文章,摘錄我的作品《流血的河山,新抗戰系列》

老薩的歷史真相檔案之一百一十八--中國和納粹德國合作的結束(新抗戰系列之四十)

巴伐利亞虎德國意大利—-支持中日兩國停戰,如果不能停戰就捨棄中國

和英美相反的是,德國和他的小兄弟意大利的立場卻是讓中日儘量不要自相殘殺,最好兩國和平相處,同時發展壯大。

德國和中日的外交,也完全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並非德國對中國或者日本有什麼好感。

德國知道他在歐洲大陸最大的敵人是蘇維埃聯盟和英法荷比的所謂同盟國聯盟。

但德國認為他們的頭號敵人並不是英法荷比,因為用希特勒的話來說,這些西方民主國家已經墮落,遠遠不是他們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對手。

但對於紀律好,以軍事立國,又不在乎自身損失的蘇聯,德國人自知很難對付。

一戰德國為什麼失敗,就是因為格里芬計劃失敗,德國在東線和西線被英法和沙俄夾擊,在長期的消耗戰中土崩瓦解。

參加過一戰,並且被毒氣差點燻下眼睛的士官希特勒認為,如果德國想在二戰中獲勝,就必須正視一戰失敗的原因,盡一切可能避免兩線作戰。

如果兩線作戰不可避免,也必須儘量前線東西或者西線其中一方的敵人,以大大減輕德國的壓力。

一般認為西線的英法雖然實力較強,但畢竟西線的作戰空間比較窄,比如法國領土面積僅有50多萬平方公里,是適合閃電作戰的場所。

也就是說,西線的敵人是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擊敗的。

但東線則不同,蘇聯的領土面積遼闊,高達2200萬平方公里,佔全球面積的六分之一。其中蘇聯東西跨度長達1萬公里,這對於任何一個入侵者來說都是惡夢。就算沒有蘇聯軍隊的存在,德軍以步兵的行軍速度(團一級一般一天行軍40到60公里)需要250天到170天,也就是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這段時間也足以將資源匱乏的德軍拖個半死,更不要說蘇聯還有數百萬大軍隨時準備作戰了。

所以,希特勒認為,一旦二戰爆發,他就要全力現在西方擊潰英法的抵抗,而與此同時需要一個力量在東線牽制蘇聯人。同時一旦德國消滅西線的英法,轉兵進攻蘇聯,他也需要一個力量能夠從蘇聯的東部同時進攻,兩線夾擊蘇聯。

所以,德國需要在遠東,也就是東亞,部署一個可以牽制蘇聯的棋子。這顆棋子就是中國和日本其中之一!

日本陸軍一派從明治維新以來就叫囂北上佔領蘇聯的西伯利亞,外蒙古和遠東地區,還為此準備了半個多世紀之久。

日本關東軍的對手就是蘇聯,日本陸軍的軍事訓練全部是針對蘇聯,所有教材都以蘇聯作為假想敵。

可以這樣說,日軍起家的歷史,除了和中國作戰以外,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蘇聯。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控制了朝鮮,清除了中國對朝鮮的控制,當然,當時沙俄勢力也滲透入朝鮮,想在朝鮮得到一個不凍的港口。但甲午戰爭也被沙俄趕出了朝鮮,這樣沙皇極為憤怒。

隨後日俄開始搶佔中國東北的利益,最終爆發了規模空前日俄戰爭。

雙方出動近百萬大軍,其中光是俄軍就傷亡了20萬人,日軍也傷亡了25萬之眾。

日俄戰爭以後,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的南部,沙俄則控制中國東北的北部。

接著,日本通過九一八事變徹底佔領整個東北,將蘇聯力量全部趕出東北境內。

所以說,日本和蘇聯具有不可調節的矛盾,雙方發生戰爭只是時間問題。

而中國和蘇聯也就極大的矛盾。

中國被蘇聯佔領了外蒙古和外興安嶺共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個面積相當於中國現有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而且沙俄和蘇聯還將勢力滲透入東北和新疆,蘇聯還在中國扶持了中共勢力,可以說近代歷史上, 在抗戰以前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列強就是沙俄。

蔣介石一向認為,蘇聯是禍亂中國最大的源頭之一,蘇聯對中國的危害要比日本大。只要俄羅斯這個民族存在,就始終會對中華民族造成威脅,甚至直到今天也是這樣。

因為日本沒有通過持久戰佔領中國的能力,但蘇聯是有這個能力的。

如果不是蘇聯西線還有強大的敵人,比如德國,英法,恐怕蘇聯早就全面入侵中國了。

蔣介石自從412事變清黨分共,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還將所有蘇聯顧問武裝押解處境,從而完全和蘇聯翻臉。

此舉深得極端反共的德國總理希特勒的好感,認為中德在反共上可謂同一條戰線。

同時希特勒認為中國雖然國力較弱,但這樣一個大國畢竟也有幾百萬軍隊,對蘇聯還是有一定威脅的。

可以說,國民政府北伐之前對其幫助最大的是蘇聯人,但北伐期間國共決裂後直到抗戰全面爆發之前差不多10年時間內,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就是德國人。

德國人對中國,尤其是國軍的幫助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幫助國軍建立德式新軍。10年內,德國人幫助中國訓練出來10多萬最精銳的德械師,包括36,87,88師,中央陸軍教導總隊,綏靖總團等。德國顧問認為這10多萬人是德國所謂的輕裝步兵,戰鬥力較強。國軍需要以這些部隊為樣板,在幾年內將這些精銳部隊擴大到至少60個師80萬人。

這些部隊全部接受德式訓練,裝備清一色的德制或者仿德制的輕武器,還有少量德式重武器。這些都讓這些部隊具有不亞於日軍乙級師團的戰鬥力,戰鬥力也大增。

老薩看過一本老戰士的回憶錄中說,他們軍校生在訓練中經常被教官隨便發佈命令,比如突然讓你幹這個,突然讓你臥倒,突然讓你繞著操場跑步。這些新軍官必須立即接受這些命令,不得有任何的猶豫和反抗。

為什麼做這些開起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其實這是傳承德國陸軍的訓練方式,要在任何場合訓練下級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

二戰中德軍可謂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尤其士兵非常服從命令,非常難於將他們徹底擊潰。這主要就是德國方式訓練的成果。

有了這80萬人,國軍就可以有效和日軍正面對抗,雙方火力相差也不會那麼巨大了。

這80萬人也就是所謂的整編師和調整師,所謂整編師是完全裝備德式裝備,受德式訓練,也就是所謂的全部德械。

而調整師就是正待整編的師,他的編制已經和整編師幾乎相當,也是德制的結構編制。但武器裝備並不是全部德械,是用相對比較好的國產武器和一部分的制武器裝備起來部隊,他們的武器主要是的整編師裝備德械後淘汰下來的一部分武器,所以叫做調整師。

整編師戰鬥力最強,整理師由於武器比整編師要差,所以戰鬥力相對較弱。

另外還有所謂的整理師,新編師!整理師和新編師都不是德械師,而基本是傳統的國軍部隊,他們裝備的武器也都是五花八門的國產武器,所以戰鬥力有限,而且基本沒有受過什麼德式訓練。

為什麼搞德械化的同時還要搞國械師,這是因為德國顧問,尤其是德國國防軍之父馮.塞克特將軍告訴蔣介石。國軍部隊數量高達170多萬,按照中國的國力,沒有4,5年時間根本無法有效完成部隊第一期的德械化,而全部完成甚至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馮.塞克特將軍在一戰後巧妙的保存了德國國防軍的骨幹力量,後來幾乎一手重建了德國陸軍,他對這方面非常瞭解,他的建議也是中肯的。

但現實是:日本很有可能在2,3年內發動進攻,所以國軍也必須對現有部隊進行整編,再原有基礎上提高戰鬥力,以對付和日軍的大規模戰鬥。

於是截至1937年六月抗戰爆發前,國軍已完成35個調整師與24個整理師,另調整東北軍10個師、廣東軍10個師、川康軍26師及9個獨立旅,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軍政軍令系統的大改造工程。

在這些部隊中直屬中央的有30個師,是完全接受或部份接受過德制裝備與訓練,其餘的各師多少也以德制編裝為標準作過調整,這些部隊在抗戰初期就成為直接迎 戰日軍的主力;其中又以德制化最高的第87,88,36三個師,與唯一完全按德國步兵標準編裝的中央教導總隊最稱精銳,其他部隊只裝備了部分德式裝備,和這幾個全德械師具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這些部隊相比之前的國軍來說,已經是脫胎換骨。在淞滬會戰中,德械師都是戰功最為卓著的部隊,傷亡也最大,但戰鬥力最強,戰鬥意志也最可怕。

後來南京保衛戰中,死守到最後一刻的,也全部是德械師的87,88,36師,中央教導總隊,他們傷亡都在七到八成,但從無潰散的情況,大部分陣地都是激戰到最後一個人。比如中華門為的87師兩個旅,戰到兩個旅長全部殉國,仍然在自發的抵抗,一直打到南京城全部淪陷為止。

大部分德械師一直作戰豫湘桂會戰開始,貫穿了抗戰的整個前期和中期,又在抗戰初期發揮的威力最大。

但到了武漢會戰期間,由於戰鬥中的大量消耗,已經中德關係的惡化,德械師的消耗幾乎無法補充,也就逐步不存在了。

武漢會戰以後,真正的德械部隊剩下不到三成,到了1944年開始全面裝備美式裝備,德械師就幾乎消亡了。

德國人對中國抗戰初期的作戰,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可謂功不可沒。

----------------------精銳的德械部隊,德式鋼盔,德式步槍,德式手榴彈,德式火炮,德式坦克,德式飛機,德式魚雷艇甚至潛艇。德式兵器滲透入國軍各個領域!

第二德國對中國的幫助,就是大量的軍售

德國對中國軍售規模非常之大,直到抗戰中期全部停止對華軍售,先後大約有30個師的大部分德式裝備送到中國。

僅僅從1936年起,德國和中國簽訂了2.82億馬克的軍火銷售協議。

1934年大量的德制裝備開始運到中國,在一批價值一千五百萬銀元的軍火中,包含24門15公分野戰重炮(即德軍FH-18型),20門37公釐戰防炮 (即德軍Pak 35/36型),數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槍,數千支捷克造輕機槍((ZB-26),與瑞士奧利根(Orelinkon)公司的20公釐機關炮,此外西門子的通 訊器材、蔡司望遠鏡、德制輕戰車,架橋器材,防空探照燈等各種裝備,開始進入了中國的部隊服役。

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二千三百萬馬克軍火。

1937年德國又運交中國八千二百萬馬克軍火,其中有15公分要塞大炮(用於長江江防),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大批各式彈藥,鋼盔,以及魚雷240枚、 快艇若干通信器材,還有制鋼、煉焦、化工、兵工生產機具等設備。   

這些武器上到飛機坦克重炮,下到鋼盔,槍套,子彈,什麼都有。

這些武器裝備雖然相對於200萬國軍來說還是有極大的缺口,但也有效的提高了國軍的戰鬥力。德式軍火在抗戰初期幾乎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就是德國軍事顧問

從1928年派到中國的德軍少壯派骨幹馬克斯·鮑爾上校到後來比利時德軍司令 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上將,德國顧問團共有5屆。每一屆都是德軍中的佼佼者,甚至還有漢斯·馮·塞克特上將這類的德軍超級元老人物。

蔣介石對德國顧問非常信任,對他們的能力也非常欣賞。其中漢斯·馮·塞克特上將甚至被蔣介石定位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可以代表蔣介石直接向國民政府各部門負責人下達命令。

德國顧問們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信任。

他們從上將到少尉甚至中士,全部有著德國人特有的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他們參與了軍隊訓練,武器購買,工事陣地修建,作戰計劃制定,甚至制定國家戰略作戰計劃。幾乎國軍的各個方面都有德國顧問的巨大貢獻。從北伐到中原大戰,從剿共到同日軍的128淞滬事變,直到抗戰爆發以後每一個戰役,都有德國顧問的影子。

1935年10月時候,德國顧問團共有43名軍官和大量文職官員(主要是各種軍械師,技術員,軍需官,獸醫,甚至食堂管理軍士)。

為此,德國顧問們也付出很大代價,第一任德國顧問馬克斯·鮑爾上校在北伐期間來到中國,為蔣介石的蔣桂戰爭做出極大貢獻,並且讓德國顧問團徹底在中國站住腳。但馬克斯·鮑爾上校因為水土不服和過於勞累,1929年在上海不幸去世。

第四任顧問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也是在中國的了重病,被迫回國修養,但回國一年以後就不信去世。

德國對於中國的幫助,我們還是要肯定的,雖然他們可能是納粹,但至少曾經幫過我們。

如果沒有德國人幫助我們建立新式的陸軍,我們很可能完全不是日軍的對手,淞滬會戰也支持不了3個多月,說不定1個月就敗了。

要知道,當年八國聯軍不過3萬人(最後增加到5萬),其中大部分都是烏七八糟的殖民地軍隊,戰鬥力很差。比如英國出動的1萬多人裡面,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而法軍中3000多人也都是在越南的衛戍部隊,在法軍中屬於三流部隊。

而天津到北京一線的清軍和義和團士兵至少15萬人。但八國聯軍認為他們作戰並沒有遭遇激烈抵抗,最終輕鬆攻陷清王朝首都北京。

出於各個方面,德國從本質上希望中日兩國不要開戰,因為如果戰爭持久化,兩國都無力對蘇聯構成威脅,那麼中日兩國對德國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德國是中日戰爭開始以後,最積極的調停者,全力希望中日停戰。

當然,調停的前提是中日兩國還有停戰的可能。

如果中日長期戰爭是無法避免的,那麼德國就必須在中日之間選擇一個,那麼顯然希特勒自然會選擇日本。

這並不是說德國人對日本人有什麼好感,而是日本的國力,軍力都強過中國數倍,也完全又能力可以入侵蘇聯。

相比起來,中國國力軍力較弱,無力和蘇聯正面對抗,只能勉強自保,並沒有能力可以進攻蘇聯。

就算中國不顧一切拼死入侵蘇聯,恐怕也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反而會被蘇聯擊敗,中國只能起到輕微的牽制作用。

所以,一旦中日戰爭持久化,德國必然倒向日本。

----------------其實中德合作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876年清政府就像德國派出一批軍事留學生。而清末袁世凱的小站練兵的北洋軍和張之洞江南自強軍都是德國人做顧問,裝備大量德式武器,所有教程操典都是德國的。為什麼這樣,主要是中國人對德國武器裝備和軍事制度的優秀非常欽佩。在抗戰中,幾乎所有的國軍都對德式武器非常滿意,他們的質量非常可靠,性能優越,缺點是價格較高。甚至八路軍也很喜歡德式裝備!他們的一個縱隊在搶佔東北以後曾經得到蘇聯援助的4門德國火炮,是蘇聯在蘇德戰場繳獲的。這些使用年限超過10年的火炮,仍然保持著極為優秀的精度和極遠的射程。相反,國軍甚至解放軍對蘇制武器都比較不滿,認為蘇制武器雖然可靠性高,造價低,但性能較差,比德制武器低了一大截。一些國軍德式反坦克炮部隊在換裝蘇制火炮以後,竟然集體拒絕使用,理由是兩種虎跑性能差別太大。

小兄弟意大利

至於意大利,他的國力軍力無法和德國相比,和日本相比也頂多差不多而已。實際上意大利只不過是德國的跟班而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根本無足輕重。

意大利的立場基本和德國完全一致。

換句話說,就算意大利有心想大力援助中國,以他的國力軍力來說,也是不可能的。

當然,德國不希望和中國徹底決裂也有現實意義。

德國大量出售給中國武器裝備也並非無償援助,而是有償銷售。

當時德國正處於希特勒上臺以後的大肆擴軍備戰期,急需要大量戰略物資。

而當時中國又是世界上幾種稀有礦產的主要出口國,又可以不加限制的大量供應,由此德國得到了大量急需的礦產資源。

德國軍工企業急需的錳礦,鎢礦,銻礦等抗戰爆發前,絕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如果一旦失去中國的這個可靠的資源輸出國,德國就要被迫和同盟國旗下的國家打交道,購買這些戰略資源物資就會極為困難。

希特勒自然不願意失去中國這個重要的交易夥伴。

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以後,希特勒還是很著急的,他立即下令駐中國的德國大使陶德曼和駐日本的德國大使狄克遜進行調停。

可惜調停並沒有什麼結果,一來國民政府不願意接受亡國的條件向日本投降,二來日本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認為可以不通過外交手段擊垮國民政府,也沒有何談的意圖。

最終德國的調聽沒有成功,希特勒由此必須在中德之間做一個選擇。

蔣介石很清楚,如果他是希特勒,他也顯然會選擇日本,而拋棄和中國的合作。

所以在1937年末到1938年初,南京淪陷,陶德曼調停中日停戰又完全失敗,蔣介石就開始強烈擔心同德國的關係了。

當時蔣介石並不希望同德國立即斷交,因為德國對國軍各方面的幫助都很大。

國軍現有的30萬德械部隊和30萬部分德械部隊,由於戰爭的大量消耗,也需要大量德式軍火的補充。

但想要說服法西斯巨頭墨索尼裡和希特勒談何容易,這恐怕是全世界最難的事情。

希特勒的領悟能力和判斷能力極為驚人,幾乎算得上當時的世界第一。

很多受過幾十年專業訓練的德國高級軍官,需要花費幾個小時才能領悟的戰術戰略,希特勒往往20分鐘就能領會。

而且就算30,40年前看過的書籍和見過的人,希特勒也幾乎過目不忘,這樣他才當上了第三帝國的元首,有無數極有才能的德國精英甘心聽從他的指揮。

而墨索尼裡也相當了得,非常聰明,可謂意大利的第一任。

他對自己的智力也相當滿足,他死前曾經要求別人給他列一個墓碑,上面寫著:這裡埋葬著全世界最聰明的動物。

普通的中國外交官絕對不是這兩個人的對手,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看來只能找一個外交大師來完成。於是,蔣介石選擇了蔣百里。

蔣百里或者說蔣方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也是蔣介石的老鄉,浙江海寧人。

蔣百里本名蔣方震,字百里,從小極為聰明,先後在日本和德國深造,在日本他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成績非常優秀,以第一名畢業,還接受到日本大正天皇贈送的軍刀。

由於能力突出,蔣百里很快將日本軍事的精髓全部吸收消化,隨後他卻認為日本軍事的水平並不高。

蔣百里甚至說:中國從日本學了兩件東西最不可救藥,一個是教育(軍國主義教育),一個是陸軍。

隨後蔣百里找機會去德國深造,因為日本陸軍是學習德國的,德國水平比日本要高得多。在德國期間,蔣百里因為才華橫溢,還受到德軍最高統帥興登堡元帥的器重。

蔣百里不但軍事理論造詣很高,還精通德、日、英等國語言,是當時國軍內部很有名的一個人物。

蔣百里的名氣很大,是個著名的軍事理論大師,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國防論》,這也是中國八年抗戰取勝的藍圖之一。

有意思的是,蔣百里在《國防論》的第一頁寫到: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對日本是有辦法的!

雖然擅長軍事理論,但蔣百里本人居然沒有帶過兵,這點比起中國兵聖孫武要差一點。

蘇武一生至少打贏過一場勝仗,以3萬吳軍擊敗10萬楚軍。

他的一生,始終處於軍事教育長或者參謀長的職務,並沒有在一線指揮過戰鬥。

他曾經擔任過袁世凱手下保定陸軍學校的校長職務,也在蔣介石手下擔任過黃埔軍校代理校長,這都是中國軍事教育界最高職務了,可是他沒有帶過兵參加過任何戰役。

由於蔣百里極為聰明,通曉各國軍事,蔣介石不顧其曾經反對過他(蔣百里曾經聯手唐生智發動反蔣的叛亂),將其收歸麾下。

1933年蔣百里赴日考察,回國後明確表示中日戰爭已經不可免,提出國民政府備戰,並擬就多項國防計劃,這些計劃都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奉命以特使身份到歐洲考察軍事,並秘密遊說德、意支持中國。

此次蔣百里作為最合適的人選,被蔣介石派到德國和意大利,遊說這兩國元首。

其實當時蔣百里已經身有重病(1年後就因為重病去世),他心裡也很清楚,但作為一個軍人,自然也不惜一切代價報效祖國。

蔣介石賦予蔣百里使命有三:一、爭取歐洲各國道義上同情和物資上援助;二、使盡一切辦法破壞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合作和聯盟,至少要說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與日本搞得那麼火熱,不要支持日本侵略中國;三、不要干涉、妨礙中國政府的自主抗戰。

蔣百里是蘇秦張儀一樣的厲害人物,他首先去拜見意大利元首墨索尼裡。

當時墨索尼裡已經和德國,日本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建立一個鬆散的聯盟。

但墨索尼裡對日本是否參加聯盟並不太熱心。

---------------墨索尼裡是意大利歷史上唯一一個幾乎消滅了黑手黨的領袖,他還將西西里黑手黨歷史上組厲害的領袖唐.維託折磨致死。墨索里尼的能力是有的,可惜當時意大利部隊戰鬥力很差。其實意大利軍隊裝備並不弱,尤其海軍還頗為強大,之所以如此之弱,主要還是官兵戰鬥意志的原因。當時很多意大利士兵嘴裡流傳著一句話:我們沒有敵人!誰也不是傻瓜,平白無故去為別人送命!

相比德國的希特勒,墨索尼裡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因為他心裡清楚:現在的意大利不是他們的祖先羅馬帝國,他的國力遠不足以稱霸世界!

他認為意大利能夠稱霸南歐就已經很不錯了,想要像羅馬帝國一樣稱霸歐亞非基本是不可能的。

況且意大利西面就是法國,東面又是英國的盟友希臘,南面則是英國法國艦隊遊弋的地中海和馬耳他基地。強大的敵人都在身邊,哪有什麼心情管遠東的事情!

所以墨索尼裡對日本並不太感興趣,只是出於一貫的反蘇聯布爾什維克的立場,贊成和日本合作。

此時蔣百里分析墨索尼裡的心理,決定直接對意日關係進行離間,不需要做什麼迂迴。

蔣百里說:最近國際輿論紛紛傳言,說貴國參加德、日防共協定,我國人士對此深表憂慮。

墨索尼裡一聽蔣百里這麼說,臉上頓時露出傲慢的表情,大有我們怎麼行事還輪不到中國來管的意思。

蔣百里察言觀色,立即說道:元首閣下,其實你們是被日本矇蔽了。你們認為日本是反蘇國家,其實他們只是表面做出反蘇的樣子,實際上卻和蘇聯秘密合作。

墨索尼裡一聽,臉上表情頓時轉為狐疑。

蔣百里接著說:日本口頭上高喊反蘇反共,其實不過想借德、意反共的這個立場,讓日本自己從中漁利。實際上日本一直偷偷摸摸與蘇俄拉關係!關於這點,我想元首閣下也有相關的大量情報!在中國問題上,就充分說明日、蘇勾結企圖瓜分中國土地。蘇聯策劃外蒙分裂出中國,日本當時就表示理解。而日本佔領中國東北,蘇聯也不戰而退,還將北滿的地盤拱手讓給日本。這難道不是心照不宣,互相勾結嗎?而日本一直跟貴國宣稱要和蘇聯決戰,消滅蘇聯。但試問,他們的關東軍自創建開始,有沒有向蘇俄過開一槍、射過一彈嗎?

墨索尼裡不覺被蔣百里說動,沉默不語,靜聽蔣百里下面的話。

蔣百里知道墨索尼裡已經被打動,立即大膽的說:蘇俄對日本侵略中國早已達成默契,準備聯手瓜分中國,但是絕對不會交戰。所以貴國和德國試圖和日本合作對付蘇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貴國完全是被日本利用了。相反,中國是德、意兩國在遠東的忠實朋友,我國從沒有做過損壞貴國和德國利益的事情,而且貴國也需要大量的中國礦產等物資。現在日本既和蘇俄搞在一塊,就不可能是你們的朋友。現在日本人不顧貴國和德國的勸阻,和蘇聯暗中勾結,還一意孤行的進攻中國,佔領了我國北方和南方的大片領土,完全破壞了中國的獨立和統一。實際上,日本完全破壞了德、意兩國在遠東的利益,希望元首閣下仔細考慮。

墨索尼裡思考了一會,坦率的說:將軍,您說的很有道理,日本確實跟蘇聯有私下的內幕。我們的情報顯示,現在日本在東北僅僅有不到20萬的部隊,但蘇聯居然不乘機向東北進攻,顯然雙方早已達成默契。但我們意大利人主要的關注點是在歐洲,遠東方面我們不想去管,也沒有這個能力去管。關於意大利參加防共協定是個無所謂的問題!即使意大利簽署這個協定,也絕無傷害中國之意,因為意大利並沒有直接傷害中國的能力。這點,請將軍理解,也請告知貴國元首蔣介石將軍。我們會繼續履行和中國的現有軍事合同,我們許諾出售給中國的坦克和飛機會繼續送到中國。

墨索尼裡頓了一頓繼續說:但我們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如果您需要更多的支持的話,看來您需要去德國,跟希特勒閣下親自交涉。德國才是真正熱心同日本合作的國家。不過,我可以幫你引薦,讓您直接面見希特勒,希望您能夠說服他。

蔣百里覺得墨索尼裡確實在說真話,而且這次也算獲得了意大利的支持,隨即告辭走了。

意大利隨後果然履行了和中國軍售合同,著名的200師中的大量意制 CV-33超輕型坦克都是從意大利購買來的。

蔣百里隨後去德國拜見希特勒,沒想到希特勒已經知道中國在試圖和蘇聯達成互不侵犯條約,他極為不滿,不願意和蔣百里見面。

德國的有限軍事幫助

在蔣百里一再要求下,希特勒命令他的左膀右臂,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和蔣見面。

戈林貌似比墨索尼裡狡猾的多,在蔣百里拿出那套蘇聯日本秘密合作的說法以後,戈林根本不信。

戈林還開門見山的說:聽說貴國和蘇聯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請您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貴國是想轉為和蘇聯布爾什維克合作嗎?如果是這樣,我國絕對不能接受,我們會馬上中斷同中國的所有合作項目。

蔣百里吃了一驚,但他腦子轉的極快,幾乎沒有任何停頓就回答到:元帥閣下,我國確實跟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戈林聽到這句話,臉色頓時極為陰沉,張口就要說什麼。

但蔣百里不等他開口,就立即說道:我們和蘇聯簽訂這個條約的原因,我想元首閣下可以理解,我們就是為了繼續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沒有四處都沒有開發,國力不強,軍隊也比較落後。面對先進的日本軍隊的侵略,我們的作戰是非常困難的,迫切希望得到外國援助。但目前英美法不可能援助我們,貴國和意大利又和日本簽訂了合作協定。我國實在沒有辦法,只能通過互不侵犯條約做掩飾,實則就是為了從蘇聯得到軍火對付日本軍隊而已。這個互不侵犯條約裡面沒有任何政治性條款,我們也不會跟蘇聯有任何政治上的聯盟,完全是為了軍火而已。貴國當年為了抵抗匈奴人的入侵,也聯合為敵人的其他日耳曼民族,還不是因為同一個道理。

戈林政治經驗豐富,他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過他仍然說:您說的有道理,貴國和蘇聯的事情我們暫時不討論。可是日、蘇兩國有著很深的歷史仇恨,現在在亞洲有著不同的利害關係(指都欲稱霸亞洲),因此,日本防共絕不是假的,你說日蘇勾結合作是站不住腳的。

蔣百里腦子飛轉,知道如果繼續沿著這個話題說下去,是不可能說服格林的。他決定轉換策略,這個轉換的構思和實現僅僅在1秒鐘內完成。

他哈哈一笑,接著說:元帥閣下和貴國元首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政黨目的難道不是打倒大資產階級,扶持中產階級,消滅無產階級,以實現真正的國家社會主義,建立一個完美的國家嗎?所以貴國人民都支持國家社會主意,而共產主義在貴國不可能受到人民支持。但日本不同,日本是東方的工業國,其財富十有八九掌握在極少數的私人大財閥手裡,貧富差距極大,而軍民過著貧困的生活。以馬克思的社會主義革命條件而言,日本早已具備,國內是有共產主義生存的土壤的。

他燉了一頓又說:更何況20年代,馬克思的書在日本就非常暢銷,日本共產黨的活動也非常猖獗。日本政府在1924年,1928年,1935年三次宣佈徹底取消日本共產黨,但結果如何呢?日本共產黨仍然在民間擁有很大的勢力,所以才屢次被取締,屢次迅速復興。照此來說,日本這個工業發達、無產階級眾多的國家,不但有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潛在危機。並且20多年前就有這 麼多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說明日本共產黨的勢力相當強大,日本隨時有共產黨奪取政權的可能,你們德國發誓要摧毀馬克思主義,卻又與這樣的國家稱兄道弟,結 為盟友,不是很危險嗎?

戈林聽了這番話,大吃一驚。其實他清楚日本國內問題很嚴重,普通平民尤其是農民極為貧困,一個月往往也吃不上一頓肉,國內矛盾很激化。

蔣百里接著不停歇的說:就算不說共產主義,日本親蘇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實。現在的日本外相廣田就是個親蘇親共分子,他曾在日本內閣大言不慚地說,有我廣田在外相這個位子上,日、蘇絕不會發生戰爭。日本通過九一八入侵東北,當時蘇聯人居然放棄在東北北部的中東鐵路,完全退出東北。要知道,蘇聯為了中東鐵路先後和日本,中國打過兩仗,死傷幾十萬人,現在居然拱手讓給日本。您不感到吃驚嗎?日蘇兩國關於中東鐵路的懸案就是在他廣田一手操辦下,得以“友好”方式解決的。

戈林被打動,他此刻也轉為像墨索尼裡一樣的狐疑態度。

--------------希特勒和戈林曾經親如兄弟,好到穿一條褲子。但希特勒和戈林其實有著巨大的區別!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不喝酒,不吸菸,絲毫不在於物質上的享受,頭腦裡面充滿了民族主義的夢想。而戈林則很喜歡享受,喜歡各種奢侈品和藝術品,甚至有嗎啡毒癮。兩人比較相同的地方都是具有極強的民族主義思想,都曾經是一戰的英雄。下面是蔣百里,他一生帶過幾次兵,都很失敗。顯然,理論上的東西和充當說客才是他擅長的。

蔣接著說:日本在同德國簽訂防共協定的同時,廣田瞞著德、意兩國,私下與蘇俄結盟。廣田還悄悄地到蘇聯駐日大使館聲明,日本雖然簽訂了防共協定,但日本絕對不會對蘇聯有不友好的行動,蘇聯報紙曾公開報道過此事,日、蘇暗地勾結成為半公開的秘密。如果我沒有估計錯,日本絕對不可能進攻蘇聯,而不會管貴國和蘇聯激戰到什麼程度。那麼,請問元帥閣下,你們要日本這個盟友還有什麼意義呢?你們反而要給他提供各種物資和技術,說不定還會因為他和英法美的戰爭,被日本拖下水。用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這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

戈林聽到最後一句話,不覺站了起來,其實蔣百里說的就是德國最怕出現的事情。

因為目前德國無力和英美法蘇四個國家同時對抗,甚至只要美蘇聯手,擊敗德國就綽綽有餘。

但蘇聯領袖斯大林一般是絕對不會參加和英美法的聯盟的,所以德國暫時不用考慮蘇聯。

不過美國還是很有可能和英法結盟的,畢竟一戰時期已經有過合作的先例,現在又更有著有共同的利益。

美國國力比得過還要強大,一旦美國參戰,德國基本必敗無疑。

好在目前美國在歐洲也沒有地盤,而德國也無法越過大西洋攻擊美國,所以德美不會出現正面衝突的情況,那麼美德兩國開戰的時間就會大大的延後,甚至沒有一個重大的導火索就不可能發生戰爭。

但日本就不同,他們如果就是不協同德國去進攻蘇聯,反而去惹德國想盡力放在最後對付的美國。那麼日本不但幫不了德國任何的忙,反而會將得過拖入和美國的戰爭中,這是德國最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形成這樣的同盟戰線,德國就等於是被別國利用了!

戈林站起來,挪動肥胖的身軀走了幾步,然後慢慢的說:將軍,您說的很有道理。中國軍民的犧牲精神,全世界已看得很清楚了,也贏得了全世界的普遍同情。但您也知道,國際上的一切都是按照實力說話的。如果貴國的實力強於日本,我們自然會全力和貴國合作。但現在貴國和日本相差太大,就算我國願意長期支持貴國,恐怕貴國也支持不了多久就會失敗。到時候我國就得不償失,還得罪了另一個盟友日本,導致我國外交政策的毀滅性失敗。我國領導人希特勒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蔣百里趁機說:元帥閣下,日本的強大是當然的,但他們缺乏長期作戰的能力。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打上10年20年也是可以的。我國只要堅持自主抗戰的原則,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爭。不過我們也承認,我們目前的物質條件還比較落後,需要一定的外部援助,所以對貴國的經濟互助和軍事的科學指導,不能不寄以厚望。

戈林笑了一笑說:將軍,您的話非常有說服力,我國跟貴國的關係可以再研究,我會將您的意見全部轉告我國的領導人。但您可以放心,我國絕對不干涉中國政府的自主抗戰(不公然和中國作對的意思)。

蔣百里大喜過望,隨後向戈林告辭。

蔣百里強有力的遊說,加上中日戰爭確實陷入了僵局,日本短時間內無法獲勝,這些都被希特勒看在眼裡。

希特勒認為蔣百里的話有一定道理,目前國際形勢沒有變化太快,很難預測未來5年以後會怎麼樣。

希特勒認為,在日蘇有沒有徹底決裂的之前,不能完全撤銷同中國的合作,防止日本出現突然倒向蘇聯的情況發生。

同時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也一再勸告希特勒,如果隨意中斷和中國的合作,蘇聯就會迅速填補德國的真空。最終中國軍隊就會成為蘇聯軍隊,中國也會成為蘇聯麾下的一個國家,這對於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於是,希特勒做出決定,暫時不中止和中國的合作。

他下令中國的德國顧問團暫時留在中國,同時和中國簽訂的軍火合同仍然有效。

但希特勒宣佈德國不再接受中國的軍事留學生,同時不再和中國簽訂新的軍售合同,同時表面上發佈一個公告,宣佈不在對中國進行新的軍售。

德國在抗戰初期對中國是有很大幫助的

自1934年8月中德易貨合同實施後,中方向德方訂貨(包括軍火和軍工設備)總值在4億馬克以上;截至1937年10月,由德國運抵中國的軍火為5000 萬馬克,還有3億5000萬的合同沒有履行。

此次中日兩軍早已全面開戰,根據日本方面的要求,德國應該立即停止對中國的軍事合同。

但德國軍方根據希特勒的命令不予理會,在隨後的11月,應中方緊急訂貨,德方又從其國防軍裝備中抽調了5300萬馬克軍火啟運來華;12月,德方又啟運了兩批包括十幾架俯衝轟炸機共值 4400萬馬克的軍火來華。

如此看來,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初階段,至少有1.44億馬克(按當時匯率約合5816萬美元)的德國軍火物資運抵中國。這些物資如果用於新編部隊,估計僅能滿足不到10個師的裝備。

但當時國軍中很多部隊本身就裝備大量德式武器,所以這些物資並不是用於新編部隊,而是多用於補充,所以他支持了至少20到30個師的彈藥補充和武器戰損消耗。

這些裝 備縮小了中國軍隊與當時號稱世界一流的日本軍隊之間的差距,對加強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的作戰能力起到不小的作用。

除了履行舊的合同以外,新的合同也繼續暗中簽訂。

國民政府於1938年初派專人在香港與德方議定緊急採購武器,內容包括:步槍三十萬支(每支配彈一千發),手槍三萬支(每支配彈一千發),機槍兩萬挺(每支配彈一萬發,37毫米戰防炮五百門(每門配彈一千發),迫擊炮五百門(每門配彈二 千發)。同年3月,蔣介石電再令駐德專員在採購武器一批:迫擊炮三百門(每門配彈三千發),駁殼槍二萬支(每支配彈二千發),高射機關炮三百門(每門配彈五千 發),150毫米重炮彈六千發,各式炮彈一萬八千發步,機槍彈三千七百萬發,武漢會戰中急需的一大批水雷。

不久後,大部份訂購的德制軍火,經由德籍貨船陸續運到香港,隨即交付給國民政 府配發到部隊。

1938年3月有多達3000多萬馬克(1000多萬美元)軍火運到中國,7月中國訂購的6000發重炮炮彈,1萬8000發47毫米炮彈,5000支毛瑟步槍,3700萬發子彈運到中國。

這些武器裝備雖然不是很多,卻屬於雪中送炭,大大彌補了中國在淞滬會戰和太原會戰的國軍德械部隊的大量損耗,會正在進行的武漢會戰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

作為回報,1938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鎢礦9000噸,桐油7000噸,在當年的德國從中國的鎢礦砂進口量高達全部進口量的百分之九十九,桐油也是高達百分之九十九。

即使在1939年前8個月(歐戰爆發之前),鎢礦也進口了3700噸,佔德國進口的百分之五十之多。

不過希特勒為了避免徹底得罪盟友日本,也多多少做出了一些小手段掩人耳目。

他把這些軍火先賣給第三國軍火商,然後轉手賣給中國。

當時日本也很快得知德國繼續賣軍火給中國,他們立即向德國政府提出抗議。

希特勒卻讓外交部長回答:德國是一個自由貿易的國家,我國政府無權干涉本國軍火公司向非中國的公司銷售軍火。至於這家非中國的公司最終把軍火賣給誰,我國自然是無權干涉的。

日本人捱了一個悶棍,不覺啞口無言,不敢繼續追究了。

--------------------二戰結束後,德國人有一種說法,就是:二戰德國之所以失敗,就是被日本連累的。當時德國希望日本和他兩線夾擊蘇聯,這樣擊敗蘇聯就有八成的把握。但日本處於自身的原因,並沒有這麼做。這是因為日本有100多萬部隊在中國作戰,無法抽調大量兵力北上。同時日本人認為一旦進攻蘇聯,美國向日本宣戰只是時間問題。而只要美國和日本開戰,日本的戰略資源的來源就全部被切斷,就算佔領了蘇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短時間內也無法獲得這些資源(西伯利亞和遠東雖然有大量資源,但都在地下沒有開發),就長期來說還是要失敗。就算日本不戰敗,也絕對武力和將來獲勝的德國抗衡,等於為別人做了嫁衣,這點是日本人所不願意去做的。所以日本主動襲擊美國,而當時希特勒正在盡一切力量避免和美國作戰。日本空襲美國珍珠港以後,德國被迫向美國宣戰。此時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建立了聯盟,其中光是前三者的力量之和,就超過德意日聯盟的一倍有餘,德國戰敗也就是時間問題了。德國給了日本不少好東西,也包括大量軍事技術。下面是日本仿造德國容克Me262的噴氣式轟炸機橘花!

1938年德國仍然保持對華的大量軍售,甚至在1939年中日戰爭陷入全面的持久戰時,德國也沒有停止對華的軍售。

1939年中德的貿易額仍然高達1億1000萬馬克,德國在1939年全面中國進口的物資,仍然佔到全部進口物資的百分之十二。

在抗戰爆發的前16個月中,平均每月有6萬噸軍火經過香港運入中國,其中德國軍火佔60%之多。

在抗戰最初幾個月,中國對日作戰軍火超過八成來自德國,這大大彌補戰爭初期中國方面巨大的消耗。

在1938年,德國的軍售基本滿足了國軍還殘存的20多萬德械部隊的彈藥消耗,讓這些部隊仍然保持戰鬥力。

到了1939年德國軍售開始減少,但同時國軍德械部隊也因為一系列大會戰的消耗損失大半,所以德國的軍售還是能夠滿足現有德械部隊大部分彈藥需要的。

所以,在抗戰初期,德國對中國還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

可惜,這一切從1938年開始就逐步減弱,最終完全停止。

從抗戰爆發以後,德國顧問始終活躍在國軍高層。徐州會戰期間,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將軍甚至直接去第一線視察部隊。

1938年6月武漢會戰開始之前,德國顧問仍然在幫助蔣介石制定部分作戰計劃。

日本方面對此極為不滿,希特勒也受到日本的強烈抗議,被迫做出退讓。希特勒強迫德國顧問團回國,不然以叛國罪論處,還要將其在國內家屬全部逮捕法辦。

以法爾肯豪森將軍為首的30多名德國顧問被迫含淚回國,他們在臨行前都宣誓絕對不會向日本洩露中國的任何軍事秘密。

法爾肯豪森將軍後來擔任比利時軍事總督職務,而另外一些顧問則大多死於二戰。

中德大規模軍事持續到1939年底的諾門罕戰役爆發。當時日蘇兩國在外蒙古激烈交戰,雙方出動總兵力12萬人,坦克裝甲車總數近1000輛,飛機近1000架。此戰爆發以後,希特勒認為蘇聯和日本已經開戰,兩國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從而準備徹底甩掉中國。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締結為期十年的軍事經濟同盟,宣告軸心國陣容徹底形成。

但讓人吃驚的是,直到1940年到1941年中德雙方仍然有小規模軍售,德國人偷偷賣給中國政府最需要的一些軍事物資。

隨著二戰全面爆發,中德關係不可避免的出現惡化,即使蔣百里還在世,也無力扭轉了。

德國很快宣佈和中國斷交,並且在1941年承認了偽滿洲國。

中德關係真正完全惡化是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因為當時中華民國已經加入同盟國,向德國宣戰了。

所以說,相比英法美來說,德國在抗戰初期對中國的幫助較大,遠超過這幾個所謂民主國家。

德國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個有德國影子的國防軍,這些德式的武器,訓練和作戰思維都大大提高了國軍的戰鬥力。在抗戰最初也是最關鍵的兩年中,這些德式風格的部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們幾乎參加了所有大規模的戰役。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如果中日的全面戰爭遲3年爆發,國軍就可以完成80萬德械部隊的編組,那麼抗戰的歷史很可能就會被改寫,至少也不會傷亡如此慘重,丟失如此多的國土。

而德國在在抗戰前3年銷售給國軍大量的軍火,大大提高了國軍的戰鬥力,讓國軍少死了很多人,這一點也是我們需要感激的。

需要說明的是,蔣百里將軍在回國僅僅幾個月後就病逝廣西宜山。當時他擔任黃埔軍校代理校長,正在指揮軍校向後方撤退,不幸病死在途中。據說蔣百里病逝之前始終戀戀不忘抗戰的進程,說自己沒有能夠看到戰爭的經過,真是死不瞑目。當時條件艱苦,只得將蔣百里安葬在江蘇宜山當地。抗戰勝利以後1947年,蔣的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蔣的屍身一點沒有腐敗,古人說這是因為胸中悶著一口氣,死不瞑目,所以屍體不爛。蔣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道:百里,你是不是不瞑目啊。我告訴你,抗戰我們已經打贏了。

蔣的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回到了老家浙江。


薩沙


很好!從1927年到1937年間這算是歷史上的中德蜜月期。

說起來,中德合作有其歷史淵源的。

早在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就從德國購買了鐵甲艦和克虜伯大炮,毛瑟步槍等等,而到了袁世凱時代,袁世凱對北洋軍隊的訓練也是聘請德國教官訓練。

而到了蔣介石時代,由於其與TG決裂,使得其軍火供應方,TG的背後老大蘇俄停止了對蔣的軍火援助。

而縱觀列強,日本把賭注押在了張作霖張學良身上,英法的原有狗腿子孫傳芳,又被滅了,而他們自身因為一戰導致國力下降,無力應付遠東局勢,沒那精力培植利益代理人,而老美當時孤立主義還很盛行,養小弟這種在美國人看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也不會被那幫國會老爺們通過。

這時候,已經獲得江浙財團支持的老蔣是憂心忡忡,手裡有錢但是沒槍,這可不行,於是蔣找來找去,最後找了德國人合作,自此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中德合作。

開始的首先是從民間開始,老蔣請了個叫赫爾的德國軍官當軍師,結果這個日耳曼軍師在蔣桂戰爭中給了老蔣以很大幫助,之後老蔣就漸漸重視起了他,之後便對德國軍隊有好感,再加上德國由於限制軍備,大量的軍人被迫退役,一直處於失業狀態,於是在金錢的招募下,這些人又來到了神秘的東方,開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

在這些人中,貢獻最大的,要數法肯豪森,這位德國軍官為老蔣制訂了日後的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還有要建設一個成體系的軍事工業。他認為,日本的國力有限,一旦陷入持久戰,必定會深陷戰爭泥潭。所以國軍應當放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退守第二階梯(湖南,湖北,山西,河南),利用地形和空間,一點一點把它拖累,拖垮。而在訓練方面,也都是按照德國陸軍模式,聘請相關兵種的教官進行訓練。


另外除了德國的各類精英前來外,還有一個,就是拿鎢礦石等以物易物方式,用以獲得德國的武器裝備,工業設施等等。武器方面,德軍現役的幾乎所有現役裝備都被老

蔣購買一空,另外還特意從萊茵金屬訂購了一批重型榴彈炮,用以加強國軍的火力不足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段時期內,德國顧問們也參加了國軍淞滬,徐州,甚至是武漢會戰的大量戰鬥中,儘管希特勒出於政治需要,要求召回這批德國軍官,但是這些人以合同尚未到期為由,拒絕返回德國,直到最後才返回祖國。

而這十年的效果就是建設了一支當時中國有史以來最精銳的德械師。這支軍隊在抗戰初期和中期表現優異,在戰場上多次擊敗日軍,為捍衛民族獨立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兵說


二戰前中德關係還是不錯的,有過一段蜜月期。當時德國可以說是光頭的最大軍事助力,這個可以從德械師當年的裝備看出。仿製的中正式步槍,MP18衝鋒槍,德式鋼盔,pak,88炮,leFH榴彈炮,1號坦克也有裝備。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國防工事部分也是德國人監造的。

當然,德國也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尤其是鎢、銻、錫。其中尤以鎢的進口量最大也最重要。

在抗戰初期,尤其是淞滬、南京。德械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直接導致德械部隊之後基本一蹶不振,不過也打破了腳盆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

再之後光頭就和蘇聯好上了。


輪迴26692


這得看你怎麼定義二戰了,由於現在歐美那邊的話語權較強所以他們一般將1939年德國入侵低地國家稱之為二戰起點,而之前的918和77事變那邊一般稱之為中國事變,不計入他們所謂的二戰。說一句題外話其實很多人因為歐洲中心論的思想甚至不認為中日戰爭是二戰的一部分,弄的好像中國不屬於地球一樣。


如果我們以歐美人所謂的二戰來看的話,所謂的二戰臨近之前中國和德國基本上都談不上有關係了,很大層面上德國已經成了日本的幫兇變成了對中國的加害者。如果沒有二戰中國和德國的關係其實還過得去,我們打個比方清朝和北洋軍閥就有相當明顯的德國情節,當年的清朝和北洋軍閥就對德國的軍火品牌有著迷之情懷,比如德國的1888委員會步槍就是打著毛瑟步槍的名號進入的中國,之後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老套筒和漢陽造,但實際上這款步槍和毛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且質量奇差不僅槍機難開而且容易炸膛,但就是因為清政府對德國製造的迷之情懷而強行引進了。


到之後由於中國的單相思太過於嚴重,所以清朝以及北洋軍閥的軍事合作基本上都是和德國展開的,其中有引進了大量的克虜伯大炮和聘請了大量德國的軍事教官,以至於很多德式軍隊的傳統在如今的解放軍中都能看到。雖然中國單相思的很厲害,但德國明顯對中國的無事獻殷勤不太感冒,在看到清政府這麼一個屌絲舔狗之後德國自然很感動的開出了一份價格常常高出市場價幾倍的武器出售清單(當年清政府買武器和如今的三哥差不多都是冤大頭),所以在這時德國和中國的關係只能算平常,對於德國來說中國只是一個非常願意被自己宰的肥豬。


這個情況一致延續到了希特勒上臺之前,當時的常凱申政府因為412的事與蘇聯徹底鬧翻,導致蘇聯停止了一切對於中國革命的援助。所以常凱申政府只得再次早上往日女神德國繼續當舔狗,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和常凱申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軍事和工業裝備的出售合同,用於換取中國的鎢沙。德國當時一點鎢沙都不產,而其他國家又不願意買給德國,當常凱申政府像舔狗一樣找上魏瑪共和國之後當然就一拍即合了,至於武器的價格當然是照舊比市場價貴一大截,鎢沙的價格當時是能怎麼賤就怎麼賤。


但很快常凱申政府就發現這個舔狗當不下去了,因為新上臺的希特勒很快與日本結盟並在日本的要求下撤回了軍官團並停止武器裝備和工業設備的交付,而且還瘋狂的迫害在德中國人。當年就製造了漢堡大屠殺,將當地的唐人街屠殺一空至此德國再也沒有了唐人街,在1939年底德國逮捕了最後一批東躲西藏的中國人和與中國人結成家庭的德國人並將他們送進了集中營,在戰中結束之後僅僅只有十於名中國人倖存,所以直到如今德國都沒有唐人街。更有意思的是在二戰之後中國華僑組織向德國要求賠償道歉時,西德政府卻表示納粹屠殺逮捕中國人死有種族主義之外為法律理由,所以德國不對中國人進行賠償,言下之意你中國舔狗也配和猶太大爺一樣讓我德國人下跪。


所以我們基本上二戰前的中德關係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希特勒上臺之前中國是德國的廉價原料供給地,希特勒上臺之後中國就成了潛在敵對國。


開著皮卡打坦克


二戰前中德關係還算可以,特別是在軍事領域交流密切,德國派出顧問團負責蔣介石嫡系部的大部分軍事訓練,雙方還有數額巨大的軍火貿易。

雖然在二戰期間沒有互相幫助,但是有很多名將都曾經去過德國留學,進修交流。

東北王張學良才曾向德國購買大批毛瑟手(駁殼槍,盒子炮),二戰時和二戰後,中國與美國蘇聯交好,德國由於是戰敗國,所以中德關係漸漸疏遠。二戰時,雖然中國與德國軍工暗地裡可能有往來,但英法和德國已經是戰狀態,蔣介石也知道如何在國際政治上站穩腳跟,加之日本侵華腳步加快,蔣介石也無心維護中德關係,所以二戰前後中德關係也是平平常常的,相對來說還算友好。

應該是回答了您的問題,希望採納!


呆呆Cute344


蔣介石和德國人還構戒過一段時間,德國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汞和錫,桐油這些,中國從德國那進口武器,還僱傭教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